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东莞市第十七届人大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东莞正式成为GDP超过万亿,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东莞这个曾经的“世界工厂”,再次吸引了全国关注。

但是许多人对东莞的印象还停留在:酒店服务业的整顿,遍布各街镇的电子厂、玩具厂,又或者是,与佛山的“广东第三城”之争。

在广东乃至全国开始“腾笼换鸟”、淘汰低端制造业的情况下,佛山好歹已经打造了美的、碧桂园、后起之秀的“小熊”等闻名全国的品牌大厂,那么同样是专攻制造业的东莞,凭什么完成了万亿目标?

东莞GDP连年保持7%增长率

9大产业守住经济命脉

先来看看最受关注的GDP数据。东莞GDP从2012年开始就持续高速增长,增长率基本保持7%以上,除了2020年受到新冠“黑天鹅”的冲击,所以按原计划,东莞应该在去年就实现了万亿目标。

在GDP的构成方面,2020年东莞第二产业增加值5193.09亿元,占GDP比重为5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45.6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9.8%。另一方面,东莞规上工业增加值近十年来也保持着高速的增长,除了2020年,增速均在5.3%以上,与GDP增长基本同步,不少统计年中甚至呈现两位数的增长。充分说明东莞的GDP主要的拉动力,就在于规上工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东莞的规上工业之中,主要就是五大支柱产业与四大特色产业。五大支柱性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四大特色产业,包括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包装印刷业。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增加值占据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6.6%。

因此,这9个产业可以说就是东莞的经济命脉。尤其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这也奠定了东莞经济的底色和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造松山湖接上华为“豪华套餐”

但松山湖还不止一个华为

东莞万亿元GDP,松山湖贡献过半。据统计松山湖高新区2020年工业总产值已接近5000亿元的体量,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产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工业投资大幅增长25.2%。

松山湖真正开始全国瞩目,还是华为的迁入。华为这盘“豪华套餐”,包括华为南方工厂、华为终端总部基地、华为培训学院、华为研发实验室等项目,除了本身创造的GDP增长,也为松山湖带来了巨大的虹吸效应,强力推进了东莞的电子制造业产业链完善和发展壮大。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还不止带来了经济和产业意义上的强效应,其对松山湖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创新”氛围的打造。而这对于迫切寻求经济转型的东莞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乐仪曾到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采访。一位从香港过来的青年创客告诉乐仪,之所以选择松山湖,除了考虑产业链的支撑,松山湖机器人产业聚集的氛围也让他们能够迅速成长起来。在初创企业成长的过程中,除了专注于技术研发,与产业链合作伙伴、资本方等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技术能够转化的关键。这位创业者说:“我们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机器人企业,跟他们进行经验交流,对我们自己的成长也很有帮助。”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是2014年在东莞市政府、松山湖管委会支持下,由李泽湘教授等专家联合发起成立的。李泽湘,作为“创业教父”,本身就有着非一般的光环和吸引力。除了身体力行地带学生来进行创业,这个教父也吸引了很多备受其人格魅力鼓舞的,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目前,这个基地已孵化创业实体80个,著名的有云鲸、李群自动化等等,累计总产值超过35亿。这些熠熠的新星,可能就是下一个“华为”。

向“创新之城”进击

东莞下一个十年的发展重点已经显现

在松山湖取得了瞩目的成功之后,显然,东莞接下来的发展战略重点已经不会变了,那就是打造“创新之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东莞可谓是不吝重金投入科研。近年来,东莞的GDP虽然一直居于广东“第四城”,但是反映R&D(研发经费投入占比)一直是稳居“第二城”,仅次于深圳,超越了广州、佛山。2021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东莞2021年R&D投入强度达3.54%,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3.4倍。

而且,除了松山湖的科创产业,东莞还引入了“散裂中子源”为代表的国之重器,意味着东莞的野心已经从科创产业应用,扩大到了基础科研能力打造。

未来十年,松山湖的地位不会改变,但在“创新”目标的引领下,东莞不会只有这一个发力点。最值得关注的,无疑是滨海湾新区。

滨海湾片区拥有长安智能手机、虎门服装商贸、厚街家居会展、沙田临港工业等多个特色化传统产业集群,有较强的工业和制造业基础、产业链也比较完善。

滨海湾新区的概念在2018年初步形成,同年9月审议通过《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9年,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年)》。

根据这一系列顶层规划,滨海湾新区将在电子信息产业、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发力,把新区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台、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战略节点、东莞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和滨海生态宜居智慧新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从地理区位优势来看,滨海湾新区比松山湖片区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紧连穗深,与前海、南沙等国家自贸片区紧密连接。未来这里还将汇集港澳码头、城际轨道、高速铁路、公路等复合交通,实现6分钟到深圳、35分钟到广州、40分钟到香港,全面融入广深港“半小时通勤圈”。这也是为什么备受关注的“大湾区大学”,也将设立于此。

当然光是这些还不足以令滨海湾新区腾飞,还要看产业集群效应。目前,滨海湾新区已经落地OPPO、vivo、正中、欧菲等产业项目,与松山湖集群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后起之秀势头不可谓不猛。2021年,又一批15个重大项目在滨海湾新区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超100亿元。至此,成立仅4年的滨海湾新区达成投资意向4550亿元。前两天《环球时报》社主办的“第二届环球城市招商引资推介大会中,滨海湾新区就荣获“2021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为了迎接这加速聚集的优质资本,滨海湾新区去年特别规划了20平方公里土地,专门用来打造新一代信息通信、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都市文旅产业、总部经济、未来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松山湖为东莞实现了万亿目标,而下一个万亿里程碑,就看滨海湾的了。

(数据来源:东莞市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