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家电产业的大中型企业,或者有抱负有野心的企业来说,如今家电产业的舞台不是太大而是太小,发展空间不是无限而是有限。所以,未来几年家电企业不卖家电,将是常态和趋势。

华辛||撰稿

家电企业不卖家电,未来将是一种常态,更是一种趋势。

当然,家电企业未来除了家电之外,还能卖点什么,目前还是一道未解的“谜题”。可能是新能源汽车,也可能是新能源汽车的解决方案,还有可能是新能源汽车上的车载电子、低温存储、冷暖舒适、空气净化等产品解决方案,也有可能会在健康医疗、智慧交通、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农业、光伏、芯片半导体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不过,上述家电企业的跨界破圈之路才刚刚开启,主要以海尔、美的、海信、长虹、格力、TCL等企业为主角,家电圈认为:这些企业基本上还处在转型的第一阶段,即明确一些新业务发展方向之后进行试错性的探索,很难用成功或失败来定义。仅从营收的角度来看,家电,或者与家电相关联的业务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或者大半的营收。

同时,从上述家电企业的跨界扩张方式和手段来看,则出现了自建新业务平台,以及收购并购出圈,还有合资合作等三种模式,目前来看各家企业对于这些扩张手段均有涉足:比如在全球市场上收购外资品牌的家电业务,收购机器人业务、收购智慧交通业务、收购健康医疗甚至医院业务等。同样,也有自建工业互联网、机器人业务,还有合资发展新能源光伏、芯片半导体业务等。从企业的维度来说,手段从来都是服务于目标,只要能实现企业利益和价值的最大化,都可以“为我所用”。

必须要看到,在众多头部企业大踏步跳出家电业务,努力构建企业的第二赛道、第三赛道,正是家电产业发展至今的两个真相,已经不能无视。

一是,家电产业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出现非常明确的规模增长天花板,这两年来很多厂商的市场表现和业绩收获,并非企业经营能力不行了,而是家电产业已经没有太多空间和更大的舞台,来支撑一些厂商继续规模化扩张和增长的野心了。

二是,家电产品在中国家庭的日常需求早在几年前就出现明显饱和,导致这几年来家电市场从增量捕捉走向存量深挖,带来的结果则是市场从2位数增长向个位数增长回落,最终直接走向下跌。这些结果都在提醒所有家电从业者们,必须清楚看到,整个家电消费已经从量涨向质变转型,大规模不可能了,高质量还需要时间。

最终,产业规模触碰天花板,家庭需求也出现饱和,家电产业的众多从业者们再想“重演”10年前、20年前的那种产业盛况:不管是好产品,还是差产品,不管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只要有价格优势、有零售渠道,都能在一线市场上抢到用户、抢到蛋糕。如今,即便是有低价格优势,没有品牌影响力、没有产品创新力,没有差异化优势,都难以在市场上竞争了。毕竟,家电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家电产业,更不是当年那些家庭用户的家电产品了。

所以,对于家电行业的大企业,以及有更大野心更多抱负的企业来说,注定不能守望着家电产业,守着中国市场,这无法支撑起相关企业的发展、目标和野心。所以,2022年对于中国家电市场上的众多企业而言,不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更是一轮新战略的开启,那就是要跳出家电产品后拥抱更多客户、寻找更多需求、拥有广阔未来。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