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祭灶啦!”腊月二十三晚上,在我们北方,少不了的祭灶三件套,喝面条、吃灶糖、啃火烧。这一天,又叫“小年”,因为从这天开始,家家都要开始张罗迎新年!

估计我说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很多南方的兄弟姐妹就要来纠错了,“我们南方不是二十三,腊月二十四才是小年。”这就是南北方过小年的第一个不同,日子不一样。再一个不同就是南北方吃的不一样,南方是以年糕、米饼、灶糖为主,北方以面食、灶糖、甜火烧为主。

那么,为什么明明同一个国家,南北方过小年却不在一天呢?

这都是有历史原因的,据古典记载,本来从宋朝到清朝前期小年都是腊月二十四,但到了雍正皇帝,就把北方小年改为腊月二十三了。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雍正皇帝会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间的神明汇报一年的工作。我们都知道雍正帝一生节俭,当时为了节省开支,雍正皇帝顺道也祭拜了灶神爷,你想,皇帝都这么做了,那大家还不得跟着做,于是皇亲国戚纷纷效仿,宫中的小年就变成了腊月二十三。后来北方也都慢慢变成了腊月二十三,但南方毕竟离得太远了,所以,始终还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就造成了大家虽然同根同源同一个国家,但过小年却是南北方各过各的。但同样的都是,从这天开始,那才算是真正进入备年货的节奏,过年的氛围开始越来越浓的。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首儿歌,它把小年后的每一天,都需要干啥,安排得明明白白,那就是《腊八歌》!

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了这首歌,那时还没上学,直到现在,我都能脱口而出,不带丁点思考的那种——“小孩小孩你别馋,过完腊八就是年,腊八糊,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和现在孩子们学的版本有些许的出入,但整体都差不多。

后来上了学,过了腊八就想着过年,那是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天放假!过了腊月二十三基本就放假了,就开始跟着家人忙碌起来,备年货,打扫卫生,装扮家里,还少不了买新衣服!

作为传统节日,我一直觉得该有的仪式感一定要有,尤其是有孩子以后,孩子们对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了解大多来自我们大人,我们要把小年的来历和规矩讲给孩子们听,让这些老传统传承下去。

传播玉石文化,致力于玉石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我是李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