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除夕夜晚上的必备节目,春晚,会在春节假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人们议论的一大话题。而近些年,观众们对于春晚的评价可以说是越来越差。

更有甚者,今年虎年的春晚还没播出,网络上就已经出现了很多猜测今年春晚内容的短视频,以此来暗讽春晚节目,特别是某些小品节目的套路化、公式化、过分的说教化,大家都尴尬到不行的时候,就会以“大家一起包饺子”作结。短视频作手们盲猜今年春晚会有“鼓励原地过年”、“催生三胎”、“双减”、“打疫·苗”等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春晚所获得的评价越来越差,毋宁说是一件好事。

撇开春晚节目确实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之外,单看春晚被网友们批评得体无完肤这件事,恰是反映了当下民众平时娱乐活动的丰富性,以及审美能力自由而快速地成长。就好像日常都能吃到丰盛菜肴的人,又怎会对于春节的年夜饭真的如此“日思夜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以前的春晚节目会受到如此多的好评?

很大原因就是那时候的观众在平日里能够接触到的娱乐活动和娱乐节目是少之又少,于是,在忙碌了一整年之后,在大年三十除夕夜的晚上,和家人们坐在一起看一台为数不多的晚会,看看明星,听听相声,不亦乐乎。要知道,在那年代里,家里能够拥有一台电视机都是了不起的事情,更何况是在电视机里欣赏一场晚会呢?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水平和精神需求之间产生了巨大逆差,人们也渴望更多的娱乐节目,春晚在这时候的应运而生犹如及时雨。1983年春晚的一个小插曲——1983年的春晚,整场节目都是观众打电话点播的,但当负责电话记录的女接线员把观众点播的最多的歌曲名单给导演黄一鹤看的时候,黄一鹤脑门上一阵冒汗,因为观众们点的最多的竟然是李谷一的《乡恋》。然而李谷一在演唱《乡恋》时用了轻声气声唱法,嗲声嗲气,很是轻浮,这在当时是被批判为“靡靡之音”的存在。不过,这顶帽子扣得再狠,依旧挡不住广大民众的喜爱。黄一鹤犹豫再三,几度请示领导,最终的一声:播!让《乡恋》把整场晚会推向了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现在春晚的“烂”,倒不如认为是一件好事。现如今,人们的物质水平飞跃,同时,精神的需求也可以在各方面得满足。打开电视,满屏都是娱乐节目、综艺节目,明星们在我们看来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各种风格的小品相声,舞蹈、杂技、传统曲艺等等应有尽有。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点播。而这些,在八九十年代,是不可能的,是难以想象的。因此,不要总说以前的春晚好,试想,八九十年代的春晚节目放到今天,难道会获得好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觉得今天春晚“烂”,其实是一件好事,是人们审美能力的增长、精神需求的多样性满足的必然结果。如果真的哪一天,我们又回到了十几亿人只能在除夕夜守着电视看春晚来释放自己精神需求的时候,或许,反倒是一种悲哀和倒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