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有行业“牺牲品”柔宇科技,后有新玩家小米MIX Fold 、OPPO Find N、荣耀Magic V“叫好不叫座”,科技之光华为沉寂之后,折叠屏曲高和寡的局面很难被打破。

作者丨高山

编辑丨西贝

折叠屏手机市场培育已近两年,而产品却始终不温不火。前有行业“牺牲品”柔宇科技,后有新玩家小米MIX Fold 、OPPO Find N、荣耀Magic V“叫好不叫座”,科技之光华为沉寂之后,折叠屏曲高和寡的局面很难被打破、

症结何在呢,折叠屏手机高售价能否对应高性能?目前的柔性屏技术是否足够成熟支撑折叠屏创新?为什么早产的技术却形成了过热的风口?这些问题不仅是消费者心中的疑问,也是折叠屏手机厂商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1

轮回创新 交替演进

1973 年4月3日,世界上第一部手机在摩托罗拉实验室里诞生,随后“大哥大”和模拟信号这种时代产物在中国逐渐普及。

随后几十年内,手机不断更新换代,机身越来越灵巧、机体形态越来越多样。从直板机到翻盖手机,从智能触屏手机到智能折叠手机……各式各样的玩家争相入局。

正如我们所见,技术是在螺旋式创新中轮回发展的。市场需求倒逼创新,创意领先性和技术依赖性造成了技术轮回,交替演进,最终“反溯流逆上矣”。

而现在正处于这一洪流中的折叠屏手机,实则正是轮回创新的产物。

1月10日,荣耀首款折叠屏手机「荣耀Magic V」正式发布。荣耀Magic V 采用比较先进制造工艺的铰链,辅以多曲面的外观设计,搭载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与OS Turbo X 旗舰级软硬件的协同运作。

荣耀带着技术、性能和产品体验上的优势入局,市场对其期望甚高,不过叫好不叫座,目前销量并不高,也很难在折叠屏市场上掀起浪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生不逢时 柔宇成“牺牲品”

自 2018 年 10 月柔宇推出首款 Flex Pai 折叠手机以来,经过近三年消费者市场的培育,越来越多的产品陆续进入消费者视野。

柔宇主营业务包括两部分,一是面向B端的全柔性显示屏或全柔性传感器的解决方案类产品,二是面向C端的消费者产品,如柔派手机、柔记智能手写本、Royole Moon等。不过,以柔性技术“出道”的柔宇,不论从给企业提供屏幕解决方案,还是面对消费者的产品销售都乏善可陈。

根据柔宇天猫旗舰店的数据,柔宇折叠手机累计销售不过5000台。柔宇自主研发的折叠屏手机Flex Pai销量难与主流手机厂商相比。

一直以来,柔宇科技都被视为创投圈令人瞩目的“独角兽”之一,成立至今已公开的融资额累计已经高达近百亿规模;但另一方面,其又备受争议,因为柔宇科技的产品在市场上一直没有销量,以至于于外界不少人认为柔宇科技缺乏量产能力,“PPT公司”、“三大骗”、“下一个乐视”之类的言论屡见不鲜。

柔宇科技的现金流一直较为吃紧,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期间,其累计亏损高达32亿元,且亏损幅度不断加大。而柔宇科技最近的一次融资还停留在2020年5月,金额为3亿美元。

如今柔宇科技正陷入“至暗时刻”苦苦挣扎,其曾在2021年12月份深陷大规模欠薪风波,被爆拖欠近千名员工薪资,拖欠时间达三个月以上。

长期以来,折叠屏技术迟迟未能落地,正是受居高不下的价格与尚不成熟的技术应用桎梏。而从产品端来看,除了华为之外,能与荣耀Magic V性价比相媲美的折叠屏手机便是OPPO Find N。

2021年12月15日,OPPO发布历时4年打造的首款折叠屏手机Find N,搭载了OPPO自研精工拟椎式铰链技术使得手机展开后几乎无折痕,并且实现自由悬停;同时,Find N更强调性价比,价格直接下探到7699元。

根据京东平台数据,OPPO Find N在京东12月销量达到2.2万台,正式开售仅一周便位居折叠屏品类销量榜首位。荣耀则紧随其后,发布了搭载自研超薄悬浮水滴铰链设计的Magic V,售价分别为8988和9999元。

而荣耀在屏幕大小、分辨率、触控采样率以及镜头等方面都让人期待,在性能上,荣耀Magic V搭载了目前的顶级处理器骁龙8,并且配备4750mAh的电池,支持66W快充,配有对称式双扬声器。后置三枚5000万像素的广角主摄、超广角镜头和光谱增强镜头,搭载多主摄融合计算摄影技术,内外双屏均配备4200万前置镜头。

在某种程度上,荣耀Magic V像一个参考系。厂商迫切需要新的竞争点,也需要技术上的试验田。而荣耀这款Magic V算是秀肌肉的产品,定会引起后续的消费者与厂家拿着放大镜持续观察。可惜的是,获得用户认可,从销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仍是个难题。

3

市场瓶颈已至 柔性技术早产?

折叠屏市场异军突起,手机屏幕尺寸的发展一直受两个相互矛盾的因素所左右:一是大屏带来的效率需求,二是便携性要求的小尺寸机身。

折叠手机的再度出现,便融合了原有优点。

纵向折叠屏具备翻盖手机的便携优点,也具备直板智能手机良好的用户交互体验;横向折叠屏顺便还挤占了一点平板的市场。

同样,折叠屏幕带来的还有与生俱来的缺点。

一是厚重,折叠屏手机就意味着厚度加倍,电池容量加大,有些要搭载更多摄像头,大大牺牲了手机的轻便性;

二是与平板市场用户有一定重合度,折叠屏手机作为消费升级的产物,使用人群与高端平板市场高度重合,而高端平板市场几乎 iPad一家独大,在用户体验和产品功能足够完善前,安卓系统的折叠屏手机很难抢占iPad市场;

三是折叠屏的相关生态未建立完善,适配App较少,部分App只是简单扩大屏幕,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都没有得到提升。率先建立良好的适配生态、研制出更加轻薄机体、更顺畅机械结构的厂商才有可能获得比较优势。

如今,智能手机的发展似乎已经进入瓶颈期。因为当前普通消费者对于手机的需求已经基本满足。折叠屏做到了硬件特质化,软件异质化,但目前并未成为发展业态的产品。

需求动力不足,厂商为了求存,自然会不遗余力开发各类充满新鲜感的产品。几年前全面屏能成为“潮流”的原因正是如此;而今天的折叠屏亦是如此。

4

苹果是关键变量吗

作为产业链顶端,苹果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未发布折叠屏手机产品,但市场也有传闻,苹果将在2023年推出折叠屏新品。

根据对苹果公司近年折叠屏专利的检索结果,苹果在 2016-2021 年不断申请并获得折叠屏专利授权,涉及传感装置、连接结构、控制电路等。

苹果公司持续进行折叠屏专利的研发,并申请专利做好入场准备。一旦苹果公司入场,因其具备iOS生态的绝对话语权,多数App也会必须定制好支持折叠屏的相关UI,借此机会Android的折叠屏生态也会得到大幅完善。

根据 Omdia 预测,预计 2024 年出货量将达到 4000 万台,未来柔性AMOLED 屏、铰链等机械结构、UTG 玻璃、CPI 薄膜、OLED 材料等折叠屏供应链厂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苹果在硬件设计、产品性能、跨产品生态等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所以即使姗姗来迟,依然有颠覆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可能。

对于折叠屏,谁第一个做不重要,因为第一批的折叠屏产品大概率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续航、稳定性、交互逻辑,以及重量厚度和续航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有可能存在的,但在之后的迭代过程中,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到更为合适的形态,以保证体验,那么它就会得到新的成长契机。

在全面屏、3D建模技术、AI、5G的浪潮之下,移动终端不可能岿然不动。2021年之前,折叠屏手机“生未逢时”,2022年折叠屏手机是否进入爆发关键时刻还是未知数,不过目前确定的是,不过无论是OPPO Find N还是荣耀Magic V都不是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