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月浦镇是“打响解放上海第一枪,打下建设宝钢第一桩”的初心之地,“拼搏进取、敢为人先”的红色精神深情浇灌着这片热土。位于月浦西北的聚源桥村也因此孕育出以“坚实信仰、传扬文化、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精神之花”,倾力构建新型乡村的党群服务“心”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沪北花园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心”家园

红旗领航,资源共享

有信仰就能有力量

如果说山明水秀、鸟语花香是生态乡村的共同底色,那么坚毅深邃的“党旗红”则是聚源桥村的主题色。聚源桥村党群服务站深度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将党史学习教育同党风廉政教育、理论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具有本地乡村特色的综合性红色教育基地。

红色文化展示馆让满身弹痕、饱经风霜的战争暗堡重新屹立在前来参观的游客心头,讲述创业兴国之残酷艰难;聚园广场通过构建党建墙、廉政廊、平桥步月景点,从形态布局、历史典故等多维度构建党建、廉政教育的载体与方式,传达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善治理念;而众文空间和党员宣誓厅,则为广大党员提供了重觅初心、自我充电、坚实信仰的重要平台。

党旗红

“结对联建”替代“独善其身”。以村内各类党群服务阵地为载体,村党支部在加强自身学习教育的同时,也最大化利用红色教育资源,为各类企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党性教育的活动平台,强化村党支部同其他支部的交流学习,携手共进,不断提升村级党群服务阵地的站位、视野以及影响力。

红色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牢记历史

赓续传统,创新前行

敬乡风方可慰乡愁

竹编编织幸福生活,沪剧唱出美好未来。沪北乡村的魅力不仅来源于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也根植于崇德向善的乡风之中。聚源桥村在实现四季盛景美不胜收的同时,也致力于阵地精神文明功能建设,建构出一幅文化繁盛、邻里和睦的乡野画卷。

聚源桥村竹编课堂正在进行时,竹编老师双手上下翻飞、灵巧自如,初时如蜘蛛结网,末了如蚕儿结茧,确是精彩非常。老中青幼欢聚一堂,纷纷围着竹编老师,饶有兴味地学着。月浦竹编是宝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具中华竹文化普遍的美感和较高的实用价值、经济价值。聚源桥村在党群服务站内成立了“月浦竹编非遗工作室”,传承竹编技艺,厚植竹编文化,进一步做强本地文化品牌。

竹编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步在傍晚的聚发路上,常常能看到村民自发组织的“乡韵”沪剧队在党群服务站内排练。每逢节日庆典和重大活动,他们便为村民们带来精彩纷呈的沪剧唱段,获得了全体村民的一致赞誉。沪剧现已成为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今走在乡间小路,不时可以看到别着收音机哼着沪剧的村民,戏剧的魅力在乡村的街头巷角洋溢。

人本为先,多元共治

众心齐绘就一家亲

以人为本,是聚源桥村党群服务站的核心工作理念之一。为发挥党群服务站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聚源桥村以“治理员+网格员”管理方式分区域定专人参与乡村治理,直接联络,集中派单,专人解决,实现精准服务零距离,为乡村治理提供组织保障。

为打通联结村民的服务最后一公里,聚源桥村还将村内主要公共区域的围墙拆除,腾出宽敞明亮的原村委会办公大楼,用作以“乡聚”为主题的党群服务区域。村两委办公人员集体“下楼”搬入“小平房”,为群众提供了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实现村干部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群众面积最大化。

聚源桥村党群服务站也是群策汇聚、众智荟萃的重要平台。“妇女议事会”、“聚议堂”、“七彩志愿队”等自治组织在群文活动、议事协商、志愿服务等方面各显其能;乡贤能手讲述人生智慧,退役军人追忆峥嵘岁月,“聚艺堂”、修身讲堂、农家书屋逐步落地,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专业法律顾问定期开展普法讲座、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提供法律咨询,退休老书记、老党员也主动请缨成立“老书记工作室”,做群众工作“裁判员”,促进村内的和谐稳定。

通讯员:瞿晓秋

编辑:宋鸽

校对:赵慧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