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大书法家将学习书法分为了三重境界,第一境界就是“初学平正”,对于一般人而言,能够在字的平正上面,达到相当的功夫,有十年时间足矣。

第二重境界,就是明白阴阳之变,就是在平正当中求险绝,这也是书法极致魅力的一个体现,一个人在书法当中的性情表达,全靠这种险绝的阴阳变化来体现,可以理解为第二重境界是“懂阴阳”,其实就是将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应用到书法当中,这也是晋人书法的道统。明白这一层次,需要有一定的学问基础,可能需要二十年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高的境界乃是在险绝中求平正,将险绝隐藏在平正当中的精微变化,普通人极难察觉,这种高妙的境界,非有大天才者不能为之,而在草书领域,自古至今,有作品传世,能够达到此境界的不过一人而已。

这个人就是怀素。

无疑,怀素是具备超高天分的书法家,这也是一个书法家成名的先决条件,怀素早年对于书法极度痴迷,十余年间临摹不辍,但因为没有进行系统的笔法训练,所以这个时候他的字尚在门外,这也是当代书法家的一个重大缺陷,在不同“笔法”为何物的时候,纵然临帖极度相似,也终究尚在门外,更何况那些一直学习今人的书法爱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便是怀素的第一重境界,中年时期怀素声名鹊起,创作出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的《自叙帖》,此阶段可谓其第二重境界。

到了晚年的怀素,其书法已然到了一种入神坐照的境界,这个时候他的代表作乃是他在公元793年,途经扬州的时候,写下了一卷《圣母帖》。

有过一些书法经验的朋友都知道,怀素晚年的这件《圣母帖》乃是其生平水平最高的一件草书作品,入神坐照,已经达到了一种“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超高水准。

从书法的技法角度来看,这件作品能够将草书的超绝以及隶书的部分体式完美融合,其古雅的字形以及极为标准的草法,成为了后世学习草书的一部绝佳法帖。

在历代的书法家评论当中,梁巘先生对于这件《圣母帖》的评价至为公道:

“怀素《圣母帖》圆浑古茂,多带章草,是其晚年笔,较《自叙帖》更佳,盖《自叙》犹极力纵横,而此则浑古自然矣。怀素《圣母》乃帖中之最佳者。”

可见《圣母帖》无论是技法水平还是风格气息,都远在《自叙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