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健委消息,2月1日0时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3例:
境外输入病例27例(上海18例,广东5例,北京1例,吉林1例,河南1例,广西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北京1例,广东1例);
本土病例36例(浙江15例,均在杭州市;天津12例,其中河北区6例、滨海新区4例、河东区2例;广东6例,其中深圳市2例、惠州市1例、梅州市1例、河源市1例、云浮市1例;北京2例,均在丰台区;河北1例,在衡水市)。
当日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45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964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09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1263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1822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2月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802例(其中重症病例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9764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6202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3325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4522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8例,其中境外输入24例,本土4例(均在广东,其中云浮市3例、深圳市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30例(境外输入27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810例(境外输入688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3275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3829例(出院12806例,死亡21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9例),台湾地区18850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1例)。
张文宏最新发声:
未来抗疫
是我们不断努力夺回正常生活的过程
2月1日晚,张文宏发微博称:未来抗疫,应该就是我们不断努力夺回正常生活的过程。
以下为全文: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到,比起过年前的全球性焦虑不安与不确定性,似乎过了一个中国“除夕”,那个叫“夕”的怪兽真的好像安静点了。国内虽然多地有散发甚至小范围的聚集性病例出来,但也很快归于平静,一般称之为“社会面清零”。
我看到截至晚上7点,今日初一预售票房已经破14亿!超过了疫情前的2019年那年的春节。至少从电影院的火爆,大家的心理似乎已经逐渐从对疫情的恐惧中走出来了,各地的防控也开始慢慢摆脱一刀切,春节回家过年虽然仍有各种限制,但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
我身边的很多外地医生也纷纷回家过年,但也留下来不少。留下来的同时开始到上海周边转转,特别是在我们医院周边的一些人文景点都很有意思,都成为假日徒步的好去处。一大会址、宋庆龄故居,张爱玲故居,巴金故居,《爱情神话》取景地五原路、安福路、延庆路,都写满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而且都离开华山医院不远。
年前上海市领导亲自来公卫中心做动员,因为那时候输入性的疫情压力特别大,整个临床救治团队都略显紧张。等过了除夕,春节查房就开始变得祥和。初一查房的时候,我和专家组的李锋教授更多的是向仍然奋斗在病区内的陈军主任团队、刘萍主任团队、李涛主任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专家团队拜年。患者的病情都非常稳定。这种感觉是疫情第一年和第二年春节所不能想象的。
这至少说明了几点:
1. 只要没有大规模的医疗挤兑,即使现在没有特效药,这个疾病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未来中国一定能够通过疫情管控与创新药物的研发实现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无医疗挤兑和低病死率抗疫模式。
2. “奥密克戎之谜”告一段落,人类基本已经了解了该病毒株的特征,并制定了应对方法。但就因此说奥密克戎是上帝赐予的完美的减毒毒株,根本不需要疫苗,我不同意。根据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的数据(O网页链接),如果不接种疫苗在60岁以下的人群中,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是0.03%,与季节性流感差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高,病死率逐渐上升,60-69岁之间的老人如果不接种疫苗,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是2.65%,70-79岁之间的老人如果不接种疫苗,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是8.87%,8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不接种疫苗,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是21.54%,如果接种两针疫苗,这个病死率会降低到0.02%,1.02%,5.64%与13.07%。如果接种三针疫苗,这个病死率会降低到0.0086%,0.09%,0.42%与2.61%。人类今天能够从容应对奥密克戎,部分国家准备结束疫情管控就是因为接种新冠疫苗后的住院率与病死率都获得了大幅度的降低。
3. 即便是接种了疫苗,世界各国的开放与结束疫情管控时间还会有差别。这主要是因为接种疫苗后,即便是接种了三针疫苗的国际数据,我们仍然看到在高龄患者中有较高的病死率(高达1.8%以上)。如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还需要特效药物与医疗分级管理,同时还需要对这部分高危的脆弱人群实施特殊保护,无论是用疫苗还是药物。
4. 春节里我给科室老专家拜年时,已经90高龄的王嘉瑞教授,一位长期从事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并作出重大贡献的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他问我疫情怎么样。我凑到他的耳边大声说,“最坏的日子要慢慢过去啦,中国知道怎么对付这个病毒,不过不会那么匆忙着急,我们如果要以极低病死率渡过这次疫情,需要的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
“新冠”是道硬菜,需要“慢工”与“细活”,我想中国知道怎么“除夕。”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中国人总是要把年过热闹了才过瘾。好在今年已经比去年好一点了,明年一定也会比今年更好。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既保护生命免受威胁,同时让正常的生活少受干扰。未来抗疫,应该就是我们不断努力夺回正常生活的过程。
张文宏医生和科室同事共同庆祝新年
延伸阅读:
绍兴上虞丰惠男孩洋洋(化名)没有想到,在百官街道隔离20天出来,单身30年的他,竟有了一个温柔善良的女朋友。
在上虞打拼的90后河南女孩茜茜(化名)也没想到,因为“收留”误入封控区的小哥哥洋洋,自称“大龄剩女”的她收获了一个厨艺精湛做事勤快的男朋友。
两年前,他们相识于一次朋友的聚会,之后并无太多交集。
疫情,让他们再次相遇。
居家隔离期间,他们守望相助,对彼此也有了新的认知。茜茜通过短视频,在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上,记录了他们20天的隔离生活:做饭、追剧、聊天……平淡中透露着温情,许多网友看了表示,疫情下有这样的爱情,太美好。
“疫情让我们成为室友”
“完了!出不去了!”2021年12月7日傍晚,上虞因为出现新冠阳性病例,部分地区开始封控。茜茜租住的房子位于上虞区曹娥街道开发区,正处于封控区。
当天,洋洋来到开发区送完东西往家赶,走到赵家大桥附近发现路被封控了。洋洋又换了两条路,都被告知出不去。得知朋友洋洋的情况,茜茜让他到她的家中等消息。
晚上8点多,洋洋询问回家的消息无果。看着焦急的洋洋,茜茜安慰道:“既然出不去了,你也不要有心理负担,就把我的家当自己家待着。”还好家里还有一间房间空着,茜茜立刻整理了房间。没有床,便铺上一块木板,拿了两床被褥铺好;没有窗帘,她找来一块大布挂上。“既然疫情让我们成为室友,那我们一起互相鼓励度过。”茜茜在短视频中记录。
第二天,茜茜接到社区通知,凌晨两点起床做核酸检测。正值寒冬,想到洋洋衣着单薄,茜茜便找了几件自己的衣物给他:一条比较宽松加厚的裤子,还有一双兔子形状的棉袜。茜茜开了一家女装淘宝店铺,还好衣服比较多,不过都是女款。洋洋也不扭捏,他人比较瘦,都能穿得上,这让茜茜放心多了。
刚隔离时,因借住在别人家,又担心父母的情况,洋洋通常自己一个人坐着,很少讲话,满脸愁容。有次,他坐在椅子上发呆,茜茜顺手拍下一段小视频,并配以“做梦都想不到,来的时候好好的,回不去了”等话语,发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没想到引起一众网友的围观。之后,茜茜就开始在网上记录起自己和洋洋隔离期间的居家日常。
有网友在评论区说,疫情防控期间,每天看茜茜发布她和洋洋的隔离生活,就像在追剧一样,甜蜜又美好。
隔离以来最丰盛的一餐
“原本以为很快可以回家,谁知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看来一时半会儿是出不去了。”洋洋说,不过,茜茜的细心照顾逐渐缓解了他的焦虑。
看到茜茜经常吃泡面,洋洋主动承包了她家的厨房。他说,他妈妈在上虞丰惠经营一家小餐馆,他平时看妈妈做菜,耳濡目染,也学了一些家常菜的做法。
12月12日,他们第一次收到了政府分发的物资,有带鱼、老鸭、白菜等。“今天给你做顿好吃的,改善下伙食。”洋洋对茜茜说。
洗菜、切老鸭、拌料……洋洋熟练得像是一名厨师,实际上他是做室内装修工作的。
看着他在厨房忙碌,茜茜想打下手帮忙。“你去客厅休息吧,厨房交给我就行。”洋洋说。于是茜茜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并拍视频记录。
不久之后,色香味俱全的啤酒鸭、排骨土豆煲上桌了。而厨房里用过的锅具等物品,已被洋洋清洗干净,并且摆放得整整齐齐。
茜茜说,这是她隔离以来,吃得最为丰盛的一餐。吃罢中饭,日光正好。洋洋便坐在阳台上。茜茜洗了冬枣和人参果给他,两人一起坐着晒太阳,画面温馨。
隔离的日子特别简单,除了饭桌上,两人日常交流并不多。茜茜发现,洋洋不仅话少,脸上笑容也不多,可能是隔离在外,心理压力有点大。于是,她找来了扑克牌,跟他玩比大小画猫脸等小游戏,想办法逗他开心。
“不管以前我们如何陌生,现在我们是一起隔离的战友。”茜茜记录道。转变也在一点一点发生,后来,洋洋会主动邀请茜茜一起看剧,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谢谢你的闯入,带给我温暖”
隔离第7天,茜茜有点上火。洋洋问她家里是否有板蓝根。茜茜翻出来之后,洋洋接过去,撕开、倒水,再递还给茜茜。“一切来得这么快这么自然。当时他让我把板蓝根递给他,我以为他只是看一下,没想到都帮我弄好了。”茜茜瞬间觉得,一股暖流涌进了心里。
两人一日日相处,相互给予彼此更多温暖。洋洋做了烤鸭,烤鸭拿出来后,先扯下一根鸭腿给茜茜,让她趁热吃;看到茜茜不停地在吃零食,知道她饿了,洋洋起身去厨房给她做手抓饼。茜茜也回馈着洋洋的善意,她洗衣服时,顺手把洋洋的衣服也洗了。
“何其有幸,遇见你!不管疫情结束怎样,我们都会是最亲的人。在这个疫情严重时期,能碰上这样一个你,消除我对疫情的恐惧,谢谢你的闯入,带给我温暖。”12月17日,茜茜在记录视频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12月18日,茜茜学着做饭,煮了大排年糕,把最大的一块大排盛给了洋洋。她说,他太清瘦了,需要补一补。洋洋一个劲儿夸她做得好吃。
12月19日,茜茜教洋洋包饺子。她说,他包了人生第一个饺子,学得挺认真,虽然他不会包饺子,但煮得还不错,还知道水开了之后要加冷水,果然是个“全才青年”。
12月20日,洋洋主动打扫卫生,把自己房间收拾干净之后,还帮茜茜收拾。她说,房间干净了心情也变好了。
12月21日,冬至,茜茜在社区做志愿者,领到的任务是给工作人员煮饺子。洋洋帮她煮了一锅又一锅。完成任务后,洋洋还给她煎了牛排庆祝冬至。
解封了,他回到了她身边
隔离期间,茜茜去做志愿者。每次回来都能看到洋洋在厨房忙碌的身影。
茜茜说,他每天做的菜好吃且都不重样,她已经习惯了这个味道,这大概就是她向往的平凡生活,两人三餐。
12月26日,小区里传来消息,即将迎来解封。那天的晚饭洋洋吃得格外开心,时不时往茜茜碗里夹菜夹肉。但茜茜却不似往日那般情绪高涨。解封是好事儿,洋洋终于可以回自己家了,但她心底有种说不上来的失落。
第二天,小区解封。茜茜忙完回家,看到桌上的烟灰缸里还残留着几根烟蒂。她又推开洋洋住的房间,地铺上被褥叠放得整整齐齐,只是不见人影。“20天的相处,不是亲人也胜似亲人了。”想起一起隔离的日子,茜茜不免一阵心酸。
“因为当天下午有事出去忙,都没来得及送他。”茜茜说,不过洋洋发信息告诉她,会回来请她吃饭。果然,第二天,洋洋就来了。他们还一起逛了超市和公园。
解封第三天,知道茜茜不会做饭,洋洋又回到茜茜家。一进屋就钻进厨房忙碌,煮了白斩鸡、蒸了生蚝、熬了玉米排骨汤,还烤了茜茜最喜欢吃的烤鸭。
12月31日,洋洋订了蛋糕来找茜茜一起跨年。接下来的故事,一切都那么自然,白天,他们忙各自的工作,洋洋下班早,会来帮茜茜理货;空了,他们一起逛商场,洋洋还会被网友认出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直到有一天,吃过晚饭,两人坐在客厅里聊天,洋洋手里给茜茜剥着橘子,低着头说:“我有个事情想跟你谈一下。”“谈什么?”茜茜问。“谈恋爱啊!”洋洋抬起头,眼角笑出好几道褶子,还露出几颗大白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