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市宅家的那段日子,爱吃的西安人分化出了两条路线:一边是高手在民间的业主群大厨,一边是“懒即正义”的方便速食小吃拥趸。

线下,社区团购群中的速食擀面皮、自煮牛羊肉泡馍等早已供不应求。线上,陕西风味的麻辣米线超越泡面、水饺,成为西安盒马生鲜中方便速食类产品的销量榜首。

2020年,柳州螺蛳粉作为食品界的一匹黑马,出乎所有人意料火遍全网。然而,陕西特色小吃却长期遇冷,往往只出现在本地超市边缘的旅游特产货架上。

疫情这一特殊消费场景放大了市场需求,却也提出了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陕西速食小吃行业,准备好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市场竞争了吗?

1

以往从掰馍到吃毕至少需要半个钟头的漫长仪式,如今被压缩至十分钟,甚至更短。速食牛羊肉泡馍满足了一部分老陕在家也能随时咥一碗的愿望:只需烧水,按照指引放入馍粒、高汤、羊油和肉片,煮沸后就能从厨房端上餐桌。

■ 速食泡馍 | 图源网络

尤其对那些在外漂泊的老陕来说,速食泡馍虽然达不到百分百的堂食水平,抚慰思乡之苦却是足够了。而这样一碗简单的速食泡馍,背后还有近三十年来,陕西速食工业技术的累积和突破。

上世纪九十年代,方便面的流行掀起了一阵“万物皆可速食化”的热潮。如何把牛羊肉泡馍这一陕西小吃也做成速食?西饮集团的老孙家在1993年开始了首次尝试。

如果一款速食产品想要流通于市场,至少需要六个月以上的常温保质期,再去尽可能还原堂食味道和口感。因此对速食泡馍来说,有两个技术核心点:一是馍的保鲜,二是汤的还原。

彼时,速食工业大多通过油炸(例如方便面)或罐装(例如罐头)保存,要么对食物进行脱水处理,要么杀灭食物中的微生物和细菌。多次尝试后,老孙家技术团队选择了脱水处理的方式,首先将手工白吉饼用机器破碎,再完全烘干水分;汤料模仿方便面的干粉技术,再配以简单的脱水蔬菜。

当时产品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省内市场的热烈反响。然而不到三年,在面向大众的消费市场中已经几近绝迹。究其根本,在于烘干馍技术的根本缺陷——冲泡时间过短,有难以咬动的硬芯,时间过长,又会变成一碗调味寡淡的糊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图源网络

因此,没有馍粒保鲜技术的突破,速食泡馍就难以为大众市场接受,从而变成一种仅仅面向游客的旅游纪念商品。直到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食品学院的龚国利教授牵头,与从事餐饮行业的刘杨合作,开发了速食泡馍的保鲜技术。

保鲜泡馍不再处理水分,而把焦点放在微生物之上。通过低温杀菌和微生物控制技术的处理流程,杀死会引起变质的霉菌,而馍粒依然能保有弹性和韧性。借用加工牛奶时的高温灌装技术处理汤料,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芳香物质流失和动物油脂氧化。真空装袋后,就能实现常温长期保存,消费者只需自行煮制就可以还原堂食泡馍。

在陕西,速食产品往往以面食为主,其加工处理技术往往有异曲同工之处。例如速食界的另一主要品类擀面皮,也是通过控制水分和微生物才能实现保鲜。

市场上最常见的速食擀面皮,大多为真空杀菌包装。这种技术保留了传统擀面皮中和面、饧面、洗筋、发酵、蒸制、切条等多个步骤,消费者只要通过蒸、煮或微波加热的方式,能够还原擀面皮的口感和发酵产生的特殊酸味。

然而,真空杀菌包装的速食擀面皮生产过程中,仍然需要较高的人力成本。如何实现擀面皮全流程的机械化生产?这就需要近年来全新的蒸干处理技术。

在和面后就进行切片,并通过蒸汽炉加热和烘干。这种蒸干擀面皮不仅价格更低,而且仅需开水冲泡就能立即食用,使其消费场景更广。相较于泡面,还有非油炸的特性,更契合当下的健康观念。

2

速食加工技术的突破,的确带动了陕西小吃的低成本和规模化生产。然而,消费的风口还并未来临。

陕西科技大学食品学院的刘宁教授认为,速食地方小吃的关键在于消费者的高期待特性。没人会苛求方便面实物与图片不符,却不能接受速食牛羊肉泡馍里没有糖蒜和辣椒酱。只要有堂食的消费环境,就难有速食的消费市场。

2017年,西安旅游在短视频平台上出尽了风头,本地速食小吃也意外迎来了一波抢购热潮。宝鸡的多家速食擀面皮厂马力全开,也难以应对来自线上的巨大订单量,常常处于缺货状态。

流行来的快,去得也快。刘宁教授认为,当时许多擀面皮厂家只为赚一波快钱就匆促入局,产品大多粗制滥造,无法达到省外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因此浪潮退去,并没能培养起速食小吃的消费习惯。

此时,许多速食工厂建起了生产线,却卖不出产品。打不开社会面的销售渠道,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供应商户端,或自产自销。

从事食品行业的刘杨发现,外地的陕西餐厅长期以来都有一个需求痛点:牛羊肉泡馍制作麻烦,却是必不可少的招牌产品;泡馍师傅资源稀缺,小店也无力承受这样的人力成本。因此,这些陕西餐厅需要供货稳定、质量稳定的泡馍半成品。

面对这样的需求,在三原县的速食加工厂工作的张兴邦也同样如此。张兴邦也同样如此,在社会面销售的困境中,铺设自家品牌的快餐连锁店,工厂成为了加盟店的中央厨房,解决了小店后厨标准化的需求。

■ 图片由刘杨提供

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工厂生产受制于餐厅体量和扩张速度,并且难以打开老陕之外更广阔的消费市场。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一切发生了转机。

举国居家的生活,冲击了餐厅面的供货,却意外打开了社会面的市场。张兴邦的速食擀面皮不仅清空库存,复工复产后也开始全力生产。在运营过程中,几乎可以达到“不落地”的节奏,即工厂生产后还未进经销商仓库,便被社区团购订单、批发商直接抢光。

疫情中,刘杨与当时一家独大的社区电商兴盛优选合作,每天能在平台上稳定销售一万份速食泡馍。主要发货地,就是西安及咸阳市区,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五月。

疫情期间的抢购,也培养了老陕后续选择速食小吃的习惯。味道不错,食用方便,越来越多人把速食小吃当作方便面一般的预备食物囤积在家中,而不再是以往仅仅面向游客的特殊商品。

然而,对更多中小型食品企业来说,疫情期间原材料采买、人工和物流运输方面也受到了一系列影响。主营速食酸辣粉的秀姑食品老板檀浩就忧虑,疫情期间的销售热潮难以持续下去。如果没有规范的地方及行业标准限制,没有集约度更高的生产规模,短暂的市场热情只会透支整个速食行业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图片由刘杨提供

3

近年来,螺蛳粉异军突起,几乎以一己之力搅动了整个速食产品行业。人人都想复制螺蛳粉的成功,但这绝非易事。

■ 图源:《2021螺蛳粉行业发展白皮书》

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城市,广西柳州将螺蛳粉这款自带黑暗滤镜的本土小吃,转变为版图扩张全国的大产业。2021年,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其中袋装速食收入就超过了151亿,同比增长38%。

螺蛳粉的成功故事,首先要从柳州市的“放水养鱼”政策讲起。

2014年,柳州市生产了第一批速食袋装螺蛳粉,当年就出现了40多个生产小作坊。柳州市意识到,这是一场关于螺蛳粉的供给侧改革,即要引导生产走向标准化,又不能管得太死。

因此,柳州市用“放水养鱼”的思路引导速食螺蛳粉的生产。只要工厂面积达到300平方米,就可以获得生产资质。速食行业在当地很快就繁荣起来,相关企业增加到80多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柳州市的速食螺蛳粉厂家分摊风险,逐渐向集约化发展。米粉加工、酸笋加工由特定几家生产,豆皮、花生、配菜也有专门的供货商和生产流水线,口味的差异基本只受各家汤料的配方影响。生产之后,产品的物流运输也因规模集中而有相应优惠政策。

此时,速食螺蛳粉行业已经初见雏形,柳州市就开始牵头制定了相关行业标准。螺蛳粉原料端的米粉、酸笋和配菜,以及后续的消毒、计量等方面都有了规范,提高了后续市场的准入门槛。在这个过程中,资质欠缺的小作坊被自然淘汰,螺霸王、嘻螺会、柳全等较大品牌效应也应运而生。

这套“扩张-集约-规范”的管理路径,使得柳州市速食螺蛳粉市场快速增长,在2018年就超越了实体店现做产值,成为整个产业最重要的增长点。

同年,柳州市还申报了“柳州螺蛳粉”的地理标志认证,产自柳州之外的螺蛳粉都不能以柳州为宣传口号,保护地方小吃信誉不会受到外地山寨产品不规范生产的影响。

然而,当下陕西的速食小吃行业却走向相反道路。

速食擀面皮和牛羊肉泡馍目前还没有统一制定的行业标准,依靠企业自行制定,使得各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还造成了管理上的难题,市场部门进行抽检时,只能参照方便面的食品标准,使得有发酵特性的擀面皮、糖蒜等产品常常难以通过安全检测。

并且,陕西速食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没能形成规模优势,也没能形成知名品牌。在价格战中,难以应对河南工厂的低价攻势,使得一批山寨仿制的速食擀面皮在市场横行,影响了整个陕西速食行业的声誉。

4

所以,陕西的速食小吃还有未来吗?

在席卷全国的螺蛳粉浪潮中,原本主营陕西小吃的张兴邦也紧跟流行,增设了螺蛳粉生产线,并且改进了酸笋臭度和汤底浓度,以适应陕西的饮食习惯。每天,有2万袋陕西制造的螺蛳粉从三原流向市场。

不过,张兴邦的老板也意识到,这不是陕西速食小吃该走的路:“这不是一件可以持续的产业,我们仿制成本高,而且没有自身特色,从头到尾都是在别人产业链中吃剩饭。”

在他看来,做好有陕西特色的速食产品,可能才是行业从无休止的价格战中得以求生的路径。

首先是细节的调整。以往速食产品主要销往外地,生产厂家会照顾清淡口味而减去油泼辣子用量。如今省内订单更多,生产厂家就将速食对标堂食,增加调料用量。甚至针对辣椒油粘袋的特性,再酌情增加部分用料。

其次是开发新品。拉面说、劲面堂等有着互联网基因的新品牌崛起,带动了速食界的产业升级。多个食品工厂也在尝试开发油泼面、干拌牛肉面等陕西面食品类的速食版本,对标堂食品质,保证原料品质,增加骨汤、肉包配置。可以适当提高产品单价,也可以让陕西速食产业跟上精品化浪潮。

专卖速食泡馍的刘杨非常重视产品的品牌效应,而这是因为有血淋淋的例子在前。宝鸡市及周边县区聚集着最密集的速食擀面皮加工厂,却一直以来没能诞生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在内部互相砸价的恶性竞争中,本土产业反而节节败退,最终被来自四川却名气更大的阿宽红油面皮抢占了市场。

如今他的产品上线了网络全平台,并且根据电商、生鲜、社区团购等不同平台的风格,进行差异化的网络营销。除此之外,刘杨还想探索速食泡馍的更多可能。

“泡馍不是泡面、米饭、米粉那样的大赛道,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品类。传统的牛羊肉泡馍不一定能适合外地消费者的口味,因此行业天花板究竟有多高也难以探明。”

但如果把泡馍换成了绝大多数人都熟悉的口味呢?

刘杨的速食泡馍生产线还开发了番茄牛腩、咖喱牛肉、酸菜鱼口味,目前正在测试螺蛳粉味泡馍,专门面向全国的城市年轻族群。他将FD冻干技术应用于泡馍中,使研发端能够快速开发新口味,适应市场需求的变迁。

陕西速食小吃如果想要走上全国人的餐桌,第一步,需要跳出固有思维的藩篱。正如刘杨所说,他不在意外界对速食泡馍是否正宗的争议:“面向全国市场却一味追求正宗,恐怕不会走得远。”

作者 | 佳星 | 贞观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