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初,基金市场的表现并不算好。

办公室里有几个买基金的同事,最近每天都看着自己翠绿的自选列表皱眉头,苦涩地计算着自己今天又赔了多少,在“平仓”和“再等等”之间反复纠结。

而当市场开始下行,人便需要一些外力,来帮助自己维持正常的投资心态。

于是,有同事就开始重看《大时代》,不断地劝诫自己“不要怕,只是技术性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同事则跑到了某瓣的玄学炒股研究所,试图将阴阳八卦当成他们扭亏为盈的玄学杠杆。

还有同事则再一次选择让一位来自西方的91岁老头,来指点他们的投资方向。

而这老头,就是人称“股神”的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华尔街传奇投资人,世界首富榜的常客,“价值投资”的倡导者,同时,他也是投资世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之一,直到2022年的今天也是如此。

投资者和媒体对巴菲特有一种特殊的狂热,他们喜欢将其置于神坛,并将他所说的话当作某种“神谕”,反复地咀嚼。

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年巴菲特一在股东大会上讲话,第二天肯定就会出来一大堆有关他发言的长文解析和深度解读,仿佛吃透了老巴今年在自己公司年会上的报告,你这一年就会投啥赚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有甚者,甚至把这一年一度的巴菲特公司年会,做成了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并冠以“投资者的朝圣之旅”的名号,吸引着那些虔诚的“巴信徒”付费参加。

与之相似的是,“与巴菲特共进午餐”也曾是经常登上头条的热点之一。

自2000年开始,这项花重金和老巴一起吃一顿饭的慈善活动,就成了全球无数企业家渴望获得的殊荣。

而伴随着午餐价格一路水涨船高,这项普通的人类共同进食活动,也一点点被打上了各种神话和离奇的标签,仿佛只要你跟老巴一起碰个杯,你就能顿悟资本运作的真理。

当然,神这个东西一直都存在着两面性,人们可以创造神,更能毁掉神,所以比起“巴菲特神预测”,大家同样也乐意看到“巴菲特跌落神坛”。

于是,每当巴菲特在投资上出现失误,必然会引发一波热烈的报道和讨论,而与之有关的新闻,最后多半会带上一张巴菲特表情扭曲的图片和一句“巴菲特神话是否破灭?”的疑问。

不过,不论老巴是“投资之神”还是“神力尽失”,既然信他投资理论的人多,那么蹭他热度的人也自然也不会少。

早在2010年前后,那个新媒体还未发达的年代,出版业便将“巴菲特”这三个字,当成了创造畅销书的财富密码。

当时,挂着巴菲特名字的投资理财类书籍遍地都是,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价值投资理论”,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主题,也会强行把自己和股神的名号联系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像巴菲特一样××××”,则成了一种书商给产品起标题的专用范式。

到了现在,老巴则成了各种所谓致富课程的熟客。

在那些教你如何培养“财商”的短视频里,“如何像巴菲特一样思考”“遇到这个问题,巴菲特会怎么做”“巴菲特给你的×条建议,每条都价值千万”……则成了许多“讲师”反复向学员所灌输的思想。

可你细细琢磨这些所谓的“巴菲特语录和思考方式”后便会发现,它们要么是注了好几斤水的片汤话,要么根本就不像巴菲特能说出来的话。

并且最重要的是,虽然巴菲特和他的投资学已经在各种媒介上活跃了数年,但我们的身边却似乎没有一个人是靠模仿老巴而实现了财务自由。

看上去,似乎人人都在复制巴菲特,但实际上,人人都成不了巴菲特。

诚然,巴菲特和他“以公司内在价值为核心”的价值投资理论,确实存在一定的实战价值。

有人专门将老巴的理论放到咱们A股市场上去检验,还写了论文,其结论是:确实能赚到钱。

但一旦具体到操作的细节,你就会发现,我们这种小散户与老巴最大的差距,不是技术,而是本金。

巴菲特有的是钱,所以他在投资时能做大量的组合操作,且每一笔买入卖出,动用的资金都要以亿作计算,而我们手头的闲钱,连持有一支基金都嫌费劲,更别提做什么全球布局,风险对冲了。

所以,即便我们和老巴的投资策略一模一样,也无法取得和他一样的收益率,承受和他一样的亏损额。

这事儿,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即便是亿万富翁的理财思路,也不具有绝对的普适性”。

说得再大一点儿,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套能适用于所有人的投资策略。

如果你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投资经历,应该会对这一点感同身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只要有人甩出一个名为“我用××方法,N个月赚了××万”的投资策略视频,那么在该视频的评论区,必然就有来拆他台的“反方辩友”。

而在一开始,作为一个刚刚跨入投资门槛的小白,你也或多或少像下面这条视频里所呈现的那样,在一大堆所谓的投资方法论里陷入迷失,执着于一个赚钱制胜的“标准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2022年,谁还在迷信巴菲特?

你会遇到很多同道的“前辈”,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一门“资产配置流派”的传承者。

这其中,有人偏好稳健,他们认为“理财,安稳就好”,不求赚得多,只求一直赚。对他们而言,只要今年的收益率跑赢了银行存款利率,便可称得上是投资成功。

而与之相反的,有人将激进视作王道。对这类人来说,投资就是一场场生死梭哈。

所以,“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是这群人不变的信条,不论大盘是“高开”还是“跳水”,都能见证他们在资本市场上的闪耀。

有人偏重做投资组合,“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我们高中政治课本上就说过的道理。

所以,投资对这类人而言就是一场对冲博弈,此消彼长,乐趣尽在其中。

还有人则坚信,过硬的技术才是王道。和他们聊股票,你听到的都是“十五日均”“MACD”“量化建模”这样感觉上很专业的词汇。

对这类人来说,投资是绝对理性的游戏,数据是他们通往财富自由的唯一秘钥。

而这一派里最狠的,则已经开始研究缠论,试图通过投资实现宇宙的大一统论了。

这些林林总总的投资“门派”,就和巴菲特所崇尚的价值投资一样,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劣。它们是否有用,只取决于它们是否适合你自己的情况。

要知道,在投资时,每个人的收入,所持流动资金和投资心理都有所不同,所以即便面对同样的投资组合,其个体在操作时心态也会大不一样。

所以,你需要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投资舒适区”。

这需要经验,需要你不断地进行与投资有关的实战。

而如果你没有经验,是个财经小白,那你就需要一些专业性的工具,来对自己过往的一些数据进行评估,进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比如,你想用支付宝里的闲钱理理财,但却不知道该买基金还是股票,该如何配置各类投资的比例,那么你就可以试试上支付宝搜索“帮你投”,点开应用,只需要等一会儿,“帮你投”就会分析给出适合你风险偏好的投资方案。

每种方案都会给出清晰的投资目标,成立以来的涨幅,点击“正式开启服务”就可以开始投资,十分方便快捷。

可以帮你测算未来的资产收益,让你确认自己的位置是否还在浪潮之中。

同样,你还能看到一群中年头像,他们比海更广阔,但他们在这里比谁都谦虚。

在我们编辑部里,有几个同事已经开始用“帮你投”为自己打理闲钱。那天午饭时大家一交流,发现每个人所得到的投资策略都有所不同,而且每一种策略都挺符合使用者平常的投资心态。

据了解,帮你投背后的机构之一,是先锋领航(Vanguard)。

先锋领航(Vanguard)是一家具有近50年历史的国际公募基金公司,其创始人约翰·博格是指数基金的创始者,开创了指数投资的先河,连巴菲特都视其为英雄。

2021年一季度,先锋领航(Vanguard)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7.5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前十大基金公司总规模5.16万亿人民币的9.7倍。

同时,先锋领航(Vanguard)管理的ETF规模,占到美国ETF行业总规模的近三成。

而蚂蚁集团和先锋领航(Vanguard)联手推出的“帮你投”,则引入了先锋领航集团的独家专利“全球资本市场模型”(VCMM),充分吸收和延续了蚂蚁和Vanguard在科技技术+金融投资方面的实力。

先锋领航(Vanguard)推崇长期投资的理念,因其长期稳健的业绩表现,也获得了用户的长期支持,每一美元停留在先锋领航(Vanguard)基金中的平均时间都超过十年,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5倍。

要知道,在过去,普通的散户投资者想要成功获得收益,需要的是信息优势,而在这个所有信息都触手可得,你可以关注任意基金经理,在各种基金网站看数据和财报的时代,盈利的重点便成了分析和自控。

而这,恰恰是先锋领航投顾作为一家投资机构所能帮你解决的。

不过,老话不能忘: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所以,帮你投更像是你的一位贴心财务助手。

它不会具体告诉你应该在何时去购买某只基金,但是会给你一整套方案,让你在达成投资目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逐渐找到资产配置的“专属节奏”。

对“帮你投”感兴趣的读者们,可以关注帮你投的官方账号:

设计/视觉El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