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经两年的精雕细琢,1月18日晚,苏州河黄浦段夜景灯光全面升级亮灯。一周以来,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众多市民群众给与高度评价。

社会反响如此热烈的苏州河黄浦段夜景灯光,究竟是如何打磨出来的?1月26日下午,包括艺术家、设计师、建设方在内的创作团队,向记者揭秘了幕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温暖和治愈背后,源于“走心”

“如果说黄浦江是‘会客厅’,那么苏州河就是市民游客的‘后花园’。”黄浦区灯光景观所所长陶震说,有别于黄浦江夜景灯光的璀璨热烈,苏州河黄浦段夜景灯光则想体现静、雅、柔,通过借光影为笔,写诗作画,“让市民回家的路,始终有光,能感受到温暖、治愈和惬意。”

而为了达到这样的设想,设计团队非常“走心”,在细微处寓巧思、在创新中寓至情。设计师谢渝熙透露,此次苏州河黄浦段夜景灯光亮度几乎是黄浦江的一半,“技法上也是下足功夫,大部分借鉴了舞台光的技巧,通过创新,让光有镜深感,让影有看头,让意境柔和、极致,带有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艺术家黄赛峰告诉记者,“我们不追求光芒四射的亮,而是以静谧的暖光烘托出生活与自然的本真。”作为一个独自在上海打拼的异乡人,黄赛峰对这种温暖的光感同身受,“我希望进门那一刻,窗户是亮着的。因为,这样一束看似微不足道的光,会在无形中温暖到人。”

温暖和治愈的营造,除了对光和影的运用讲究外,一些意象元素的呈现也让人惊喜。譬如,在南苏州路723号建筑立面上,通过光的传递,呈现出鸽群飞过天空的场景,以萤火虫灯营造出星星点点的梦幻星空背景,再用不规则不锈钢薄片制作出简洁的影子艺术装置,通过巧妙的光照角度在建筑外立面上投射出鸽群的影像。

建设方透露,这些浪漫天真的鸽群,要拼装起来着实不容易。“一共有22只鸽子,由50多块不锈钢薄片拼接而成,而每个片都不一样。”施工人员在现场,细之又细,用类似于拼积木的手法,最终完美呈现出了22只鸽子。

“合”众人之力,讲好“苏河”故事

苏州河是一条有生活、有历史、有故事的河。

如何在夜景灯光营造上,讲好苏州河故事,传承海派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审美意趣?区绿化市容局“合”众人之力,搭起了参与共享的大平台。

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特别邀请到海派艺术名家、民建上海市委书画院院长、黄浦民建会员乐震文和夫人张弛两位老师作为光影作品主创,还采用了书画院的胡考、朱涛、沈建人、顾宝兴、王洪吉、林霖6位老师的画作,黄浦民建相关会员企业也主动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以诗画入光影,体现了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艺术特质,坚守传统文化精粹的同时,在审美与题材上加入了时代发展的特色。

同时,在党建引领下,外滩街道的居民们也积极参与进来,真正体现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共享理念。作为苏州河黄浦段夜景灯光9大开放点位之一,主题为“万家灯火”的浙江路桥,灯光开启后,让不少路过市民纷纷驻足拍照。作为主体景观的桥畔老房,因旧改居民已搬离,但精心布置了灯光——一扇扇窗户的剪影中,有人在吹奏萨克斯,有人翩翩起舞,有人照着镜子,还有一只猫。实景阳台点缀着绿植,虚实结合展现出生活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些剪影,都来自外滩街道居民们的绘画创作。通过党建联建,居民们的手绘作品唤醒了城市记忆,“万家灯火”的描绘正是居民们生活最真实的呈现。外滩街道党工委书记丁琦宁说,有了市民们的共同参与,最美苏河水岸夜景才有了‘地气’,也更有了底气,“要让全体市民共享‘一江一河’建设成果。”

记者 / 王月华

编辑 / 张姗

图片 / 蔡维帅 区绿化市容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