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公开的看法是,美国将从3月开始今年的第一次加息。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从当地时间1月24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并于1月26日在华盛顿发表政策声明。另外,本次会议不会公布季度经济及利率预测。

此前接受美国彭博社咨询与访问的经济学家中,预计美联储将在2022年加息三到四次的人大致各占一半,他们认为美联储已下定决心应对美国劳动力市场走强和近40年来最高的通胀率。

美国均富会计师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戴安娜·斯旺克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认为:“美联储对通胀的态度已从耐心转变为恐慌,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联储首次显现出被通胀所‘压制’,而非‘先发制人’。”

他认为,目前的风险在于,美联储可能在抗击通胀方面做得过于激进,并且对货币政策的收紧力度过大。

“在我们看来,3月加息几乎已成定局,这将是美联储为控制通胀而采取的诸多紧缩性措施的第一步。到年中,我们预计FOMC将认识到,他们仍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才能最终实现2%的经济增长目标。因此,今年有可能加息5次(每次上调25个基点)。”彭博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王安娜表示。

而随着美联储加息消息的进一步被确认,其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也愈发引人关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央行未来的举措也成为焦点。

如何应对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影响,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一项重要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警惕的是,随着美联储或提前加息、美元流动性收紧,2022年美元有望进一步升值,对全球资产价格、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图片由CNSPHOTO提供)

1 加息导致偿还美元债务成本上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此前表示,美国加息可能对背负高额美元债务的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美联储应该清楚地传达其政策计划,以防止出现意外,这“非常重要”。她认为,美国利率上升可能会提高各国偿还美元债务的成本。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IMF向那些背负高额美元债务国家传达的信息是:现在就行动起来,如果可以延长贷款期限,那就请赶快办理。如果出现货币错配,那么现在是解决它们的时候了。

格奥尔基耶娃补充说,她最担心的是拥有高债务的低收入国家。并强调说,三分之二的国家现在要么处于“债务困境”,要么面临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

IMF预计全球经济将继续复苏,但强调经济正在“失去一些动能”。因此,格奥尔基耶娃建议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保持“政策灵活性”。

关于通胀,格奥尔基耶娃强调,这不是一个国家所特有的问题。在供应链中断、食品价格飙升、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推动下,许多国家的物价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涨:欧元区去年12月的通胀率达到5%的创纪录高点,英国去年12月的通胀率达到30年来的最高水平。不过,美国CPI的涨幅达到40年来的最高水平。

自2021年5月以来,美国CPI同比涨幅已连续7个月超过5%。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美国CPI同比上涨7%,创下1982年以来最大同比涨幅。美国富国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萨拉·豪斯认为,CPI连续上涨让通胀形势“出现了很难打破的惯性”,预计未来几个月美国CPI同比增幅将保持在7%左右。

面对屡创新高的通货膨胀,不少美联储官员和经济学家呼吁加速缩减购债市场、收紧货币政策。2021年2月初,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曾撰文警告,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可能引发“一代人未曾见过的通胀压力”,美国需快速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风险。美国财政部长耶伦2021年5月初也表示,美国可能需要加息以抑制大规模经济刺激举措可能导致的经济过热。

为了应对通胀高企给经济复苏带来的负面影响,2021年12月15日,美联储宣布扩大资产购买缩减规模至逐月减少300亿美元。按照这一速度,美联储将在今年3月中旬结束资产购买举措。美联储决定更快“缩表”,相当于给美国经济“松油门”,为下一步“踩刹车”即加息做准备。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数据显示,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最早于今年3月首次加息,6月或7月启动第二次加息,并在11月或12月完成第三次加息。

2 亚洲多国央行暂按兵不动

对于美联储即将加息的举措,亚洲多国央行暂时处于静观状态,按兵不动。

日本央行1月18日在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继续保持当前货币政策宽松力度,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同时将其对2022财年(截至2023年3月)的物价上涨预期上调至1.1%。

日本央行当天发表的经济与物价展望报告认为,日本服务业面临的压力、供给侧受到的制约正在缓解,受外需带动出口保持增长、宽松金融政策及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等因素的影响,日本经济正在逐步恢复。日本央行将2021财年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由此前的3.4%下调至2.8%,与此同时,将2022财年日本经济增长预期由2.9%上调至3.8%。预计2023财年日本经济增幅为1.1%。

关于物价上涨形势,日本央行认为,2021财年日本剔除生鲜食品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将与上年度持平。而2022财年,随着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效应逐步转嫁至消费者,以及日本手机通讯费下调对物价的影响逐渐淡出,物价涨幅预计将会逐步扩大。2022财年物价上涨将由此前预计的0.9%上调至1.1%,2023财年物价涨幅预计在1%左右。

鉴于2022财年和2023财年日本物价上涨预期都仅在1%左右水平,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日本央行完全没有考虑加息及收紧宽松货币政策的问题,将继续坚持2%的通胀目标,坚持当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并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如有必要将毫不犹豫推出进一步的宽松措施。

而巴克莱银行首席印度经济学家巴约利亚在1月17日撰写的报告中预测,马来西亚和印尼央行在即将到来的议息会议上将维持利率不变,并在第一季度按兵不动。他表示,韩国央行和新加坡央行在亚洲经济体中率先收紧了货币政策,但其他经济体为了维护经济复苏,至少在第一季度倾向于按兵不动。根据英国路透社1月18日的报道,为促进经济增长,印尼央行可能要等到2022年下半年才有加息的打算。

2021年12月,印尼央行曾表示,该国的相关政策若恢复正常化,不一定要跟随美联储的脚步,在通胀大幅增长之前会将利率保持在低点。与目前通胀水平创下40年来新高的美国不同,这个东南亚最大经济体的通胀仍然可控——在过去19个月内,一直低于印尼央行2%到4%的目标区间。

3 新兴经济体需未雨绸缪

美联储释放加快“关闸断流”的信号,立即令全球金融市场承压。2021年12月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刚刚公布,全球主要股市便应声下跌。公布的次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延续跌势,欧洲三大股指全线下跌;亚太股市方面,东京股市明显下跌,澳大利亚主要股指更是创下自2020年9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此外,值得警惕的是,随着美联储或提前加息,美元流动性收紧,2022年美元有望进一步升值,对全球资产价格、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

对此,IMF日前发表的文章称,对于美国渐渐逼近的紧缩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经济政策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应提前做好政策应对,尤其是在调整货币政策的同时应结合财政政策来保障经济的复苏。

文章表示,一些新兴市场已经开始调整货币政策,并准备缩减财政支持,以应对不断上升的债务和通胀压力。为了应对更为严格的融资条件,新兴市场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应对措施。

在抑制通胀方面拥有政策空间的国家可以逐步收紧货币政策,而其他通胀压力更大、金融机构更脆弱的国家则必须迅速、全面地采取行动。“无论是哪种情况,应对措施都应该包括让货币贬值和提高基准利率。一旦面对外汇市场的无序状况,拥有充足储备的央行可以进行干预,前提是这种干预不能取代合理的宏观经济调整。”文章说。

尽管如此,这类行动可能会给新兴市场带来艰难的选择,因为它们势必在支持疲弱的国内经济与维护价格和外部稳定之间进行权衡并做出选择。同样,将对企业的支持扩大到现有措施之外可能会增加信贷风险,并通过推迟确认损失来削弱金融机构的长期健康发展。而不实施这些措施又可能进一步收紧金融环境,削弱经济复苏的势头。

文章认为,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权衡措施,新兴市场现在可以采取行动稳固政策框架并降低脆弱性。对于为抑制通胀压力而实施紧缩政策的央行来说,清晰、一致地传达政策计划可以增强公众对追求价格稳定必要性的理解。

文章称,财政政策有助于增强抵御冲击的能力。对中期财政战略做出可信的承诺,将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并在经济低迷时期重获财政支持的空间。这种战略可以包括宣布一项全面计划,逐步增加税收,以及提高支出效率等等。(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