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同样危险,是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据参加今年成都市“两会”的市政协委员李毅介绍,按照七普数据测算,成都市约有120余万慢阻肺患者。国内王辰院士团队研究表明,公众对慢阻肺的知晓率仅约10%、慢阻肺的诊断率仅约35%、有超60%的慢阻肺患者初诊时肺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毅

为此,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多年的市政协委员李毅带来了《关于将慢性阻塞性肺病纳入成都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建议》的提案。李毅表示,根据研究表明,我国40 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 13.7%;60 岁以上患病率已超过 27%,且年龄越高,慢阻肺患病率越高。同时无论基层医生还是专科医生普遍缺乏慢阻肺缓解期间的肺康复理念。而成都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主要源自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第三版(2017年)。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尚未明确纳入项目考核。

2017年,李毅曾对成都某区调研,慢性呼吸疾病长期稳居该区住院病种的首位。当年,该区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出院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比分别为23%、42%,其中相当部分为慢阻肺。李毅表示,目前,成都市仅有天府新区、东部新区、龙泉驿区有个别基层医疗机构,将慢阻肺患者纳入规范管理,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考核,工作推进仍较困难。国内天津、厦门等地均已在近年将慢阻肺防治纳入当地公共卫生考核,值得成都市借鉴。

“此项工作在国内并不算创新,但十分必要。”李毅建议,成都市卫生健康部门应尽早将慢阻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考核,让慢阻肺患者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规范管理,减少该病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负担;同时在现有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中追加匹配相应资金,用于慢阻肺的早筛和已患病者恢复期的健康管理。通过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恢复期患者回到社区后应纳入基层医疗机构规范管理。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摄影报道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