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都在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频繁提及的“南沙”今年更为特殊——在2022年工作安排中,“以南沙为主阵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被单列成章,在九大任务中位列第三位,仅次于“制造业立市”和“科技创新”。这是南沙自获批自贸区7年多以来,首次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分量,其中,更是首次明确“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出台支持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实施方案”。

南沙既是焦点,又责任巨大。面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自贸试验片区创新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全市深化改革开放的‘托举’作用有待彰显”“营商环境与国际一流标准还有差距”这一系列不足,南沙又该如何应对?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认为,从数据看,2021年南沙GDP预计突破2000亿元,增长速度很快。拥有“三区一中心” 的多重战略叠加优势,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位置,故广州对其整体发展的要求更高。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将南沙单独列出成段,也是希望南沙能够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的优势。

广州对南沙寄予厚望

南沙需进一步找准着力点开发潜力

广州南沙承载了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功能,还是广州的城市副中心。从区位来看,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从政策来看,南沙具有多重政策叠加的优势。这些都是其先天优势。

“整体上能感受到,广州对于南沙的期望是蛮大的。”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分析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方案,给同为自贸区南沙带来一定压力,也给广州带来了一定的紧迫感,需要举全市之力发展南沙。今年也可以看到广州在政府工作报告不断地强调,以此推动南沙的发展。

“从整个广州来看,南沙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但要把潜力更好地开发出来作用于现实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 陈广汉认为,南沙需要进一步自我成长,激发内在发展动力和活力,挑起重担,将“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作为目标,做出示范。

广州地铁18号线车站。通讯员供图

而相比于广州其他中心城区,南沙在交通、人才、企业主体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陈广汉认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南沙应进一步加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力度,在制度型开放方面作出新成绩,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首先,南沙的发展仍离不开“枢纽”的打造。陈广汉展开道,如果立体化的交通都没有建立起来,南沙很容易变成偏远地区。“经济越繁荣,人口越多,交通越发达,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只有把交通枢纽建设好,才能积累人气,更好地引进产业。”

其次是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从体制机制角度来讲,南沙要找准制约自身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突破,并对现实起到实际作用。”陈广汉认为,只有将营商环境做好,加上政策优势,才能引进更多企业。与此同时,南沙的制度创新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广州全市甚至全国,真正产生效益。

“南沙的优势是背靠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广州及其所在的广州都市圈。”陈广汉认为,广州的城市空间很大,不同于其他地区聚焦于个别发力点,广州可以全面发力对外开放合作。在此过程中,南沙需要先在广州各个区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找到自己的发展着力点。

举全市之力推动南沙发展

南沙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强航运贸易平台

南沙应如何找准自身亮点精准发力、补足短板?毛艳华分析道,从南沙发展情况来看,航运贸易功能为其独有特色,近几年货物、集装箱吞吐量依旧在增长。但可惜的是,其配套的航运服务业及航运相关的物流体系发展仍相对滞后,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缺乏国际贸易龙头企业平台。

“航运中心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庞大的服务功能、更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产业升级提供支撑。”毛艳华以金融业为例表示,南沙金融机构、金融主体集聚水平仍不高,业态创新相对单一,不少金融政策落地实施方面做得还不够。跨境业务创新与实体经济的期望还存在差距,难以满足企业扩大跨境贸易投资的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1月2日,节日中的码头生产依然忙碌,工人坚守一线作业 ,为全球贸易繁荣添砖加瓦。

南沙亟需进一步激发航运贸易功能优势。“近几年来,南沙发挥自身优势在数字贸易新业态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比如全球溯源中心、全球优品分拨中心和全球报关服务系统建设等。”毛艳华指出,南沙应进一步创新贸易业态,结合数字贸易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抢抓发展先机,尤其是关注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同时,要抢抓RCEP机遇,深化区域开放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发展。毛艳华表示,RCEP正式实施全面开启了域内的货物贸易、服务投资和中小企业的合作。南沙要发挥国际航运枢纽和金融服务枢纽的功能,对接东盟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利用港口优势以及国际航线的优势,打造我国“走出去”的平台。

毛艳华指出,由于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际贸易恢复较快,此时正是吸引国际资金、资源落地的好时机。南沙要加强谋划,与广州的实体经济联动,在广佛同城的现行条件下,更好地发挥腹地优势,将国际交往合作中心、门户枢纽的功能显示出来。

“南沙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广州的‘一把手工程’,要举全市之力推动。”毛艳华表示,广州可以更好地利用南沙的平台和政策优势,推动人才、项目区域联动,更好地支持南沙。作为多个国家战略的承载区,南沙也要在广深“双城”联动的框架下,加强跟深圳前海的合作。“不要怕竞争,联动反而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吸引外部资源来到大湾区。”

打造国际合作战略平台

南沙需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体制机制衔接

“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战略平台”也是今年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南沙2022年的工作安排。

为更好完成这一工作,南沙需要做些什么?陈广汉指出,香港在科技、教育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南沙可以通过搭建国际平台引进国际企业和资金。其次,加深港澳合作还需要在体制机制衔接上下功夫,使得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方面得到改善,进而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企业进驻。

“南沙的眼界还是要更开阔,要打造国际化的城区。”陈广汉表示,对外开放不仅仅意味着对外招商引资,更意味着视野、机制体制、文化理念等与国际接轨。“体制机制是由文化和价值观决定的,而引进国际化的企业和人才能够将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带进来,让我们不再以传统的思维做事。”

广州南沙粤港澳合作咨询委员会于2021年成立。

毛艳华则认为,南沙要更好地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彰显对全市深化改革开放的 “托举” 作用。具体来看,要立足湾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强与港澳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更好地提升国际化水平;要对标高水平自贸协定,构建自由开放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

毛艳华展开道,与早期的粤港澳合作内容相比,新时代重在寻求体制机制衔接突破。比如,在职业资格、行业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与港澳规则对接,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吸引国际高端要素,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南沙。

“推动制度创新需要抓手,要有合作项目和平台,以及各种跨境要素的流动。”毛艳华认为,南沙还需要找准着力点加强区域合作。“有了创新合作载体后,国家政策在南沙落地后的效果就会更明显。”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冯芸清 实习生 李旭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