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常常能看见一些以民国历史为背景的影视剧,黄包车似乎早已成为了其中独特而又鲜明的标志,无论是紧张刺激的逃亡,还是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巷,似乎都离不开走街串巷的黄包车。

他们虽然依靠人力,但灵活快速便捷,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兴衰,即便在现在看来,人力拉车就已经非常落后,但却是民国那段传奇的岁月留下的实实在在不可磨灭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真正的拉车的人并不是像影视剧中那般每天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力气,充斥着“好嘞、坐稳嘞您”这样应声的热情,《骆驼祥子》正写出了他们的真实写照,从满怀希望到被迫堕落,这就是底层人民的辛酸苦楚,这就是时代的悲剧。

而艺术大多来源于生活,民国真实的“黄包车夫”,其实就如同牲口一般跑到衰竭,几乎活不过40岁,他们的身上到底有怎样的艰辛呢?

时代所需,风靡一时

1874年,黄包车这个产自日本的人力驱动车被一位法国商人引入上海,一开始只在租界中小范围使用,因为车夫为了招揽生意,引人注目,便为车身上了黄色的漆,因此称之为黄包车。

由于时代的发展需要,那些落后笨重消耗巨大的轿子和马车早已因为无法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时候,方便快捷的黄包车自然而然地大受欢迎,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只需要一个人拉着一辆小车,便能说走就走,穿梭在大街小巷,风雨无阻,风靡一时。

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不可估量,潜力无限的,黄包车夫还不断为黄包车进行改造升级,这样就更加有市场,乘客可以按需敲击以指明方向,在无声地交流中,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可以车随心动,大大节省了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乘坐黄包车的人或多或少也需得有些资产,只有那些衣食无忧的权贵,才会疲于自己出行,大手一挥,自由来去,不费一点儿力气,而那些捉襟见肘的穷苦百姓,为了维持生计只能出卖力气,以求混得一口饭吃。

以一人之力,不仅要拉车,还要拉人,无论高矮胖瘦,任劳任怨,不仅累,收入更是微薄,但仍然有数不胜数的人加入这个行业糊口。

如此有市场的行业,怎会不吸引资本家来分一杯羹呢?黄包车公司应运而生,大部分的营业额几乎被尽数收入囊中,车夫们只能靠着美好的希望拼命地拉车,多劳多得,用更多的力气为自己换来梦寐以求的专属黄包车,这样才能自己做主,可在那样多方势力压迫的动荡年代,这一梦想更是如同奢望。

人如牛马,艰难度日

因为市场的巨大需求,车夫们的赚钱追求,于是他们便风雨无阻,甚至会铤而走险,仅因乘客出了高价便以身犯险前往别人不敢去的动乱之地,明明是自食其力的劳动人民,却从来不被人正眼相待,得不到最基本的尊重。

人格的侮辱,尊严问题抛开不谈,因为生逢乱世活着才是王道,有了钱就等于有了活下去的资本,但是如此有商机的行业怎能不被不计其数的人虎视眈眈呢?

大量的人涌入这一行业,但车却是有限的,粥少僧多,再加上黄包车公司肆无忌惮地牟取暴利,肆意地抬高租金,在如此巨大的竞争压力和高额租金的压迫下,黄包车夫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所以,空有一身力气的他们只能无休无止地奔跑,用消耗自己的健康为自己拼来更多的财富,改善生活,但在战乱的年代这又谈何容易,就像祥子一般最终被这吃人的社会吞没的不在少数。

那些民国真实的“黄包车夫”,其实就是如牲口一般跑到衰竭,甚至几乎活不过40岁便英年早逝,有的可能是不堪不眠不休劳苦的折磨,又饥寒交迫,还未得闯出一片天地便不堪重负,有的也许就是在时代、命运的折磨下不得不放弃,渐渐被无情吞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运的捉弄,时代将其淹没

也许,也存在闯出天地的车夫,没落的皇族子弟晏森就凭借着自己独特的身份吸引了许多的客人慕名前来,指名道姓地要坐一坐王爷拉的车,再加上他本身就不同于一般的贵族,他乐天知命,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所以发展成了一代“车王”,也还有一些人能得到贵人相助而后平步青云。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身份地位的卑微让黄包车夫从来就抬不起头,被欺侮打骂更是家常便饭,随着市场的饱和,一部分车夫被无情裁员,他们如同后来的祥子一般,彻底绝望,放任自流,自甘堕落,吃喝嫖赌,无恶不作,从一个勤劳朴实善良的人变成了混日子的行尸走肉,害自己更助长了社会的不良之风。

而另一部分侥幸留下来的车夫也渐渐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淘汰,被新兴的交通工具所取代,再无出头之日,慢慢地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小结:

在如今高科技发达的21世纪,黄包车作为历史的缩影,文化的符号被人们当做一种纪念,且不说人力拉车是否合理,又是否是腐朽落后的禁锢,但黄包车的确是时代的印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传统的痕迹,以供我们回溯历史。

我们从那一代黄包车夫的身上也得以看到,尽管作为下层人民受到残忍地剥削压迫,连命运都要给他们无情地打击。

但他们却知命不认命,还是那样义无反顾地奔跑着,为了自由和改变命运而奋力拼搏,这样的勇气和坚韧不拔实在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