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茅台可谓是酒中王者,高居尊贵人设,它早已不是单纯的酒这么简单,甚至是一种投资商品,不少“羊毛党”整天盯着茅台搞投机,导致上千块一瓶的酒要靠抢才能买得到。

同样作为我国最古老的产品——茶,在经过金融手段的加持后,也会被赋予投资的属性,暴利程度堪比毒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饼“茶叶”上百万,茶中茅台供不应求

广东芳村作为亚洲最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占据着全国普洱茶交易量的80%。而日均交易额更是上亿元,其中交易最为疯狂的当属——大益茶,近几年崛起的号称奢侈品的“小罐茶”在它面前就是个弟弟。

据报道,2017年大益茶“轩辕号”这款茶,出厂价为3万元/件,到了2021年底,已经涨到200万元/件。2021年6月,大益茶“仓颉号”上市,官方价是7万元/提,但在10天到货期的最后一天,价格水涨船高变成20万/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样的涨幅速度谁不眼红,稀缺、供不应求也就成了它的常态。这样的现状曾一度导致广州芳村出现茶商堵门、抢茶等肢体冲突事件,并引发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大益茶疯狂崛起背后,是一个金融故事

说起大益茶,就不得不提起它的创始人吴远之,吴远之被称为“茶王”,没有他就没有大益茶的巅峰盛世。你以为他是深谙茶道的专家?并不是,他是个金融界的老炮儿,实实在在的金融精英。

自1997年开始,吴远之一直从事金融行业,有大量的资本运作经验。2004年,吴远之掌控的博闻科技挤掉了竞争对手红塔山集团,以1亿元的价格,买下勐海茶厂,实行民营改造。也是自此之后,大益茶开启了高歌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远之到底是怎么做的让大益茶变成了“金融茶”?

1、讲好故事,打造奢侈人设

在吴远之之前,大益茶就是一款非常普通的茶叶,但吴远之要把它打造成奢侈品,那就需要讲好背后的故事。

于是,一个响彻中国的故事发生了—马帮进京。这是一支打着“云南普洱茶瑞贡京城”的旗号的马队,从云南出发,历经5个多月的时间进入北京地界。效果显而易见,吴远之继续加大筹码,依次开展系列百年贡茶、回归普洱、马帮西藏行等活动。一波又一波的大肆行动,给普洱茶赚足了名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远远不够,高端人设除了要讲好故事,还需要做好品牌站位。于是,吴远之将目光放在了央视王牌节目上,这在当时是属于最具权威性的官方阵地,有央视的背书,大益茶再也不是云南小茶厂里的普通茶,就此背上了“茶中茅台”的品牌名声。

2、做实高端品牌,从品牌起名开始

首先大益茶会打造自己的明星产品,这些产品都会有自己独立的一个称号,这个称号可能与茶叶本身无关,例如:凰后、沧海、山韵等,一经说出就具有满满的氛围感和品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发布会造势,炒作包装更上一层楼

众所周知,发布会就是一场品牌秀,从形式、与会嘉宾、现场布置、发布内容等都是一场能有效呈现一个产品的绝佳场所。据报道,大益茶每年的发布会就如同普洱茶界的春晚,热闹、大气有格调。

从2018年开始,大益茶更是将发布会从国内办向了国外,发布的新产品—千羽孔雀更是在只透露了包装的时候价格就从4.8万/件涨到了7.5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卖茶叶太Low,想赚钱就得搞金融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好奇这个茶叶总有什么神奇之处吧?答案令人失望,它并不神奇。之所以价格如此疯狂,在于买它的人根本没拿它当茶叶,吴远之先把它包装成了奢侈品,接下来又把它变成了金融工具。

他利用手段给人们造成了大益茶价格会一路上涨,买到就是赚到的印象,然后就是无数投资者蜂拥而至,人们买茶叶根本就不是为了喝它,甚至连包装都不敢拆,仅仅在包装箱上开个天窗,以检查产品的真伪,然后就是等着涨价后抛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还把它当成了期货来玩,往往一款大益茶还没有上市,仅仅公布了一个产品包装设计,就有人开始销售它的购买资格,行业内还有专门针对大益茶的线上交易平台,就跟股票软件一样,有监测价格变化的K线图,无数人盯着“看盘”,寻求获利时机。

大益茶就这样在人们的手中玩着击鼓传花的游戏,价格越涨越高,谁都相信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接盘侠,可但凡是泡沫,总有被吹破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远之去世,疯狂大益茶降温

随着茶王吴远之的离世,他一手打造的茶叶王国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据报道,2020年芳村市场还是热闹非凡,人流量巨大。但在2021年下半年,整个市场就陷入了冷冻状态,人员冷清,很多店铺也处于关闭状态。

据统计,在2021年下半年,大益茶经典产品“仓颉号”在炒作中价格一度涨到22万元一提。经历一波下滑后,目前仓颉号的价格跌至10万一提,跌去一半有多。

另一款被称之为屹立不倒的产品“轩辕号”,2021年年初价格一度涨到190万一件,随后价格滑坡,目前行情价在90万元一件,也跌去一半有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市场冷清的背后,是以大益茶为代表的“金融茶”价格滑坡式大跌,“腰折再腰折”。吴远之的去世一定程度上是影响了大益茶的走势,但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核心还是在前期,吴远之控制的大益茶集团通过限量发售、摇号配货等营销手段吸引人气,加上庄家的配合,近几年大益茶的价格飙升,让以大益茶为代表的高价普洱茶价格都在高位,泡泡实在是吹不动了。

价格越高,崩盘也就越快,部分投资客为了一夜暴富,不停地做着接盘侠,甚至不惜抵押房产,倾家荡产也要进入这个圈子。这一系列的操作早已让茶脱离了它的本质,这样的行为自然也会遭到社会的抵制。相关部门意识到风险,介入调查,是导致价格滑坡的一个导火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在最后:

在吴远之去世后,主打“金融茶”“天价茶”的大益集团将去往何处也成了大家开始讨论的话题,但究其根本,凡是脱离事物本质的产品,即便一路高歌,在经历时间的打磨后最终一定会显出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