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坊间传闻,据CNMO新闻,华为已经证实苏箐确已离开华为车BU,但去向未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为进入汽车行业,一直定位于如博世一样的智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就像贴在电脑机箱上的“intel inside”标记,同样标记了“华为insise”的上游公司。

博世没有造车,很多车里有博世部件,同样华为对于造车的态度一直是“华为不造车,要帮助企业造好车”。所以即使问界M5关键部件采用了华为的产品,仍然没有打上华为的旗号。此外华为与北汽、长安、广汽的产品还在研制过程中,如果此时华为独立造车,势必影响华为inside的定位。

发展了百余年的汽车将朝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升级。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伴随着巨大的机会。

许多行业外的资本涌进汽车行业,而这些资本多数具备信息技术背景,华为也是其中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方向和目标,信息技术公司缺乏传统造车技术积累,在电动化方面也没有绝对优势,这些信息技术公司的优势在后两者,所以这些公司一般会采用和传统车企合作的方式进入汽车行业。华为、蔚来、理想、小鹏等等莫不如此,都选择了于传统车企合作,就连苹果也不打算自己造车。

造车新势力和计划进入汽车行业的其他公司,原本本打算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降维打击,却受制于电池技术迟迟未能突破,导致一直在电动化阶段与传统汽车企业缠斗,无法展示出信息技术公司的绝对优势。

对于这种状况,造车新势力是焦急的。

2021年7月,华为免去苏菁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职务时称,苏箐在参加外部活动谈及自动驾驶技术与安全时,针对特斯拉,发表了不当言论,苏箐已就其个人不当言论进行了深刻检讨,但鉴于其言论造成的不良影响,公司决定免去苏箐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职务。

实际上,苏箐还发表了一些其他观点,“企业在技术上需要将机器本身的自动驾驶能力尽量接近L4,尽量处理所有场景,在商用上限定在L2.9的水平,不会完全给消费者放权。”苏箐认为,在未来的一百年内,机器的智商都不会超过人类,而L5级(完全自动驾驶)在这辈子也很难实现。针对特斯拉出现的自动驾驶事故,他在提醒企业自律。

从苏箐的这些言论中,我们感受到一位耿直的理工男的人文精神,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他显然偏于保守。

2021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14.8%,其中混动车型占比剧增,在电池技术还没有有效突破的阶段,人们已经找到了混动这一折中方案,而造车新势力可以利用类似增程式混动参与其中,因此,造车新势力看到了摆脱缠斗的机会。

此时华为苏箐离开智能驾驶BU,释放了一些信号,华为意欲加速智能驾驶。

对于进入汽车行业的外部公司,智能驾驶技术才是他们的优势,只有进入这个阶段,这些公司才能真正地进入汽车行业并站稳脚跟。

需要提醒的是,智能驾驶不仅仅只有自动驾驶一个方向,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尚未成熟,政策尚未松动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更多的驾驶安全和出行效率问题,与传统车企做出差异化,也能展示出自身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