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大火之后,孙红雷主演的男主杨立青,成为了许多观众心中开国将领的英雄代表。这不仅是他身上所承载叙述的历史主线,还由于这个人物的塑造。

剧中借鉴了多位元勋的形象和经历,如杨立青洒脱不羁,幽默风趣的性格,与开国将领陈赓大为相似;再比如,杨立青劝说董建昌弃国投共的情节,也与开国将领萧劲光劝降程潜源相取鉴。

这样一个人物履历光辉,不仅参加了南昌起义,还在红军长征中任了师长一职。但新中国成立之后,又为什么仅获得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想幻灭,投入共党

杨立青是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学生,约在1925年左右入校,这一点是借鉴了开国上将宋时轮入校经历。

在1927年4月15日发生的国民党对共大屠杀事件之前,杨立青是一直向往加入国民党军队的。他怀抱着清除军阀,助力建立和谐,统一,完整,民主的中华民国的伟大梦想,渴望建功立业,也渴望在战场上发挥自己的所识所学和毕生作用。

只是大屠杀打碎了他的幻想。血淋淋的事实让他清清楚楚地认识到,国民党不是想象中和谐民主的报国青年之府,向外宣传的一切不过是虚光华彩,一击即碎的外壳。那么,若要继续走爱国救国的道路,杨立青又应该怎么办呢?

他的人生导师翟恩,将他指引向了共产党辉扬的旗下。翟恩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有说法认为他的原型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翟秋白。无论这种猜测是否属实,电视剧中的翟恩无疑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引导失落和迷茫中的杨立青,说服他加入了共产党,并在之后的革命道路上一直作为他坚实的后盾和安慰的港湾。杨立青才将他视为自己的人生导师,信奉尊敬,不离不弃。

颇受重用,履历光辉

杨立青在加入共产党后,成为了苏区红军的重要将领之一。在南昌起义时,他担任的已是营长一职,与开国大将陈赓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一职位的跨度有些大,毕竟根据杨立青在北伐战争中的贡献,各路军阀部队收编后,照理说他也不会升到这么高的职位。大概是为了剧情需要,男主人公得到了营长一职,其在南昌起义时已是很高的职务。

由于起义时,中下级军官许多叛离,杨立青的营长一职,几乎可说是仅次于团参谋长和团指导员了。其履历起点,不可谓不高。

1927年10月始时,中央红军开始向井冈山转移,意图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杨立青虽然未能参与最后的井冈山会师,但他带领青花寨意愿与加入红军的人力连夜赶往井冈山,为红军的收编与扩容又添一分力。按照常理,此事当记功。

1930年抗战部队改编,杨立青被提拔为师长。若是能一直保持这样的高度,新中国成立时,也必授上将无疑。那么根据剧情,又是什么原因,让杨立青最后失去了受领上将军衔的机会呢?

定位下调,尊重历史

一个人若真实存在于历史轨迹中,有着与杨李青相似的出身和早年经历,他会不会得到比杨立青更高的开国授衔,我们不能得知也无法推算。

但杨立青毕竟是剧情中人。他的故事为人书写,至于最后为什么只在开国时授予中将一衔,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中蛛丝马迹向后推演。

杨立青在历史故事中的定位,是人为下调的。可以说,开国中将是编剧经过多方打算和平衡后,得出的最好结论。

职位不能太低,不然有违故事发展的逻辑和正面意义;职位也不能太高,毕竟开国上将们都是真实历史中广为人知的先勋,出于对他们和对历史的尊重,上将一衔将被规而避之。编剧通过下调杨立青的经历与高度,将最后授予开国中将的情节变得逐渐合理。

首先是大概1931年时,杨立青被派往上海从事相关地下工作。随后又被调往中央特别行动科,同样是从事隐秘而不为人知的行动。这些的履历参考了大将陈赓,丰富了人物经历和人物性情,却也致使杨立青错失了在军中持续拔升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期间,八路军反国民党第三次围剿成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正式成立。军中许多将领都得到了迅速提拔,而杨立青却只在地下工作中隐姓埋名。

第二,则是在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建立后,杨立青被调任加入红军教导队,从事红军学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从历史角度而言,这固然是极有意义的。但教育工作无疑也使杨立青的履历进入了平淡迟滞的一段时间。最后被授予开国中将,想必也与此有关。

第三则是杨立青在东北野战军中,任职转向后勤部门的影响。从前线转向后方,虽然有些突兀,但既丰富了人物履历,也起到了下调人物定位的目标效果。

主要由于这三次经历,才使得杨立青未能获得开国上将的授衔。虽然于故事而言,多少有些遗憾,但人物毕竟虚构,在历史上也无需留下痕迹。

小结:

总而言之,杨立青虽然在剧中起点颇高,既参加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南昌起义,也在红军中上升到了师长的高度。

但剧情毕竟是剧情,最后授予他开国中将的军衔,一方面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毕竟百年党史非同小可,插入一个虚拟的人物,在新中国获得如此高的地位难免轻浮。

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开国元勋的尊重。新中国成立伊始,授衔了多位有重大军功的将领。他们每一位都为新中国曾出生入死,每一位的生平上都记载了血汗与付出。这些都是不能被替代或增补的。

最后也由于杨立青这个人物原型众多,开国授衔的高度难以统一,不如折中;以及下调杨立青的定位,还能从侧面反映抗战及解放战争时,除正面战场以外其他教育基地,后勤及地下工作的情况,更符合历史剧的意义。

《人间正道是沧桑》不正中在“沧桑”二字?杨立青最后授衔如何,也无需过于纠结。真正重要的是,记住他背后所代表的开国将领们,以及无数像他这样为国付出的小人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