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由于之前数十年间,国产武器的发展相比于国际主流水平出现一定滞后,使得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从其他国家引入了大量先进技术装备,海陆空三军都在这个过程中都受益匪浅。其中来自俄罗斯的伊尔-76大型运输机,无疑是地位最特殊的一款,其引进时间很早,基本与第一批购买的苏-27SK、米-171一样,都是在1991年确定购买合同,但之后引进的周期之漫长,却超过了几乎所有购入的俄制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俄罗斯引进的伊尔-76有重要作用

从第一批10架在1991年确定合同,到最后一批于2019年前后进入空军服役,伊尔-76的引进,前后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并且与引进周期同样持续近30年的苏-27、米-171系列所不同的是,我国前后引进的30余架伊尔-76的技术状态,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换句话说,在近30年时间里,国内一直在购买,苏联80年代生产的老旧伊尔-76。在国产运-20战略运输机,已经于2016年6月小批量服役的情况下,空军还在继续购买伊尔-76,不免有点匪夷所思的味道。

▲即使是大量引进的米-171,后来也升级到了米-171Sh的技术标准

从1991年到2006年,可以视为是引进伊尔-76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俄罗斯从苏联继承下来的伊尔-76数量较多,并且时间很短,并没有经受太多的风吹雨打,整体技术状态相当不错,甚至购买的价格也不高。国内在第一批引进10架后,又为了保障与以色列合作,购买其“费尔康”预警系统的项目,以2500万美元的单价,向俄罗斯引进了4架伊尔-76。相比之下,当时美国C-130中型运输机在国际上的普遍价格,就已超过4000万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尔-76是国产空警-2000的载机

因此,第一阶段引进的前后共14架伊尔-76,虽然用途不同且相隔了4年时间,但都称得上是物美价廉。事实上,在之前空军仅装备运-8系列中型运输机的情况下,第一批10架伊尔-76,其实是当时国内最有效的远程运输机,而后续引进的4架伊尔-76,也是国产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最坚实基础。也正是由于这种较为顺利的开始,我国于2007年前后,鉴于自身大型运输机规模逐渐不堪负重的趋势,考虑再次引进伊尔-76。在揭开双方合作新序幕的同时,最终事件的发展方向,却是完全始料未及的。

▲空军早期的伊尔-76机队

按照当时俄罗斯方面公开的消息,我国与俄方达成了引入38架伊尔76/伊尔-78的协议,而其中的30架伊尔-76当然是绝对的重头戏。不过由于当时苏联遗留下来的伊尔-76,经过10余年的风吹雨打,状态已经比较差。因此,交易的30架伊尔-76,及8架在伊尔-76上改进而来的伊尔-78加油机,按原定计划均是全新生产的型号。而俄罗斯方面给出的报价也非常有诚意,总共38架大型运输机,总价值约15亿美元,平均单价只有不到3950万美元。但在签下订单之后,事情的发展很快就脱离了轨道。

▲后来从乌克兰获得的伊尔-78加油机

由于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元贬值严重,同时航空制造必须的铝材价格却飞速上涨,俄方以此为理由,认为原本定下的伊尔-76/78交易价格需要调整。而随着双方关于价格讨论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开始意识到,事情并不仅仅是美元贬值,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么简单。由于在苏联时代,伊尔-76的各零件生产企业分布在各加盟国,使得在苏联解体之后,这些企业自然也就脱离了俄罗斯的控制。因此,俄罗斯在2007年前后虽然拥有,伊尔-76相当一部分零件及总装厂,但实际上并不具备自主生产伊尔-76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最终在伊尔-76MD-90A项目上恢复了生产能力

俄罗斯实际上是希望借助来自中国的38架订单,来恢复伊尔-76生产线。本质上与俄罗斯与印度合作开发苏-30MKI战斗机时,先以低价签订订单,合作过程中价格却一路上涨,不仅带来丰厚收入,同时俄罗斯也借机装备自用的苏-30SM。以及大名鼎鼎的,俄罗斯免费赠送给印度“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航母,之后在改造过程中收取高额费用,更趁机为自身航母打造,米格-29K舰载战斗机队伍的做法,是相似的。

▲印度购买俄罗斯航母的故事,一直是外界津津乐道的传奇

在意识到这种情况后,我国对于这份初步达成的38架订单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最终无疾而终。而面临国内战略运输机规模,确实不能满足需求的现状,一方面加速了国产运-20的研发,另一方面也开始尝试与俄罗斯厂家接触,希望对苏联遗留下来的一些二手伊尔-76进行改造,使之基本达到可用状态。怀揣着这种想法,开启了引进伊尔-76的第二阶段。在2012年到2015年,我国先后接收了第三批共10架伊尔-76,这些已在俄罗斯手中保有20余年的伊尔-76,状态相对较差。但经过升级后,倒也具备3500小时以上的使用寿命。在国产运-20顺利量产前,能够起到空军急需的过渡作用,并且比起价格昂贵的伊尔-76新机,这些二手改造型号的价格并不算贵。

▲改造后的伊尔-76用起来也还不错

而在2016年之后,随着运-20的小批量生产,外界本以为对俄罗斯二手改造伊尔-76的采购会告一段落。但随着俄罗斯方面流出的相关消息,以及在俄罗斯相关厂家出现的,涂有中国空军涂装的改造型伊尔-76使得外界意识到,我国其实又采购了新一批的伊尔-76,一般认为数量大致在13到18架左右。具体合作的模式,甚至改造的方案,与前一批基本没有区别。

▲运-20的服役曾给外界带来很多期待

而就目前来看,空军之所以在运-20量产后,开启引进伊尔-76的第三阶段,除了上文提到的性价比优势之外,还由于运-20的状态,并没有真正达到开足马力生产的程度。尤其是其使用的俄制D-30KP2型发动机,极大地制约了运-20的产量。再加上运-20在2016年只是小批量试生产,要等到2019年初性能才真正完善,因此,国内最终花费4到6亿美元,引进新一批10余架伊尔-76。虽然在运-20小批量进入服役的情况下,显得有些扎眼,但实际上确实能解决国内大型运输机数量不足的问题,并且代价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20最终腾飞是肉眼可见的

当然,随着国产运-20搭载国产发动机试飞,其在不久后真正装备国产发动机,进入批量生产完全是可以预料的事情。而随着未来运-20的大量服役,使用寿命逐渐耗尽的伊尔-76,也将逐渐退出空军装备序列。这些制造于苏联时代,甚至有些还在东欧、中亚国家服役过,之后又辗转返回俄罗斯,最后在改造后抵达中国的伊尔-76。届时也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其肩上的重任将由性能更加优秀,也更符合国内装备需求的国产鲲鹏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