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站在我们个人喜好的角度而言,历史总是充满了许多非善意的故意行为。就好比明粉们所常常津津乐道的一样,如果大明能够再多给崇祯一点时间,可能也就没有后来辫子军什么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崇祯相反的是,唐帝国曾经也有机会恢复往日的荣耀,那个被称作大唐“复兴者”的唐宪宗李纯,将唐帝国从内战的泥潭中一点点拉了出来,唐帝国留足了李纯用了复兴帝国的时间,但历史却没有给够李纯足够的时间,如果再有十年的生命,说不定就能还你一个荣光如初的大唐帝国。

李纯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并不熟悉,但说起另一个人的名字,大家或多或少都应该听过,那就是韩愈。

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韩愈,在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一度过得非常不如意,曾被流放到了在当时还极为偏远穷苦的湖南地区,正当他在陌生的南方充满惊恐之时,县衙外的击鼓声给两年混沌中的他带来了希望。

这是县衙宣布新皇登基的鼓声,这个新皇就是唐宪宗李纯,李纯登基后,很快发布了大赦令,包括韩愈在内的一大批曾经受到打压的人才都重新得到了任用。

韩愈在回到帝都后,上书唐宪宗,“天赐皇帝,为天下主。并包畜养,无异细巨,亿载万年、、、、、”,这首诗饱含了韩愈对唐宪宗李纯的赞扬,而事实上,唐宪宗是对得起这一褒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登基之日起,唐宪宗便竭力将遏止帝国的衰落作为自己执政后的第一目标,他不仅将自己大量的个人精力投入到了与地方藩镇争夺权力的博弈中,以重新恢复帝国对藩镇的控制,并且积极争取他们对帝国改革的支持;同时,利用一切可用的行政、财政和军事手段,对分离趋势明显的东北部进行权力回收,企图重建帝国的权威。

这些目标在实现过程中显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但一些对于恢复帝国权威的目标仍然得以实现,如唐帝国在安史之乱后,首次恢复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同时,恢复了对藩镇收取赋税的权力。

这两项目标的实现,一方面稳固了帝国的疆界,遏制住了帝国分崩离析的趋势;另一方面帝国的财政收入得以保证,藩镇势力得到削弱;最后,也是重建了帝国对于藩镇节度使的权威,对于帝国人心的稳固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按照李纯所设计的这个帝国恢复路径,虽然距离恢复唐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还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看起来遥遥无期,但实际上在完成了上述两个目标,逐步恢复了帝国对于藩镇的控制,并且取得地方财税权的基础上,第一个伟大目标的实现实际上只是时间问题,这时候的帝国只要按照李纯所设计的复兴路线,当财、权逐渐通归帝国后,不出十年的时间,帝国即可恢复往日的荣光。

但历史就是那么故意,当帝国的复兴之路正要驶上快车道时,这位果断坚毅的帝国皇帝却在一桩悬案中暴毙。有史学家认为唐宪宗是死于两名宦官之手,但对于其中细节、目的、缘由却不曾有详细描述。

无论如何,掌舵帝国15年的唐宪宗在公元820年离开了这个还没能实现往日荣光的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宪宗之后,继任的皇帝几乎都没有什么能力去平衡帝国、节度使和宦官之间的复杂关系,原本已经在改革复兴道路上快步前进的唐帝国,犹如突然失去了牵引力一样,迅速跌向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深渊,帝国的复兴之梦彻底瓦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