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继续聊春节档。

大年初一,第一场,我选了《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下简称《水门桥》)。

早上8点的IMAX厅,多少除夕熬夜的人还没起床,但偌大的影厅也坐了不少人。从进场到坐下,都听到周边有一些谈论上一部《长津湖》的声音,故事收在哪里,谁牺牲了,谁还在,下一场战役又会是如何打响。

能感觉得到,来的人,都期待已久。

今天初三,很多人,都已经看了吧(多说一句,尽量选IMAX)。截至这篇文章发出前,电影的总票房已经超过了13亿,一骑绝尘,遥遥领先。

当然了,映前的前瞻都写了,票房表现,再炸裂也都在我们的预期之内。现在聊票房纪录为时过早,昨天到今天,我也在想,该怎么写这部《水门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感受,一个直观一个后知后觉:

直观的,就一个字:

大。

显然,《水门桥》是前所未见的国产大片,而春节档需要大片,观众也依然需要大片。

但《水门桥》的大,又不止于此。

后知后觉的,是兰晓龙原著小说《冬与狮》中的一句话:

狮子不属于冬天,但冬天的狮子,依然是狮子。

这话是很好懂,但细品起来,又颇多感慨。

看过电影的,来一起聊聊这头“大狮子”。

1.

体验之大

这第一个大,首先来自最直接的观影体验。

从《长津湖》到《水门桥》,分开皆是巨制,合在一起,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对多数观众,这种大片体验,之前的《复联3》与《复联4》算一组,但国产电影范畴,确实是头一遭。

于是,这个所谓体验之大,既体现在制作之宏大,又表现在观感之绵延

制作的宏大都在明面上,值得一提的是,当《水门桥》的所有叙事重心都放在这一场规模不大的战役,相比上部,既是新鲜的变化,也是高潮的必然。

我在这更想展开聊的,其实是那种藏在暗处的绵延之感。

一来,这绵延是细节的延续。

比如人物

指导员梅生,他的眼睛在上一部进攻北极熊团时受伤,包括在片尾找到了女儿的半张照片,这些细节都在《水门桥》有进一步的刻画。

比如物件

千里的手枪、平河的巴祖卡是谈营长送的,万里的防风镜是雷公送的,那条红围巾是辑安换装时一个陌生女孩送的,余从戎的钢盔则是战场缴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说过的话

《长津湖》开场,千里返乡,万里吹嘘过自己打水漂的能力,到《水门桥》结尾,完美的石子,就是思念的化身。

包括谈营长上部那句“没有打不死的英雄,也没有冻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对应这部他的牺牲;雷公那句“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气”,对应这部结尾史密斯师长的感叹。

最戳心的,或许很多人都忘记了,来自《长津湖》宋时轮那句,“本来要给你们七连颁面旗子,看来要等到打仗以后喽”。

直到《水门桥》的结尾,这句话的威力才真正显现,那份绵延感也就更显悠长。

类似的铺垫与对仗还有很多,看了电影也可以留言说说。其实每一个细节拿出来,都不算大,但组合到一起,杀伤力着实不小。

2.

兄弟之大

这个大,顺着刚刚提到的首尾呼应,指向的其实正是情感之浓烈。

细想想,要给《长津湖》系列的票房神话找一个核心原因,内在情感,或许是比外在制作更重要的那一个。

这情感,用一个词简单概括,就是兄弟情

兄弟情,是千里和万里。

暴风雪中的调皮互动,多次出现的捏脸动作(这显然又是一个对仗的细节),残酷战役开启之前的叮嘱,危险任务自己上,希望万里活下去…

两部电影,我们看到千里的担当,也看到万里的成长。

这两个人物,哪一个单拎出来都不算是电影的大核心,只有合在一起成为兄弟,才是这个系列真正的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兄弟情,也是七连战士。

多数人没当过兵,更别提上过战场,自然难以完全理解何为战友情。

电影的几段重头戏,都是在将这份兄弟情无限放大:

余从戎在雪山顶毫不犹豫地掩护队友,平河与千里满含复杂情绪的对视,梅生与千里最后高潮戏的默契配合。

包括上部的大泪点,雷公之死,这些处理,都明确指向了互为彼此生死的兄弟情。

这一点,最终也在《水门桥》后半段,用万里的一句台词正式点破:

“七连所有战士,都是我哥。”

兄弟情,更是所有志愿军战士。

七连之外,炮营的杨营长,三营的谈营长,他们和千里万里的互动,都是这兄弟情的升华。

而这里面,最触动我的,反倒是最质朴、也最简单的一句话,千里临出发前,对杨营长说的那句:

“老杨,一会儿照着七连的进攻方向,给多轰一轮。”

越日常,杀伤力越大。

3.

历史之大

本体之外,《水门桥》的大,更意味着家国之厚重

有人说,一定要把战争拍得那么血腥残酷吗?

有人说,一定要让七连的结局如此惨烈吗?

也有人说,看电影前无法想象,瞬间撕碎一个生命可以有那么多种方式。

事实上,对我个人,《水门桥》中最印象深刻的一个死亡,来自一个戏份不多的人物,何长贵——炮排雷公的兵。

他的死亡,如此惨烈,被坦克的炮弹瞬间击碎;他的死亡,又如此真实,毫无预兆,突然而至。

何长贵之死,才更接近真实战场上,普通士兵的命运写照吧。

某种程度上,这才是两部《长津湖》真正的创作指向:

制作宏大也好,兄弟情也罢,最终试图传递给观众的,还是死之伟大,与生之珍贵。

先人的死,是为了后人的生;先人的勇,是为了后人的安;先人的情,是后人永远不可遗忘的灯塔。

这是家之传承,更是国之积淀。

一如孙楠在电影主题曲《天地我来过》中唱着,“替我看那山河壮丽”,我们每每会被这样的场景和描述触动,也正是因为这份传承与积淀,早已刻在每个国人的基因当中。

细想想,相比上下浩荡五千年,那场“区区”72年前的战争,其实和我们的距离,远比想象中要近上太多。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能做的,唯有拒绝遗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生命之大

写到这才想起来,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差点忘了提及。

昨天我说了,这次春节档,有两个喜欢的煽情段落,前一个说过了,后一个,就是《水门桥》结尾,为了避免剧透,我简单概括,看过电影的一定明白:

燃烧弹烧过,两个躯体,伴随着冰的融化,一同静静地,慢慢地,滑向山谷。

那一刻,雪与火,生与死,冰冷与温暖,燃烧与寂静,合在一起,震慑了我。

也是在这一刻,让我明白,所有的大,都大不过生命之大。

多少鲜活的年轻生命啊,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

对多数后人,他们没有名字,没有面孔,只作为一个整体,孤独地隐藏在历史的角落。

此时,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去表达我的五味杂陈,不如引用一段《冬与狮》序言中,兰晓龙写下的一段话:

所以那个十八岁,身后是雪山和高原的年轻军人,我不了解他,也了解不了他,我看见他双手托着个刚剥了皮的橘子,也许是糕点。

无法做到了解的我只好着力于那个剥了皮的橘子,也许是糕点。

第七穿插连如是,第七侦察连如是,装侦七连如是,川军团如是,炮灰团还如是。

和你我一样,又如此与众不同。

他们托着他们剥了皮的橘子,也许是糕点,憋着乐,有点懵懂,有点跳脱,甚至有点滑稽,以至你一边悲伤,一边有点会心——会心是个很好的词,它让我这个视野以内的生物也觉得,无限也许还是存在的。

他真年轻。他们真年轻。
《冬与狮》

结语

最后,总要从情感拉回现实。

以现在的票房走向,《水门桥》的优势,只会越来越大。

显然,这背后,是“春节档唯一大片”的功劳。

后疫情时代,身为一个写影评的,我也在思考,怎么才能把观众重新拉回影院?

高质量当然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或许,只需要在这后面加一个定语:

更多高质量的大制作。

至少,在可见的未来,中国电影人需要集结起来,在世界电影的大片之战中,奋起直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