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章头部

出处|十点读书会(ID:sdclass)

《人间世2》里有一集片子主题是“生日”。

意思是,想让大家看一看生日那天发生了什么?我们是如何登场的?又经历多少艰难?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用“跌跌撞撞”来形容最贴切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它意味着孩子的出生,也象征着妈妈的重生。

用“伟大”来歌颂“妈妈”,显得有点苍白平淡。但在生孩子那一刻,这个躺在产床上的女人可能会碰到:

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子宫破裂、羊水栓塞……

每一个都直面生死。

01

“26岁,第一次生孩子,羊水栓塞”

昨天,在公众号“丁香医生”上看到的一个故事,看完久久不能平静。

苗苗,26岁,一个准妈妈,生产的那天,因为羊水过少,她经历了历时3天漫长而痛苦的催生,可宝宝依然没有想要出来的意思。

最后,医生尝试人工破膜。

因为宝宝胎位不正,她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忍着不断加剧的阵痛,汗水和泪水掺合在一起浸湿了床单,完全没有形象可言。

所幸,在一次又一次宫缩和剧痛之后,宝宝的头出来了。

18:58分,分娩成功。小公主,5斤9两。

欣喜之余,苗苗以为这场痛苦之战终于要结束了,可就在这时候,阴道持续性出血,护士的声音变得急迫和不确定,还叫来了当天值班最高级别的医生。

躺在产床上的苗苗,意识到,可能出事了。

产台边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一个医生突然说:“赶紧联系全院抢救小组到场,快,快,赶紧调血浆!要快!”

苗苗心里开始有了不好的预感。

“我可能不行了。”她想。

她想说两句话作为遗言留给家人,但发现手指无法动弹,嘴巴也越来越渴,整个人都没有力气……她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离死亡如此之近。

那时候,她不知道的是,她已经失血5000mL,而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总量一般只有4000~5000mL。

在她失去知觉的那一刻,钟表显示时间20:40。

第二天凌晨3点,距离分娩8小时后,在重症监护室的她努力睁开眼睛,醒了过来。

一家人喜极而泣。

后来,

医生告诉她,那天的抢救进行了4个小时,从19:30到23:30,产科、麻醉科、ICU、检验科……共有16位医生护士参与了抢救。

羊水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就在呼叫抢救小组的同时,医生还给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

婆婆告诉她,那天晚上,老公几乎都要崩溃了,像疯了一样敲打产房的门:“放我进去,我要看我老婆……”

心疼、无力、害怕、恐惧……没有经历过的人恐怕永远也无法体会这种地狱般的感受。

产房里的女人疼在身上,产房外的男人疼在心里。

幸好,有惊无险。一场炼狱般的体验以好的结局结束。

正所谓,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当面对生和死两个选项时,放心,有妈妈在,孩子永远不会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

苗苗在昏迷前最后一个念头是:幸好分娩后才大出血,宝宝好就好。

曾有人问:生孩子是什么感受?

几十万人参与了讨论,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体验,挣扎、祈祷、悲哭、喜笑……

其实,最生动具体的答案是:

劫后余生。

02

“33岁,怀孕6次,被手术刀第三次切开子宫”

“想不想见宝宝?”

“想见。”

“想见就要坚持下去。”

“嗯。”

这是《生门》里的夏锦菊在生产抢救过程中第一次恢复知觉后对医生的回应。

她33岁,怀孕6次,生产过2次,这是她第三次剖腹产。

当镜头移到她的肚子上,一道道疤痕触目惊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像是早已习惯了生产的状态,对于要进产房的她,一点都不紧张,还笑着对医生说:

“生孩子上手术台有什么好怕的?又不是第一胎。”

可生产过程却不如她想象的顺利。

因为她产前被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

医生解释,是胎盘长在了上一次剖腹产的手术切口上面去,胎盘超过了子宫肌层,到膀胱里面去了,手术极其危险。

进入产房后,孩子分娩很顺利,15秒就拿了出来。

可夏锦菊这时候产后大出血,必须切掉子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个选择,夏锦菊乞求医生:

“能不能不切子宫啊?我才33周岁,你们再努力一下,我再坚持一下。”

生命容不得半点迟疑,手术进行30分钟,血止不住,医生还是决定摘除子宫。

之后,夏锦菊陷入了昏迷。危险依然只增不减。

出血量七八千毫升,心脏停跳两次……如果心脏再停跳一次,夏锦菊的生命就没了。

产房内,每个人都惊心动魄。

产房外,夏锦菊的爸爸坐立难安。

中间有人来跟他说,是个男孩,孩子很好很健康。

爸爸后来面对镜头苦笑着说了一句:母亲能平安出来就好了。

可这位爸爸等来的却是医生的病危通知书。

当医生告知他夏锦菊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时,这个男人颤颤巍巍在手术单上签了字。

镜头一转,这个大男人坐在外面的凳子上掩面而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术进行3小时50分,夏锦菊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手术期间,夏锦菊失血1万3千毫升,相当于全身的血液换了4遍。

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当她醒来手抽筋不断呻吟的时候,爸爸一遍遍地按摩她的手并摸着她的头心疼地说:一天一天就会好了。

夏锦菊想的是自己的孩子,这位爸爸想的也是自己的孩子。谁不是爸爸妈妈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呢?

11天后,夏锦菊离开ICU,转入普通病房。

一场生与死的较量,终于以她胜出而结束。

还记得刚开始,医生去看夏锦菊,问她什么感受时:

她说了两个字:

煎熬

我们都说,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但我们很少去细想,这个“生”,就是妈妈历劫般的生。

“生”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妈妈预知了所有的风险,依然愿意前往,寸步不让。

03

“生孩子这事,

别让女人独自面对”

《生门》导演陈为军说过一句话:“都说生育是两个人的事,是老公老婆的事,其实不是,真正面对一切的,是女人。”

有次,一位女性读者发来私信:

她30岁生日那天,一家人当面逼着她生二胎。

说年龄大了,再不生就晚了。

饭还没吃完,七大姑八大姨就开始明里暗里说生孩子的事。

她说:

我以前没有什么愿望,直到有了孩子,当他在我身体里,有了胎动,第一次听到他的心跳,我就只希望我的孩子生出来是健康的,一生都是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

我以前没有什么愿望,直到有了孩子,当他在我身体里,有了胎动,第一次听到他的心跳,我就只希望我的孩子生出来是健康的,一生都是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

但也因为第一个孩子的原因,她与老公商定,不生二胎。

因为头胎是难产,她再也不想经历一次那种恐怖的事情。

无独有偶。

前一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故事,揪心的同时也感动不已:

女人刚从产房被推出来,男人就扑上去抱着她哭,嘴里不停地说:“媳妇受罪了,咱不生了,咱以后再也不生了。”

听他们的家人说,产妇是早上四点多进去的,生了八个多小时,中间护士出来还没问,男人就说:“保大人,我要大人。”

生孩子没有百分百的安全,可怕的是一个人面对所有的风险,但有家人的陪伴和爱,就不会觉得是在独自作战。

女人不生孩子有错吗?

《奇葩说》辩手包江浩说:

生育这件事是权利不是义务。人对这个社会的贡献从来不在于生育,我们每个人是否行使生育的权利从来没错过。

生育这件事是权利不是义务。人对这个社会的贡献从来不在于生育,我们每个人是否行使生育的权利从来没错过。

孩子要几胎,妈妈有说话的权利,也有决定的权利。她不该让自己的孩子还未出生就承担着几代人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要生孩子?

我听过最美的回答是:

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

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

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

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

孩子的到来,一切都应该是因为爱,而不是负担。

如果她想生孩子,请告诉她:

别怕,有我在,你尽力就好,但首先你要平安。

如果她还不想生孩子,请告诉她:

别怕,有我在,你做主就好,其他的让我来。

生孩子这事,是大宝贝和小宝贝在过命,需要一家人的齐心协力,而不是女人独自在闯关。

04

你该生孩子了;

你要再生个男孩才行;

生个孩子嘛,能有多大事,你看人家生个孩子多轻松;

你该生孩子了;

你要再生个男孩才行;

生个孩子嘛,能有多大事,你看人家生个孩子多轻松;

真的,这样的话千万别再说了。

作为一个女人,她有权利决定自己当妈妈的时间;

作为一个妈妈,她有权利决定自己是否要现在生孩子;

请不要给她的人生设置必要条件。

她才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负责人。

对于家人来说,添个孩子是快乐的源泉。

对于妈妈来说,她要独自面对未知的危险,经历一般人无法承受之痛。

《人间世》有句话说:生命的降临是这样艰难,才值得我们年复一年地庆祝。

现在想来,庆祝的主角不是孩子,而是妈妈。

年纪越来越大,才真正明白“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都动人心弦、力大无比。

再回忆起新生命降临的那一刻:

是儿子。是女儿。

2760克、1485克、3300克……

2017年1月17号、2018年1月1号零点32分、2019年5月20号上午9点18分……

这些数字不仅仅是数字,它是生日,是纪念日,是妈妈给予的其他任何东西都比不了的礼物。

疼吗?

疼。

累吗?

累。

但是,每个妈妈都心甘情愿。

因为孩子,所以值得。

小宝贝,你的一生不止有成长,还要学会好好爱你的妈妈;

大男人,你的一生不止有责任,还要学会好好爱你的老婆。

大家都说,世界上最美好的词是,虚惊一场。

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

母子平安。

文末点一下「在看」,祝福每个妈妈顺利闯关。

作者简介

维豆,十点原创作者,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的打字机。

本文首发于十点读书会(ID:

sdclass),新女性成长文化平台,和300万小伙伴一起陪伴学习,向上成长,本文经授权发布。

这是文章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