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好!我是教培学园主笔王鸿远,农历新年马上就要到了,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昨天,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联合68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的倡议书:

倡议所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培训活动,保障资金安全按约退费。坚决抵制应试应考培训,切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这并不是非学科类培训第一次被官方点名了。

之前央视财经就以题为《双减后第一个寒假,艺术班/兴趣班纷纷涨价!非学科培训又该如何监管?》报道了非学科类培训在寒假涨价的情况,引来家长们纷纷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半月谈社论发布了《“双减“后首个寒假:对恶意涨价的非学科类培训班说不!》,文章指出上不起的“天价”美术课、“一票难求”的足球训练营……“双减”后首个寒假到来,部分非学科类培训涨价明显。

并给出了解决办法:非学科类培训恶意涨价之风不应纵容。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此类培训机构的管理与管控。其实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应该也制定非学科类培训管理制度。

官媒都如此发声,舆论又如此讨伐,非学科类的监管看来在劫难逃。

01

在管理方面,非学科类培训的资金监管已经路上了。

2021年10月29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应全额纳入监管范围。

随后重庆、天津、浙江、安徽、内蒙古等地均发布通知,实施非学科类培训的资金监管,各地也在逐步推行,在进行学科类培训监管的同时,把非学科类培训纳入其中。

目前,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主要是:

1、需要缴纳5—20万的预付费保证金;

2、设置专门的银行托管监管账户,部分地区采取“一课一消”的方式,家长确认后采取一周一结算的方式,也有地区采取的是三个月一结的方式,三个月课消后,经家长确认预付费款项打入培训机构账户。

3、如果家长上课时不满意,可以5天个工作日内退还学费

非学科类培训资金监管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如果家长与培训机构产生纠纷了,课程已经上完了,这个费用是退还是不退?怎么区分这个界线,这个后续都是个问题。

02

非学科类培训不仅涉及资金监管,未来还可能涉及到指导价的规范。

目前,据西安多个校长的渠道消息,非学科类培训或将迎来政府指导价,这与之前官媒呼吁规范对非学科类培训的管理与管控呼应,虽然还不确定该消息是否属实,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未来非学科类培训迎来政府指导是早晚的事。

学科类培训转型非学科类培训,无形中增加了非学科类培训领域的竞争力,涨价成为各非学科类机构应对市场竞争的方法,但是恰恰又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这也是监管部门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官媒呼吁整治非学科类培训涨价的原因。

03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学科类培训即将被整治完毕。

按照整个教育部的规划,2021年年底完成学科类培训营改非的任务,目前全国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一下的一部分已经营转非了,也就是在2022年教育部门有空有闲,完全可以腾出手来整治非学科类培训。

教育部门下了很大功夫把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培训区分开来,但是在实际上非学科类越界现象频繁发。据央广网发布《“变戏法”的英语校外培训》报道披露,北京一些曾从事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所谓的戏剧培训等升级和转型,推出一系列变相的学科类培训,引发关注。而新华社也报道了《培训机构“穿马甲” 学科类培训潜伏公益性寒托班》,文章提到“门口的大海报上写着“编程机器人”“打造领袖素质”等宣传广告,在不起眼的位置则用小字体打出“小学语数英”“小班教学”“同步校内”等。”

媒体三番四次报道非学科类培训乱象,而且实际违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涨价又加重了家长的负担,非学科类培训全面监管迟早会来的事。

王鸿远,混迹教培行业,常为五斗米折腰,却换不来柴米油盐。现为国家一级吃货,二级饮酒员,欲予文字换酒钱,曾任某新三板教育公司运营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