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立陶宛试图在“一中”政策上做文章开始,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便坐上了滑梯“一溜到底”。立陶宛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在中立关系遇冷的情况下也是遭到了沉痛的打击,。
立陶宛政府“吃痛”,在“嘴硬”了一段时间之后便是露出了“服软”的作态。
根据观察者网报道,立陶宛将会派出一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代表团参加此次北京冬奥会。虽然整个代表团只有13名运动员,但这样的代表团多少还是能够说明,立陶宛国内的一些民众与机构对中国的态度还是十分积极向上的。
想来立陶宛政府也是想将北京冬奥会作为一个实现两国关系缓和的媒介,从而向中国“示好”。当然这种“模糊行为”并不能代表立陶宛政府的真实态度,因而实际意义并不强烈。
显然立陶宛也十分明白,中国方面“愤怒”的根源不在其他,就在这个所谓的“台湾地区代表处”一名之上。
政界首脑也开始早早地为“认错改名”做起了铺垫。自从前不久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在媒体上公开声称设立所谓“台湾地区代表处”的决定是一个错误之后,立陶宛政府也就开始为“改名”行动忙活起来。
同样是来自观察者网的消息,立陶宛官员正在讨论要求台当局修改所谓“台湾代表处”一名,从而缓和中立关系目前的紧张状况。
而在讨论这一议题之前,西方国家甚至还专门给立陶宛“找了个台阶”,多家媒体此前就曾报道过,多国外交官希望立陶宛政府为所谓的“代表处”更名来破除困境。
虽然彼时立陶宛政府并没有就这一消息给出官方回应,但时隔多日之后,再度讨论更名问题看上去则更像是“借坡下驴”,通过这一通“操作”似乎也能够更好的给台当局一个“交代”。
只不过即便是已经决定“更名”,立陶宛政府似乎也没有准备足够的诚意,而是再度玩起了“文字游戏”。
目前根据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的方案,现有的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将更名为“驻立陶宛台湾人民代表处”。而这样的改名也仅限于中文译名的更改,代表处的原有英文名称将不会有任何改动。而根据立陶宛方面的说法,这一改动主要还是为了强调“人民”在这一名称之中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名称的“政治脱钩”。
而按照国际惯例,与设立在立陶宛的代表处性质相同的其他机构,实际上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台北代表处”。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确实有着天壤之别。“台湾”一词出现在机构名中实际上就是对“一中”政策的不尊重。但此次更名计划中仍是没有“台北代表处”这一选项,立陶宛政府显然还没有拿出足够的诚意。
事实上我国外交部以及国台办已经数次敦促立陶宛拿出“切实行动”来纠正此前犯下的错误,但显然立陶宛政府至今仍是没有正确理解其中的意思。妄图耍花样“玩文字游戏”来蒙混过关,这样的态度显然并不可取。
不过好在因为立方率先挑起事端,如今的立陶宛也是更多的承担着“犯错”的恶果,越是拖延下去对于立陶宛经济的伤害也就绝大,因而也希望立陶宛早日能够认清现实,拿出诚意诚挚道歉,中立关系才有可能重新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