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中山非遗说丨她把留住春节记忆做成事业

中山非遗说丨她把留住春节记忆做成事业

家乡的美食是人们与家乡相连的印记,任凭时光流转,这种联系都不会变淡。临近春节,中山市三乡镇人张泳瑜又开始准备做茶果用的食材,逢年过节吃茶果已经成为她刻入基因的记忆。

不久前,35岁的张泳瑜成为中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这次公布的名单中年龄较小的传承人,更是三乡镇三位入选传承人中年龄最小的,她所代表的非遗传承项目正是跟节日饮食直接相关的习俗——中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

享受家乡美食的人比比皆是,但把“传承家乡美食文化”作为专职工作来做的人并不多,张泳瑜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8年前,她辞去教师职务,投入守护家乡饮食文化的队伍中,帮助更多人留住儿时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泳瑜。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守护儿时家乡美食味道

位于中山市五桂山南麓的三乡镇,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先民于北宋期间从福建一带移居中山,将闽南地区的咸茶饮食习俗带到三乡,同时,结合本地的实际,创制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三乡茶果饮食消费习俗。

每年的春节等重要节日,三乡人都会制作茶果,供奉拜祭祖先后再食用。传统三乡茶果的品种有三丫苦茶果、竹叶包兼粽、兼糕、白水饺、芋头糕、萝卜糕、角仔、叶仔、豆捞等。这些传统食物也伴随着张泳瑜一路成长,为她留下关于家乡美食的幸福回忆。

从小就跟着奶奶、妈妈做茶果的张泳瑜,对茶果有着天然的喜爱,和家人一起做茶果的时光给她留下很多温馨的回忆。从2001年开始,她跟随妈妈开始比较正式地学习三乡茶果制作技艺,如今已经熟练掌握濑粉、叶仔、豆捞等十多种三乡茶果的制作技艺。

张泳瑜在茶果培训班教学生。

相较于以往只有重要节日才能吃上茶果,生活水平提升后的三乡镇人民平常日子里也有茶果可以吃,但会做三乡茶果的年轻人却不算多。张泳瑜不止一次听到老一辈的人说“现在都没有多少人会做茶果”,她把这句话听到了心里,开始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当时,她的哥哥张华森已经辞职加入守护家乡文化的队伍中来,并做出了一些探索,如今他仍在为传承三乡木偶戏奔走着。在哥哥鼓励下,张泳瑜辞去幼师的工作,加入到中山市尚古传统文化推广中心,开始专心传承三乡茶果制作技艺。

探索做茶果文创产品

在全职传承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这条路上,张泳瑜走得并不容易,她坦言:“饮食习俗主要是通过体验制作、品尝等方式让大家了解,但也要考虑到茶果的存放期限,如何把茶果更好地推广出去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6年,三乡镇举办了手绘茶果制作流程比赛,比赛中共收到了255幅作品,最终选中了10幅作品印在三乡镇文旅宣传手册上,很多人通过这一手册对三乡茶果有了初步了解。

这也给了张泳瑜灵感,让她开始把目光放在制作三乡茶果文创产品上,不久后,带有“苦尽甘来”(形容三丫苦糕)、“捞乜都掂”(形容豆捞)等美好寓意的三乡茶果主题文创产品诞生了,有抽绳包、钥匙扣、文化衫等多种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茶果和茶果主题文创产品。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抽绳包里放有制作豆捞的食材,豆捞是三乡人大年初一必吃的食物,因为豆捞在粤语中的寓意是“有捞有捞”,寓意一年有好收成、做生意有好收入,深得三乡人民喜欢,大家把做豆捞作为祈福的一种方式。

为更好地推广三乡茶果饮食消费习俗,张泳瑜还深入钻研传统技艺,挖掘和恢复三乡茶果的传统制作方法。三乡茶果中有一种叫“兼糕”的茶果,其传统原材料植物俗称“篱簕仔”,在当地已几近消失。张泳瑜四处拜访老艺人,终于在老药农的帮助下找到了这种植物,并沿袭古法运用于茶果制作中。“篱簕仔兼糕”这一传统味道再次回归到人们的餐桌。

培养出18人传承队伍

刚开始的时候,张泳瑜主要是通过基地这一平台组织开展三乡茶果研学活动,后来在中山市各级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她把研学活动开到了学校里,让更多孩子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

“这类活动很受学生欢迎,大家参与度很高,得到认可后,我们就更有动力做下去了。”张泳瑜说。

为了让茶果制作方式更为人熟知,张泳瑜联合旅游学校中有烹饪经验的老师、学生一起开设三乡茶果制作培训班,并设计了茶果制作方式手绘图、推出了茶果制作的教学视频,清晰、形象地将茶果制作全过程展示出来,当中详细注明了每一步要怎么做,用量是多少,可以说是“厨艺小白”都可以看着做出茶果。

张泳瑜说不少远在海外的中山人通过教学视频学会做茶果,还通过各种渠道告诉她“家乡的味道不能失传”,这让她感觉很开心。

张泳瑜教孩子们制作茶果。

目前,她已经培养出一个18人的团队,这些人中既有已经退休的,也有很年轻的,但大家都有一个目标——把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传承下去。每次有活动,团队成员都积极参与其中,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这一习俗。同时张泳瑜还带领团队走出中山,来到广州等地做推广,让大家通过体验制作的方式了解三乡茶果。

“我们要建立文化自信,如果这些传统的东西慢慢都消失了,我们的后辈们都没有办法看到它们,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应该尽自己努力做些事情,不要让自己有遗憾。”张泳瑜说。

同时,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非遗保护队伍的当下,非遗中的现代元素也多起来,非遗也可以很“潮”。未来,张泳瑜希望自己能够为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的传承注入更多新元素,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领略这一非遗的魅力。

【采写】苑世敏

【摄影/视频】卢子衡

【作者】 苑世敏;卢子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