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邬达克》传记作者、意大利建筑历史学者卢卡·彭切里尼认为上海国际饭店凝聚了邬达克的各种天赋,是其建筑师生涯的巅峰之作,而国际饭店的落成让上海渴望摩天大楼的梦想变成现实。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摩天大楼是现代化的标志,象征了一个城市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势与成功。国际饭店楼顶飘扬的旗帜不仅标志着上海城市的最高点,同时表明这座城市开始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去征服新的荣耀的高点……几十年来的梦想将由这座新近落成的壮美建筑来实现了。建筑大胆的高度及各处的配置显然反映了这个摩登时代……虽然与纽约、华盛顿和其他美国城市的摩天楼相比,国际饭店只有其几分之一的高度,但却是东半球——从伦敦到巴黎,建造过的最高的大楼。”

位于南京西路的国际饭店,至今仍然是老上海的重要地标,也是一个黄金时代的见证。

正如《阅读南京西路》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南京西路曾是古庙荒村、河浜纵野的乡野之地,后来却发展为静谧繁华、中西合璧的商业中心。作者乔争月从外滩出发,沿着百年前赛马奔跑的方向,铺陈南京西路的历史溯源与百年变迁。

从地理概念上来说,南京西路是“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的西半部,跨黄浦、静安两区。如今的它,汇聚无数顶级品牌,堪称物欲天堂。

南京西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当时,上海英租界跑马总会出资,强行越界辟筑一条从泥城浜(今西藏中路)到静安寺的跑马道,取名涌泉路,亦称静安寺路。

1866年,英租界当局开始派巡捕维持交通,行使管理权,并对该路埋管、设沟等。1890年,静安寺路铺上石子路面。翌年,马路两侧种植悬铃木。1899年,静安寺路划入公共租界,沿路两侧的沧州别墅(1900年建,今锦沧文华大酒店)、英国汇丰银行大班住宅(1906年建,今上海商城)相继落成。1908年,英商铺设有轨电车从静安寺至外滩载客运行,人流量大增。1914年9月,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静安寺路投资5万英镑建成夏令匹克影戏院(今新华娱乐城)。1916年,陆费逵在静安寺路建造中华书局。1917年,金鸿翔在静安寺路开设中国第一家时装商店。1921年又往西筑至大西路(今延安西路)。1945年抗战胜利后,静安寺路更名为南京西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静安寺路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公寓大楼不断崛起,各种娱乐设施兴起,商业极其繁荣。

1928年,大光明影院开业,这是静安寺路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之一。1939年,平安大戏院开业。也是在30年代末,被誉为“远东最新型的艺术影宫”美琪大戏院筹建。

此外,百乐门舞厅、新仙林舞厅、大都会舞厅、维也纳舞厅和夜总会舞厅等纷纷开业。如今的老字号,如凯司令食品店等,也都在当时开业。

可惜的是,在破四旧期间,许多老字号商店招牌被砸。据记载,在南京西路上:

“南京理发店一块价值3800元的直式立体霓虹灯招牌,顷刻间粉身碎骨;梅龙镇酒家的40桌银器餐具和龙凤图案的盆碗,均被敲得稀烂;蓝棠皮鞋店的皮鞋和鞋楦统统被付之一炬。五光十色的橱窗全被标语、大字报封闭成一片‘红海洋’。必要的规章制度被视为‘管、卡、压’而废除;优良的服务方式被诬为‘会出修正主义’而挨批判,商业经营特色顿失,服务质量骤降,网点大批撤并,市场供应紧张。南京西路商业街陷入空前的困境。”

所幸的是,南京西路的建筑们依旧保持着旧日华彩。在《阅读南京西路》中,许多建筑的历史面相得以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名:《阅读南京西路》

作者:乔争月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1年7月

定价:72元

比如旧时名叫麦特赫斯脱公寓的泰兴大楼,由英商新瑞和洋行设计,1934年建成。公寓沿转角位建造,平面呈八字形,公寓中央部分是12层,两翼稍低为9层。它的简洁外表下,是现代设计精神的光辉。

这种精神本质也是上海那段光辉岁月的精神所在。在南京西路急速扩张的岁月里,充满着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尽情挥洒着自己的魄力与才华,商业和建筑就是最好的容器。

在《阅读南京西路》的姐妹作《阅读南京路》的书评中,我曾写道:

“南京路的崛起,正是上海从小县城发展成“远东第一城”的过程。在开埠之前,上海的商业中心在城隍庙,开埠之后迅速向南京路转移,不少百年老店迁出城隍庙,加速了南京路的繁荣和城隍庙的衰落。”

更重要的是:

“对于中国人来说,南京路不但是挥洒商业才华的场域,也是一个启蒙之地。早期的中国商店并不讲究外观,货物摆放也非常杂乱。外国商店的现代化外观和柜台形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能够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也迅速争夺了顾客。华商因此积极向外商学习,改善店面形象,设置临街玻璃橱窗,使得南京路迅速与近现代都市商业接轨。”

可贵的还有观念的开放,传统的束胸、裹脚等陋习在上海最先遭到批判。提倡健康美的女子身体解放运动,也刺激了女性消费需求,催生了上海的摩登时代。

正如乔争月所写道的那样:

“上海这座城市最迷人之处,就是19世纪中叶后,中西文化曾在这里相遇、碰撞、竞争并互相学习、吸收,最后水乳交融。”

《阅读南京西路》里所呈现的,正是这迷人的一面。

图源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