还记得在《长津湖》里,伍千里随身携带的小本本吗?许多人都知道,那是钢七连的花名册,在历任七连连长的手里代代相传。七连这个共同体,组成了战士们的第二个家。但恐怕很少有人注意,伍千里将自己对房子与和平的全部设想,也都画在了上面。

一面是战友,一面是家乡,伍千里的两个家在这个小本本上融为一体,它成了战友情、思乡情的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在看《水门桥》的时候,我要特意强调《长津湖》里这个小本本的意义。因为只有明白这一点,你才能看懂,为什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愿意时刻与危险相伴,在异国他乡舍生忘死地作战。

水门桥一战听起来简单,不过是炸毁一座桥,阻止美军过桥撤退而已,我方志愿军却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美军的工业能力实在太强劲了,每一次志愿军费尽所有努力把桥炸了之后,他们很快又把桥修好了。

炸桥速度赶不上敌军修桥的速度,炸桥条件比不上敌军防护条件,所以只能一次又一次炸桥。仅仅是八天的时间,志愿军就组织了三次炸桥行动,其壮烈程度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一幕发生在第二次炸桥成功后,七连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终于占领了桥头,这一次看起来似乎要成功了,大家都开始收拾战场了。一切的进展都十分顺利,我也在心里松了口气,准备开始欢呼了。

一切变故都来得那么突如其然,敌人的增援部队赶到,带来了坦克和重武器,一下子把桥上的战士们炸得血肉横飞。

这只是电影中很小的一个瞬间,却让我直接破防了——你永远不知道危险什么时候会降临,战争的血腥与残酷在这一幕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在异国他乡艰苦作战?美军吃着大餐还不忘diss高层不让回家,我们的战士穿单衣啃冻土豆,机枪全靠抢,子弹省着用,却展现出与敌军截然不同的士气。

因为从进入战场的一开始,我们就和美国军队不一样。他们因为野心家的阴谋,心不甘情不愿地上战场,志愿军却是为了保家卫国,响应号召主动参战。

从分给他们土地的那一刻起,家的概念就前所未有地扩大化了,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守不住祖国的边界,家人和土地就无法得到保全。

当他们来到战场,七连是小家,每个战友都是生死相依的亲人;祖国是大家,每片土地都是共同的牵挂。在这种情况下,但凡不够拼命,就无法面对身边牺牲的亲人,无颜归乡站上养育我们的土地。

于是,我们在《水门桥》中看到,志愿军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用血肉之躯,与钢铁之军搏斗,心中却从未有过绝望。他们在这儿出生忘死,祖国的土地就能和平安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中还有个细节,余从戎曾问伍千里,“平河呢?” 伍千里想了一会儿,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他完成了他的任务。”

平河为了守护战友和祖国而死,他的心里是安定的,千里明白平河的心,也随时准备像平河那样,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所以他如此平静。

余从戎的赴死同样从容,只要能把敌机的燃烧弹引开,只要能把危险带离战友,他可以拼尽全力奔跑。哪怕烧成火人,也只想着多跑一步,再多跑一步。

而在真实的水门桥战场上,壮烈程度只会比电影里表现得更深,亲身参与炸桥的郭荣熙也说,当初的180团牺牲了不少同志。

他们打仗,为的是祖国,是后代。他们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战,于是每个人的力量都发挥到了最大,千万个人联合起来,就是美军用先进武器也打不垮的志愿军。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信念的力量总是被忽视。但看完《水门桥》后,我们谁能再说,个人的能力在工业化面前不值一提?凭着一腔守护家国的信念,我们的先烈联合起来,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