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海涛 山水画/刘炳新

中国画的核心,是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认识。如果画面只是机械的物象形态,或者逻辑内的图形,哪么中国画的艺术身份将不再成立。意到,是画面情感以及认识产生的条件,所以中国画的画面在形态上很容易被认为没有画完。可是意识上确实给人有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炳新山水画作品欣赏

看得懂,看不懂,不是衡量艺术的标准,因为审美不是平等的,也不是统一的。以形似与不似来议定为看得懂,看不懂的概念,也是不对的。因为中国画的艺术呈现和表达的思想,不是以似与不似而定,而是因为表达的思想所需要的。同样一幅画,有的群体可以看得懂,有的群体模棱两可,有的群体因为看不懂,会直接认为是瞎胡闹。但是这幅画是艺术品吗?也是,也不是。看懂的认为其是艺术品;看不懂的人认为其不是艺术品;模棱两可的那就是随风倒了,因为他们无法肯定,也就无法认定其是否是艺术品。当然也会有反的效果,就是看懂的认为其不是艺术品;看不懂的反而认为其是艺术品。这也符合了哲学的矛盾定律。

刘炳新山水画作品欣赏

形态的认知,是人类视觉的选择,但是艺术的表现不仅是视觉的简单认识。当然这是指的广域范围,因为在特定的群体中,视觉的第一选择就是本真的艺术。但是,他们的第一视觉却不是因为形态的认知。而是因为其能一眼就发现画面中流露的情感和画家思想的表达。画面的看得懂与看不懂,在于是谁,而不是一个群体或者是个人的表现。以形态似与不似作为看懂、看不懂为衡量标准的,基本可以确定其是不懂艺术的。所以艺术的美,不是简单的“美”的定义,而是有特殊的设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炳新山水画作品欣赏

艺术是服务于社会的,艺术是需要人人皆懂的论调是错误的,因为艺术发展为生产力,或者是适应普通审美时,其已不再是艺术,而是产品或者工艺品。艺术服务社会不假,但是其尽到的责任是引导或者领导社会审美进步的,而不是成为当下人人皆懂的“美”。

画家 刘炳新

刘炳新:原名(刘丙新)号豫石,师云堂主人。1968年生于河南省柘城县,自幼受名家指导学习中国传统画技法,习画三十余年,先后师承刘表洪,贾又福诸先生,主攻山水。现为河南省名家书画艺术研究学会客座教授,闽商书画院名誉院长,北京八月画会常务理事,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画家,肖大平国展创作院导师,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画家,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