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文化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从亲人临终前一直到下葬后的三年时间内,都会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流程,包括停尸、报丧、吊唁、入殓、哭丧、下葬、做七等,每一个步骤都代表着对自己去世亲人的思念之情。

而下葬的方式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古代我国的南方地区流行一种悬棺葬,将棺木放置于悬崖峭壁上,放得越高代表子孙越孝顺。再就是我国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使用的传统丧葬方式——天葬,将尸体放在指定地点让鸟类或者兽类吞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比较常见的丧葬方式就是土葬和火葬了,其中土葬是我国产生最早、流传时间最长、涉及民族最多的一种,但是近几年一些专家发表言论称土葬浪费木材,占用土地建坟头,建议取缔,当下各地区都在大力推行火葬,人去世之后火化成骨灰,放入骨灰盒中下葬。相比于土葬,火葬使用的骨灰盒更小,有助于保护树木资源,而且火葬一般都是下葬在公墓之中,公墓都建在相对偏远的地方也不会破坏耕地资源。

虽说同土葬相比,火葬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优势,但是不少农民并不愿意接受火葬,除了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之外,还有这么几个原因:其一、火葬需要用高温将尸体焚烧,焚烧过程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其二、土葬后的若干年,尸体和棺木都会腐烂,尘归尘、土归土,回归自然,耕地还是那块耕地,只是被占用了几年。其三、火葬需要将尸体运送到火葬场,加上其他的一系列流程,火化的费用要比土葬的费用高很多,现在农民赚钱本身就难,多花一分钱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个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为了解决土葬和火葬的矛盾,有人提出了冰葬,冰葬是利用液氮让尸体变脆,通过震动让尸体粉末化,然后在真空环境中处理让水分蒸发,剩下的“骨灰”放入可以降解的有机棺材中下葬。这种技术最早是由瑞典科学家发明的,韩国则是亚洲最早引进该种技术的国家,虽然2011年韩国的相关教授就在同武汉丧葬业交流时介绍了这种技术,但目前仍未在我国推广,冰葬虽然有对尸体的处理不会污染环境的优势,但是设备复杂,处理尸体成本是其在国内推广的拦路虎。

有媒体报道,12月河南福寿园举行了一项名为“创新生态树葬实验”,即在直径超过30厘米的大杨树树干上裁切一小块正方形的树皮,取下树皮后再在树干上钻取一个4厘米长,10厘米深的横向树洞,特制的骨灰盒就放入到这个树洞当中。当然骨灰盒也是特制的,其表面涂有愈合剂可以加快树木的愈合,再通过科技手段恢复树干原貌,专家介绍2个月树皮就能愈合。

树葬并不是现代的产物,也是一种古老的墓葬方法,只是方法同这次河南实验的不同,或者是将死者放于大树之上,任其风化,或者是将骨灰埋在指定的大树下,或者是将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树作为标记。

虽然看起来河南这次举行的树葬非常的高大上,但网友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树会不会被砍伐,树的砍伐权归谁?”按照正常的理解,一棵树应该是不会植入一个骨灰盒,植入的骨灰盒多了树的所有权就会出现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网友表示,“若干年后,某平台上买个实木餐桌,里面还赠送点古董。”这个想想确实有点吓人,家具里面有个骨灰盒相信任谁都无法接受。

有网友表示,“我是支持的但没有必要搞那么复杂,将骨灰埋入树的根部,骨灰盒用可降解的材料,这样既环保又实用也不用专业人士操作。”这一建议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埋在大树下,简单,心理上易于接受。”“应该埋在树底下环保又卫生。”

当然,这种树葬方式还处于实验阶段,确实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所以暂时不会全国推广。即使要全国推广,也会像用火葬取代土葬那样,不会“一刀切”,而是会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或者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得到认可后才会进一步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