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被七大姑八大姨问工作挣多少钱,这种事情实际上有一点尴尬。对现在普遍接受了一定西方教育观念的年轻人来讲,直接被问薪资,其实会感觉自己被冒犯到。毕竟薪资是属于隐私问题,实打实地把自己的收入情况告诉别人,自己心里不舒服;说的金额高了,别人心里不舒服;说得低了,被亲戚朋友冷言冷语揶揄一下,自己还是会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这一波年轻人,从小就在一种竞争环境中长大,读书的时候相互比较分数。表面上是对他人成绩的关心,实际上是一种好奇心在作祟。大家其实也了解相互之间的想法,所以往往话题就会变成一种“比惨”大会。

进入社会以后,这样的好奇心其实还是会有,认同收入是一种隐私的人,虽然有好奇心,但不会直接去问别人的收入金额。顶多就问一下别人做什么工作,然后分析揣摩一下。可是观念这种问题就是不统一的,有人认为收入是一种隐私,就会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有趣的话题,会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不管你赚得多,还是赚得少,一旦别人问你收入多少的时候,说月入1万是最合适的。

● 如果你的实际收入比1万块钱要多,你直截了当地说给别人听,你有很大的概率,收入超过了打听你收入的人。这样你说完以后,别人心里不舒服,觉得你怎么过得那么好,为什么自己过得很惨?你说1万块钱,就算比别人多也多不到哪里去,别人不会感觉到有很大的差距感。即便比别人少,你也不会丢面子,毕竟一个月赚1万块钱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范畴。1万块钱月收入,普通家庭一般也剩不了太多钱,这样如果碰到借钱党,你也可以有理由拒绝。

● 如果你的实际收入比1万块钱要少,你直接把自己的真实收入说出来其实很没面子,把话题变成了比惨大会也没什么意思。把自己的真实收入抬高一点点,大过年的给自己挣点面子,同时鞭策自己向着月收入1万块钱这个方向去迈进。然后尽量让自己往朋友圈或者同学圈里面月入万元的这个阶层去靠拢,大家感觉阶层差不多,聊着聊着可能就聊出了机会。

所以,不管自己赚得多还是赚得少,选择收入中间偏上的位置,给亲朋好友报个1万块钱的月收入。拿得出手,也不丢面子,借钱借不起,圈子又相对来说比较大,好处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