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县长牛载坤

牛载坤(1886—1934),字厚泽,狄道(今属甘肃康乐县)人。7岁就入私塾读书,他天资聪颖,19岁即应童子试,名列前茅。1902年赴兰州考入国文高等学堂。1908年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学习测绘。1912年8月,京师大学堂毕业后,牛载坤开始走上了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道路,终生不渝。

1933年6月,牛载坤出任民勤县县长。在任期间,他走访各界人士和地方父老,关心民间疾苦,整顿吏治,改革陋习,创办学校,兴修水利,造林防沙,颇得民勤人民爱戴。民勤雨量稀少,气候干旱,水源缺乏,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百姓十分穷困,衣不蔽体,卖儿鬻女,多所常见。对百姓的贫苦,他深感不安。县府的“倒仓粮”,向来都被一些贪官私吞。牛载坤颗粒不取,悉数用来兴办公益事业。当地产粮不足,向来从武威一带籴进。粮价稍有波动,群众莫不叫苦连天。他倡办义仓,粮价低廉时,组织骆驼队运进粮食,大量存仓。青黄不接时,原价卖出,使贫苦农民避免了粮商的盘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勤“十地九沙,非灌不殖”,故水利之兴,为民勤农务之急。牛载坤到任后,带领群众疏浚原有水道,大兴河水之利。看到农民用桔槔漏斗提取地下水灌田困难,便从兰州聘来能工巧匠,大量制造“木刮子”(一种木制的畜力牵引汲水机械),利用畜力汲水灌田。他召集地方有丰富经验的老农献计献策,制订了造林计划,设立了苗圃,专门育苗。他还向民间收买各种树苗,从其他地区购买大量槐、榆树种,分发各乡和城周围栽植,积极进行绿化。东关水车园一带,最为显著,树木葱茏,郁郁成荫。

原先的民勤没有一所中学,小学亦寥寥无几,且师资缺乏。牛载坤利用杜公祠为校舍,创办师范讲习所一处(后改为民中),培养师资,普及国民教育,提高民众文化水平。并据地方需要,分区增设完全小学数所,于是全县学生倍增,文化程度日渐提高,民勤教育蒸蒸日上,气象一新。

民勤毗连沙漠,牧业较为发达。所产驼毛、羊毛除群众絮制衣被外,多为外商收购牟利,不能就地加工制成商品以获实惠。他积极倡导创办“毛业传习所”。聘用技工,购买机器,并亲自手把手地给毛业传习所工徒传授捻驼、羊毛线的技术。生产出的毛褐、毛毡、毛衣、毛裤、围巾、毛袜、手套等毛织品,虽然质地较粗,但坚实耐用,风行一时。毛业传习所后来发展成为职业学校和惠民工厂。他还将在兰州“惟救工厂”生产的脚踏纺线车带来,让木工大量仿制,推广民间,进行毛织品生产。

过去的民勤街衢窄狭,乡村道路崎岖。他组织民众大加修筑,将阻碍交通的文庙凸出部分拆除,使东西大街笔直畅通,不但行走方便,而且整齐美观。他发动群众从县城到柳湖镇修筑了一条马路,长达数百里,便利了湖区和县城的交通。

有一年,民勤天花流行不止,危害人民健康。他托人从兰州采购牛痘苗,亲自动手示范,给群众接种。他看到民勤妇女普遍缠足,每到一地,就积极宣传,号召放足。

他为了民勤的事业,动员在兰州的亲友子侄为之奔波,请教师,购树种,办医药,举家全力以赴。他待人热情真诚,倘若部下渎职妄为,则严加训斥,决不姑息,全县土绅,咸敬畏之。他以清廉自持,如因公赴乡,百姓款以淡饭,亦必如价以偿。

他在民勤任职期间,由于爱民心切,办事认真,领导有方,措施得力,不满一年,就打开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良好工作局面。那时,骑五军有一个团驻防民勤,不时找县政府要粮要款,拉夫派差。牛载坤虚实应付,极力忍耐,而该团团长得寸进尺,有一次竟无理索要大车两百辆、民夫数百人,意在敲诈。牛载坤坚决不派,说:“要马车,我有一辆,可以拉走,百姓的一辆也不给。”团长即派一个营长来叫牛县长去团部说话。牛载坤知道去了没有好事。当他走到街十字路口时,驻足大声向群众说:“我是你们的县长,马团长要我派两百辆大车、几百民夫。我没有接到上级指示,有责任保护百姓,坚决不答应。无论我的吉凶如何,我不在乎,请父老乡亲们知道真相。”说毕,坐到地上,把帽子放在旁边,岿然不动。一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议论纷纷。该营长慑于群众威力,恨恨而去,而牛载坤则回到县府。群众中不少人感动得掉泪,而军阀头目马步青则怀恨在心。

1934年6月,牛载坤请假回故里安葬父亲。在武威等候了几天,因有人作梗,他买不到汽车票。不得已,他便雇马车起程。6月5日凌晨,车经永登境内哈家咀,突然遭到暴徒袭击,牛载坤身中四弹,皆中要害,随即遇难,年仅四十八岁。

牛载坤遇难后,甘肃省府即派汽车把遗体连夜运到兰州,厝于荣光寺。邓宝珊将军亲临吊唁,深表惋惜。在荣光寺举行追悼会时,各界人士纷纷前往吊唁,深表敬仰与哀痛。噩耗传来,民勤人民无不哀伤恸哭。为纪念他的功德政绩,各界人士集资修建了一座牌坊,额题“甘棠遗爱”。

❖ 文章转载自“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