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筱恬

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实施。这个消息你听说了吗?

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意味着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了“国事”。从今以后,家长“依法带娃”的时代,正式拉开了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话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事实上,孩子好不好,看他的家教就全知道。父母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成为怎样的人。

而这一回,国家把家庭教育专门纳入法律,更是明确释放了这样一个信息——

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新政策下,对父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2022 年,以下这几种行为,请记得无论如何都不要再做了!

人前教子,毫无尊重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规定:大人应“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任何打着教育的名号,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孩子施以暴力、肆意侮辱,实际上已经触犯了最新法律。

不久前,在北京地铁7号线上,发生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一幕。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因为犯了错,竟然被他的妈妈狠狠捏脸,甚至还被迫当众下跪,跪了差不多一站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旁人劝阻时,这位妈妈却理直气壮地回怼:“我说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嘛就得干嘛。”

在很多家长看来,这样人前教子的教育方式非常高效。通过在众人面前责骂批评,孩子将知耻而后勇,从而更加长记性。

殊不知,这种行为将给孩子的身心带来巨大伤害;而智慧的家长,总是懂得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国学大师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曾记录下母亲对他的管束。他写道:

“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真正好的教育,永远都是始于尊重,忠于理解,陷于爱。

唯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察他们的感受,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自省与自爱,把道理真正说进他们的心里面。

唯成绩是问,漠视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到:“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这其中,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必要。

知乎上有一个帖子——

“有位只看成绩的家长是种怎样的体验?”

题主成绩其实很好,中考成绩是区重点中学的前几名,但依然没有让他父亲满意。

他曾问父亲:“爸,你能关心一下我的内心世界吗?”

可父亲却冷笑以对:“孩子哪有内心世界,读好你的书就够了。”

无论题主做什么,父亲都看不惯,并一直把问题扯到成绩方面,说他不思进取、毫不谦虚......在父亲眼里,他简直一文不值,仿佛根本就不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样的压力,让他多年以来过得压抑而难受,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受。

事实上,这个题主的经历并非个例。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德育状况监测结果报告》显示,有近八成中小学生认为,家长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学习情况。

然而,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离不开一颗百折不挠的“大心脏”。父母唯成绩是问、忽略子女心理健康的代价,便是养出一个个“空心”的孩子。

正如北大心理学副教授徐凯文老师所言,那些得了空心病的青少年,或许成长过程看起来一帆风顺,但他们却“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始终“有着强烈的孤独感和空虚感,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不知道为什么要活下去”。

这样的孩子,哪怕表面光鲜亮丽,内心实际千疮百孔。待到真正遭遇挫折与磨难时,他们将不堪一击。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放下对分数与排名的执念,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于溺爱,一味纵容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还指出:父母要“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的确,家长爱孩子,绝不意味着毫无原则与底线的溺爱。百依百顺、一味纵容,最终只会害了孩子。

前段时间,一位华人学霸的遭遇引发了大众的热议。

他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按理说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天之骄子。但没想到的是,他毕业后整整三年都待在家里,靠父母的接济过活。

自从去年七月以来,他在互联网上连发35条内容抨击父母,言辞激烈地指责他们把自己保护得太好,以至于成为了今天这样没有工作、只能在家啃老的妈宝男。

他写道:“我的父母用金钱为我创造了一个世界,保护我在很多方面不受伤害,甚至不让我做家务。我被宠坏了,现在回想起来,这对我并没有什么好处。”

这位学霸的经历,让人不禁想起卢梭的一句至理名言:

“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惯子如杀子,溺爱是伤害。有研究发现,溺爱型家庭往往更容易培养出问题孩子。

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问卷调查则显示:“针对熊孩子层出不穷的现象,有高达69.5%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没原则的宽纵和溺爱”。

其实,对孩子真正的爱,总是带着一点狠劲儿。

在该树立规则的时候不妥协,在该坚守底线的时候不退让,在该放手的时候不心软。

由此,我们的孩子才能成长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的问题,每种异常行为的背后,一定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及时发现不当之处。

看起来,“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职业,它不设门槛,几乎人人都能当;

但事实上,这恰恰是世界上最不容易的职业,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将关系到另一个生命的走向。

作者:筱恬。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