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地处兴化城区东部,由明清古民居建筑群组成,整个街区全长约330米,历史上曾经集中了200多家商铺。兴化近50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该区域有30多处。历经600年的风雨沧桑,金东门大街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久负盛名的兴化“家国车木行” 就坐落在这条古街中段。走近该车木行,就可以听到木车的轰鸣声,跨进店铺,只见车木匠人正在用车刀削着夹在木车床上的木料忙个不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木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工艺。早在北宋,由李诚撰写的我国古代建筑工程中经典著作《营销法式》里面就有关于“旋木”的记载,“旋木”实际上就是“车木 ”。木车床及加工制品发源于我国浙江省泰顺县,当地山脉林木茂密,杂木资源极为丰富。早在明代,这里车木业十分兴旺,不少车木匠人利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杂木,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木偶和办公、家庭实用的车木制品。后来,车木匠人们将车出的木偶和车木工艺结合在一起孕育出一朵朵别具风格的工艺之花——“泰顺车木玩具”。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西式玩具面市,传统车木玩具逐渐消失。

据《兴化市志》记载:兴化传统的竹、木手工技艺可追溯到清雍正年间,距今近400年。那时百里水乡兴化传统手工作坊用木车床制作的古建筑构件、传统家具所需的物件以及各式空竹等,几乎与全国各地没有太大的区别。清代至民国,仅城区就有大名鼎鼎的“祝氏”“徐氏”“黄氏”等传统车木作坊就有好几家。世代传承的祝氏女婿、车木匠人熊家国师傅说:“曾听爱人讲述文革期间烧毁的《祝氏家谱》中清楚地记载着,自清雍正年间开始,祝氏就开始制作传承车木工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国家实施对私改造,全城个体家具店和部分车木作坊的木工匠人走到一起,由兴化县人民政府手工业管理科组建、经政府批准成立了“兴化县木器社”。全县的木工匠人几乎都进了木器社,而祝氏车木作坊仍坚持自主经营,其作坊一直到祝氏年迈过世。

如今,祝家后人车木匠人熊家国师傅仍坚持继续传承祝氏世代相传的车木工艺,在金东门历史文化街区站稳了脚根。由于车木匠人熊师傅的车木技艺胜人一筹,所制作的床腿、椅腿及建筑装饰用楼梯栏杆、扶手乃至财务会计过去用的算盘、小朋友喜爱的陀螺、寺庙里的签筒和木珠以及手链珠等产品惟妙惟肖,其作坊内货架上摆放的各类木制成品琳琅满目,人见人爱。特别是制作的小木葫芦光滑细腻,让人看后赞不绝口。每年的“中国兴化·千垛菜花艺术节” 期间,各地游客只要走到金东门“家国车木行”门前,总要购买些传统工艺品带回去欣赏。

车木匠人传统手制作的起源与发展依旧,但有其特定的历史性和人文情怀。无论从繁杂的工艺还是简单的物件,都能体现出车木匠人熊家国师傅的精湛技艺。2016年12月,“兴化车木制作技艺”被列入“兴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熊师傅说:“车木制作较为复杂,且制作材料十分讲究,一般釆用优质红松、白松、樟子松加工楼梯扶手、栏杆。南方硬杂木加工床腿、桌腿、椅腿。印度大红酸枝、越南黄梨木制成的废旧残缺、破损家具拆下的材料加工各种手链、佛珠等。加工上述物件看上去很容易,但在实际操作中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首先是木车床上的车活要分几步走,先用粗皮刀将方料车成粗圆,再用平刀光洁表面并精确尺寸,如果再车成品会用到平刀、弧形刀、斜口刀、切刀等。粗皮刀是半圆刀(磨外圆、刃口在内弧)只要掌握好技巧不会损害木料。制作一个工艺品需要经过下料、粗车、细车、打磨、精磨、刨光等六道工序才能完成。”

车木早年是以加工家具为主的,随着板式家具和其它现代家具的兴起,车木渐渐退出大众生活。特别是塑料制品的出现,原先大宗木制品被塑料所替代。车木,一个“旋转的老行当”历经漫长岁月,正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

“车木本身劳动强度比较大,且工作场所噪声严重,而收入偏低,使得愿意学习和从事这项老行当的人越来越少,所以,车木制作工艺也濒临后继无人。”说道这里,熊家国师傅有些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