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本报记者 毛鑫鑫

九曲黄河,蜿蜒万里,在入海口处冲积形成黄河三角洲。这里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提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全面建设黄河下游生态廊道所作的安排,备受代表委员关注。

“如今,在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家公园居于主体地位,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的显著特征。”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代表说,作为全球新生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黄河口保持了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典型性,具备创建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条件。

去年10月19日,国家公园管理局函复省政府,同意《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方案》,标志着黄河口国家公园从创建准备阶段进入创建实施阶段。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创建国家公园,在黄河三角洲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深刻的变化正在发生。近年来,通过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互花米草治理等生态修复项目,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鸟的种类由1992年建立自然保护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

“保护三角洲,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就是守护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陈必昌认为,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促进生态系统健康。要全面加强科研合作,开展系统研究,启动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研究院、科研监测中心、综合自然教育中心。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持续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和互花米草综合治理,推进实施水系连通、河流沼泽湿地等重大项目。同时,还要继续实施东方白鹳、黑嘴鸥、鹤类等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加强原生植物群落封育保护,丰富提高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作用,加强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更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

“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带来的不仅是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积极成效,生态自然保护的体制机制也将发生改变。”曲阜师范大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教授桑哲委员,去年曾和相关专家一起到黄河三角洲进行相关主题调研,他了解到,我省已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8个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科学划定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35.23万公顷,“这就有效解决了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

另外,桑哲认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可以整合全省乃至全国相关学科的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湿地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助力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提高生物多样性。”

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农工党山东省委专职副主委王军委员认为,应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根据有关方案,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这就意味着国家公园建成后并非只能保护、不可利用。”王军说,对应当保护的区域,实行最严格保护;对可以利用的区域,明确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最有效利用。

王军建议,要加强与周边社区共建,研究设定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对国家公园内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原居民,优先选聘为生态管护员,引导其转产转业。研究制定社区共建制度,通过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保障社区居民共享国家公园建设生态福祉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