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在下午两点、这样一个并非高峰时段出去买菜,然而菜市场却罕见地拥挤。而街路两边,无论是摆摊的,还是购物的,都比前两天多了很多。

当然我知道,小年到了。从今天开始,过年的气氛会一天比一天浓厚。年年如此,并无意外。

而让我意外的,让我深觉有意思的是,翻开今天这一页,我的日记本和每个台历上,都清晰标注了“北方小年”,而明天则是“南方小年” ……

作为东北人,很多年来我都不知道,“小年”还分南方北方,我以为,同一个华夏民族,过同一个大年,当然过节的习俗都差不多,不想却在“小年”这儿有了差别。

我也很好奇,这“小年”的北方和南方,是以什么为界限分割,是黄河呢还是长江呢?

早在十几年前,我就知道了,便是每一天的生活和作息习惯,学校的寒暑假,都南北不一样——以山海关为界,东北与关内就不太一样。

无论春秋冬夏,我们的午休时间都一样,都是中午 11 点 50 最后一节下课,然后 1 点下午上课(家远点回家吃午饭都不赶趟)。机关比我们好点,午休一般是 11 点半到 1 点半。而一过山海关,全都是下午两点半才开始上班。记得第一次去北京学习,看到日程表的时候,我都觉得万分奇怪,午休这么长时间是干啥的?当然后来我知道了,是午睡的。然后很是叹息忧伤了半天,我们怎么就没有午睡的时间呢?

我是当老师的,对寒暑假很是熟悉。东北的寒假一概以阳历为准,都是阳历一月份的十七八号开始放假,然后三月一日开学(春节在哪一天无关紧要)。而南方(我不知道分割线在哪儿)学校的寒假,则完全不理睬阳历,一概都是从小年才开始放假,然后正月十六开学——如此亦让我叹息忧伤,还是南方在意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啊,看看人家的寒假都跟着过年走 ……

后来想想,东北归属中华文明的时间本来也真的不算长。

两千多年前,东北这片土地还是荒蛮之地。一千年前,东北属于契丹和奚族族建立的辽国,后来被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所灭,再后来都臣服于蒙古。

直到三百年前,虽然东北名义上归了大明,但能够有效实施统治的大概也就靠近山海关这一带,其余女真的各部落还都在各行其是,你争我夺的。

我们好像得感谢清朝,是清朝入住中原后,才正式将东北、蒙古以及西藏新疆这广大地区纳入中华版图。即便如此,建国初,还有人建议东北作为一个加盟共和国加入苏联。所以,我们这些细微的风俗跟别人不一样,也是有脉络可循的。

我从小仰慕中华历史和文化,可大概是基因就有缺失,所以,读书总是辛苦艰涩,文字也总是写得不够流畅自如。

昨天翻开一卷宋词,入眼都是兰舟归棹、落红流水、江楼晓月、雪映寒梅,都是那么精致优雅,那么温软动人,无论文字还是意境,怎一个“美”字了得?人在东北,哪里得见这样的旖旎风情,感受这样靓丽动人的色彩?顿时,也就释然了,从基因到环境,我是真的不如人家。

无论南北,有无文化,哪天小年,都是同根同源,都是华夏一家。

小年快乐!

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