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在保护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传承,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活力、新魅力、新价值,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人留乡愁”,充分满足了市民和游客对历史文化的美好期待。
馆藏展品活态传承,叫响永怀社教品牌
2021年12月,荣成第一部文物藏品著作《文物荣成:荣成博物馆馆藏精品集》正式出版,与读者见面。该书包括七个文物专题,共展示馆藏精品文物170多件,对深入挖掘荣成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脉、守护精神家园具有现实意义。2021年,荣成博物馆大力建设一流展馆,全年共接收捐赠134件,文物124件、资料10件,形成了完整的藏品体系,现有各类藏品1.6万件;充分发挥馆藏展品优势,将文化遗产的魅力与价值充分延展开来,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展览活动8场,全年累计接待参观者超过20万人次,打造了百姓家门口的文化视觉盛宴。
“郭永怀事迹宣讲团”和“永怀讲堂”两个社教品牌成效显著,2021年,郭永怀事迹宣讲团累计在全国各地开展宣讲50多场,举办“永怀讲堂”12期;开展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开馆五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和纪念郭永怀先生诞辰112周年系列活动,出版《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开馆五周年纪念刊》、《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年开馆五周年征文集》两本刊物,联合山东卫视、湖南卫视拍摄制作郭永怀专题片,拍摄主题宣传片《生死瞬间的抉择》;5家单位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设立教育基地,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设立“郭永怀精神探赜”专项课题,开发2堂思政课;打造独具特色的党性教育品牌,实现展馆与高校学术交流、人员培训、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合作;获评“山东省博物馆十佳优秀社会教育案例”,让永怀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做活传承保护发扬
2021年2月4日,荣成大鱼岛渔村“村晚”成功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在央视频和国家公共文化云进行接力直播,为全国观众展现了一场以荣成三渔文化为代表的非遗视觉盛宴。2021年,荣成市文化馆通过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线上开辟云赏非遗、非遗闹春、非遗课堂等板块,让市民和游客欢乐过大年;线下原创并成功展演大型红色音乐剧《彭润芝》,结合节庆活动举办大型非遗作品展;持续开展“非遗六进”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分馆、进夜市、进农村展演300多场。
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中传承发展非遗文化,注重发挥非遗项目的品牌效应,不断丰富品牌非遗活动内容,把祭祀表演、文化娱乐、旅游美食融为一体,让老传统焕发新的活力。渔民节、成山头吃会、赤山庙会等非遗文化节庆活动成为荣成本土享誉全国的标志性非遗活动;2021年渔民节在东楮岛举行,被山东省文旅厅列为全省乡村好时节系列活动之一,现场吸引了2万多市民和游客,20多家媒体报道,10个平台直播吸引在线观看人数1000多万人。策划推出2条非遗旅游路线,将非遗展馆、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非遗体验馆、非遗工作室、传习所等纳入旅游线路,加强游客互动,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
2021年,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中,荣成市被评为“剪纸之乡”,港湾街道获评“石岛渔家大鼓之乡”;荣成文化馆非遗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入选2021年全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赤山非遗创客中心入选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名单,沙式武术、海产品制作技艺、民间食俗三项获得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位非遗传承人入选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名录。
守好文物留住遗产,保持历史文化延续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让文物“说话”,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2021年,荣成市文旅局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圆满完成文物安全百日攻坚行动,对辖区内12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执法检查全覆盖,完善相关责任人信息,层层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为文物保护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完成宁津所城遗址考古、宁津所城城墙修缮工程,实地探查明清海防遗址86处;公布第三批荣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第一批荣成市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15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62处;编写《留村石墓群石质文物本体保护前期勘察研究方案》和《小西海草房修缮保护工程设计方案》;谷牧旧居、青山烈士陵园等五处文物场所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一批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西滩郭家村、东墩村被评为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讯员 刘海霞

实习编辑 梁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