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科类培训又摊上大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27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召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头部大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研判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并就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必须坚持正确培训方向、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提出具体要求。
监管司有关负责同志指出,随着校外培训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借寒假之机肆意涨价、过度营销、制造社会焦虑的做法。这既背离教育公益属性,又危害行业自身健康发展,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也是在1月27日当天,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联合68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的倡议书》:
倡议书指出:深刻认识双减重大意义,坚决拥护中央决策部署;依法依规开展培训活动,诚信经营杜绝虚假宣传;避免盲目引入资本扩张,坚决杜绝恶意提升价格;公开收费范围项目标准,保障资金安全按约退费;抵制过度应试应考倾向,切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之前央视财经就以题为《双减后第一个寒假,艺术班/兴趣班纷纷涨价!非学科培训又该如何监管?》报道了非学科类培训在寒假涨价的情况,引来家长们纷纷讨论:
而后,半月谈社论发布了《“双减“后首个寒假:对恶意涨价的非学科类培训班说不!》,文章指出上不起的“天价”美术课、“一票难求”的足球训练营……“双减”后首个寒假到来,部分非学科类培训涨价明显。
并给出了解决办法:非学科类培训恶意涨价之风不应纵容。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此类培训机构的管理与管控。其实这句说白了,就是应该也制定非学科类培训管理制度。
官方接连发声,非学科类也摊上大事了,未来也难逃被监管的命运。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6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