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战争是地狱......而美国经历了炼狱般的二战。”这番话是睿智的专栏作家李普曼在二战胜利后不久写下的。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无疑是因“二战”而得福。自1941年参战后,美国是唯一一个在战争中发了财的国家。其本土没有遭受任何入侵,没有村庄被占领,也没有城市遭到炮轰。

《1946年:现代世界的形成》的作者塞巴斯蒂安这样写道:在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徘徊于乡野、拼命寻找食物和住所的难民,但在美国不会出现这种景象。战争对美国本土没有造成直接人员伤亡。大约有42万美军服役人员阵亡或失踪,就欧亚非三大洲的战斗规模来说,这个伤亡数字并不算大。美国的经济空前繁荣。年度国民生产总值在1940年和1945年之间翻了一番。失业率则从14.6%降到了1.2%的历史最低点。战争使美国走出经济低迷的泥潭。

“这场战争犹如一台经济校准器,这在以往的美国历史中是从未有过的。”塞巴斯蒂安感慨地继续写道:美国居然成了全球粮仓和世界工厂。同时,美国创建了一个新的金融体系,确保了美元成为世界主要贸易货币,这一体系一直延续到21世纪。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布局了全世界。尽管二战胜利后初期,美国本不想参与并接受全球义务,但苏联的野心促使美国下定决心要做世界“警察”。本来美英苏三大巨头的同盟,随着二战结束后的分歧愈发明显,它们在军事、政治以及思想上的裂痕加重,美国意识到苏联成为其头号敌人。

随着罗斯福总统突然中风去世,其副手杜鲁门就任美国新总统后,美国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按照杜鲁门的说法是:“不再纵容苏联。”

2

杜鲁门最开始并不被美国人看好。甚至还讥讽他说:“杜鲁门就是个错误。”认为杜鲁门就是个蠢货,根本无法担负起政治家的角色,充其量是个初出茅庐的政客。

整个1946年,杜鲁门都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总统之一,他在白宫的第一个任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被视作无足轻重的人物。他被媒体拿来与前任罗斯福作对比,并被讽刺为政治侏儒。这与后来他以领导人身份将美国打造成为二战后的超级大国而赢得广泛赞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谁也没有料到杜鲁门居然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被认为是美国“接近伟大”的总统。

杜鲁门出身寒门,年轻时,曾做过10年的农夫,但其土地后来被银行收回。一战后,他在独立城自己开了一家杂货商店,很快濒临倒闭。他生性严格,从未申请破产;10年后,他当了参议员,仍在偿还债务。在金钱方面,他个人堪称廉洁正直,他也是为数不多的离任时比上任时更穷的总统之一。然而,他在位时竭力想要成为一个宽宏大度、富有远见的国家级政治家,但其实在很多时候,他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塞巴斯蒂安说,杜鲁门常“口无遮拦”,总是将墨西哥人称为“油漆工”,还有诸如“黑鬼”“黑人”“外国鬼子”“犹太佬”之类的蔑称。但也又是复杂的,他的亲密朋友中就有犹太教徒。作为总统,他为非裔美国人公民权利的努力程度超过了自林肯以来的历届总统。他在入主白宫时并未感到自卑,尽管他不怎么喜欢那些常青藤名校出身、在罗斯福手下飞黄腾达的势利小人。他的决策也常常很快,包括解职手下的官员。

杜鲁门看待事物的方式总是非黑即白。他要求助手们将解决问题的直接办法写在一张纸上给他。当时美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杜鲁门认为美国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对付苏联及其统治者。

“不再纵容苏联”,最后成了共识,还有行动。

3

二战后的苏联和斯大林,妄想做世界霸主,并加快了在东欧等地区的布局。这让美国意识到自身霸主地位的危险。

斯大林以专制统治和个人权威为著称。他不允许手下的要员私自无理由的家庭聚会,以防党派结合。每个星期,总会有几次和克里姆林宫的主要官员一起用餐。亲信们在宴会上喝得大醉,丑态百出,正好为斯大林提供娱乐和消遣。但他们时常心事重重。一次类似的酒会结束后,赫鲁晓夫返回莫斯科的住处,同行的还有另一位党的主要领导人马林科夫。他夸张地往后一倒,重重地坐在椅子上,小声说:”每当走在这条路上,永远不知道是回家还是进监狱。“

对苏联人民来说,斯大林就是国家,他既是20世纪30年代的总设计师,又是伟大卫国战争的领导者。二战后关于对他的个人崇拜也是愈演愈烈,在苏联到处都能看见他的照片和半身像。斯大林说需要塑造英雄。

斯大林在1946年编写了一本简短的个人自传,准备在次年1月出版。他仔仔细细地亲自审查了文稿,因为这个重要的工作不可能让他人代劳。当他觉得不满意时,就自己写上几句。这位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又在原稿中亲笔加上:“斯大林同志天纵英才,故能料敌机先,战无不胜。斯大林同志指挥苏联军队作战的战役是军事艺术的杰出典范......作为党和人民的领袖,他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出了极为伟大的贡献,但他从不因此而骄傲自满,也不允许任何人歌功颂德。”

当美国改造日本时,斯大林开始了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帝国的计划和行动。

“西方应当以美国为核心团结起来,阻止苏联的任何扩张行为。”随着美国共识的形成,冷战发生了。苏联成了美国的头条敌人。

4

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当时都在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影响力、意识形态及其军事力量。就像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的作品中预测“有一天美国和俄国将分别掌握着半个世界的命运。”二战后,世界由此分成了两极的世界。

按照塞巴斯蒂安的说法,苏联人发现自己其实是世界第二强国——承蒙希特勒的“关照”,矛盾的是,也承蒙美国的“关照”。如果纳粹没有入侵苏联,苏联人不会以占领大部分东欧和中欧地区结束二战,也不会以帝国之姿和耀武扬威的、似乎对西方的自由民主的思想造成挑战的胜利之姿结束二战。二战期间,正是美国人给了苏联人这么做的武器、食物以及发展到重要程度的工业能力。布尔什维克们经常抱着输出“革命”的想法。美国则给他们提供了方法。

“在世界进入冷战的过程中,各国领袖都存在着误解和误判。但东西之间的差别如此尖锐,如此之迅速,东西之间的目标与野心如此相左,使得它们相处起来不可能只有摩擦而无冲突。斯大林施加的权力和影响越大,其他领导人发现与他相处就越来越令人沮丧和困难——而他从苏联的观点出发犯的失误也就越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英美两国开始散伙时,斯大林却把英美两国带入一种稳固的“特殊关系”之中,西方的各种势力迅速地集合在一起,一致向苏联说不。铁幕降临了,直到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解体。

5

同样是在1946年,是印度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独立于世的年份,也是曾经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开始衰亡的一年。所有欧洲的帝国都在逐渐消亡。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并一手主导构建了世界政经秩序。

同样是在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向着最后胜利发起冲击的一年,并最终使得中国以一个大国的姿态重新崛起。

70多年后的今天,不仅中印两个大国发生了边境风云,而且中美之间也发生了新的冷战…世界时局,惊涛骇浪。人们担忧的是,世界会再次发生新的战争吗?中美会不会发生核战争?!(可点击阅读)

再次重复的是,在二战主要参战国家中,只有美国本土未曾遭到入侵,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强国,并具备压倒性优势。战争使美国得以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在战争中积累了大量的新兴财富,与其敌人和盟友的日益贫困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二战后的一个意义深远的后果。

如今,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下行和低迷,美国引发一次新的大战吗?!最近几天的时局走向,的确令人担忧。毕竟,战争就是地狱,不要轻言开战。

本文作者:韦三水,原创,未经许可,严禁一切形式的转载。本文亦为读书笔记,原发于公众号“韦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