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盛世,如你所愿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烈士英灵的守护者

文/王红玉

要是我们背弃了死难者的理想,就是多活一天,也是罪过!

这是一位幸存的女革命家说过的一句话。是的,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就无法告慰辛亥革命以来的两千余万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的英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永乐乡六烈村的西边村口处,巍然屹立着一座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前,是一部用汉白玉雕砌的大书,上面雕刻着烈士们的名字,一块花岗岩巨石上,雕刻着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个大字,这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后为共产党接管肇州政权而牺牲的李祝三、韩清华、刘德明、岳志平、邓国志、王耀先六位革命先烈修建的“六烈士纪念碑”。

六烈士纪念碑静立在村口,宛若哨兵守护着家园,守护着肇州的黎民百姓。每逢清明、中元、烈士日,很多人会自觉地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祭扫、缅怀,甚至在平日里,有人途经村口,也要到纪念碑前肃立、默哀。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座陵园是八零后退伍军人郑大鹏合他的父亲郑立学投资二十余万元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修缮的。

郑大鹏是土生土长的肇州六烈村人,他其实很普通,性格温和腼腆,言语不多,不笑不说话,与他聊起修缮纪念碑的缘由,他说,他从记事起,就经常跟随父亲去烈士陵园祭奠先烈,上学后,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师生们来到肇州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耳濡目染中,他很小就懂得了是烈士们的浴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大鹏记得小时候跟随父亲到肇州县城,穿街走巷时,他发现县城里的街道的名称很奇怪,好像是一个个人名:之平街、祝三街、清华街、德明街、国志街、耀先街……于是就问父亲,父亲告诉他,这些街道是以六位烈士的名字命名的,不仅如此,为纪念这六位烈士,肇州县政府将他们的牺牲地邹万灵屯命名为六烈村,而郑大鹏家,就住在这个村子里,附近的村屯祝三村、德明村、清华村、之平村、国志村、耀先村也都是为了纪念六位烈士而改的名字。

看大鹏不解的样子,父亲给他讲述了六烈士的故事:

那是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日本人撤出肇州。那年12月初,韩清华、岳之平、邓国志、王耀先及孙新华,在哈西地委组织部长李祝三率领下,接管了肇州县政权,成立了中共县委和县政府。当时的肇州反动势力十分嚣张,原伪县长蓬世隆与反动派、敌伪残余、土匪汉奸互相勾结,妄图夺取人民政权。李祝三看透了他们的把戏,于是在1946年的新年团拜会上,宣布了对蓬世隆的人事罢免令,蓬世隆在会后赶紧召集亲信密谋叛变,先后逮捕了李祝三、岳之平、韩清华、王耀先、邓国志、刘德明、孙新华七人,关押在肇州监狱。他们被捕以后,哈西地委立即组织营救,蓬世隆闻讯后,劫持李祝三等人仓皇逃往大同,慌乱中,孙新华被漏掉,幸免于难。在行至邹万灵屯附近,六位烈士被残忍杀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牺牲也加快了肇州政权的解放,他们为解放肇州和东北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英雄的形象在郑大鹏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他对英雄的崇拜和敬仰之情与日俱增,使他从小就立志长大后要保家卫国,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六烈村的孩子,六烈村是烈士用生命换来的, 2007年,他毅然决然报名参军,成了一名光荣的军人。部队的教育和锤炼催他成长,使他更加懂得一个军人的责任,参军后,他先后去了长春和丹东,那里都有烈士纪念馆,每次去都觉得特别亲切。每每想起家乡,想起1987年8月建造的家乡村口的因年久失修而逐渐破损的六烈士纪念碑,心里就不是滋味儿。2009年退伍时,大鹏的父亲给他攒了20多万元,想给他在城里找个好工作。可他看着村口多处残破的六烈士纪念碑,突然萌生了修缮纪念碑的想法,他想亲手给长眠于自己家乡的烈士们重新立碑。

得知郑大鹏的想法后,郑立学一时有些想不通。他说,自己不反对儿子的想法,但自己辛苦攒钱,就是为了让儿子奔个好前程,可儿子却要用全部积蓄修缮纪念碑,他有些接受不了。

随后的几年间,郑大鹏始终没有放弃这个念头,他跟爸爸讲自己的感受,谈自己参军后的见闻,最终郑立学点了头。

2013年,经向相关部门申请后,六烈士纪念碑修缮工作开始动工。父子二人购置墓碑,选择石料,雇人撰写并雕刻碑文,村民们主动来帮忙,修缮的包工队得知后也决定免费施工,2013年8月1日,一座崭新的大理石纪念碑正式落成。六烈士纪念碑完工后,相关部门举行仪式邀请郑立学父子到场时,父子俩没有去。郑立学说,咱是村里走出来的,这也算是回报家乡吧。

此后的近九年的时间里,这对父子成了六位英灵的守护者,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来到这里,有时还要带上郑大鹏的儿子郑茗泽,打扫灰尘,敬献鲜花,点燃几柱香,向烈士敬礼鞠躬,对烈士说说话。郑立学说:“我今年62岁,儿子32岁,孙子8岁,我们祖孙三人也算是一种传承吧。我出资,儿子出力,孙子将来也要继续守护下去,咱得让更多的人知道烈士们的壮举,今天的好日子,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

郑大鹏,一个八零后,一个六烈士纪念碑的修建者与守护者,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姓,却有更多的人因为他记住了六位烈士,了解了肇州的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些人眼里,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们,只知道追逐明星,烈士这个词,似乎距离他们很远,甚至于认为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看不到希望。从郑大鹏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年轻人充满了正能量,他们知道,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们知道,没有千千万万革命志士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为信仰,他们也会以生命守护生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郑大鹏以他的行动给年轻人上了一堂好课。

郑大鹏说:“六位烈士为了我们过上好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他们却没有亲眼看到新中国的成立,更没有看到现在的太平盛世。如果他们在天有灵,我想让他们看到。”

仰望,铭记,守护。郑大鹏修建和守护六烈士纪念碑的意义在于传承和牢记,在于鼓舞和激励,在于警醒子孙后世,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是先烈们拼死换来的江山,红色江山他们夺取,未来使命我们完成,我们会以一个更好的中国告慰先烈:今之盛世,正如你所愿。

作者简介:

王红玉,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演讲与口才协会大庆分会副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朗诵专业考官。

责编: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