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
一则沃柑泡药的新闻
将广西武鸣无辜的果农推上风口浪尖
一夜之间很多消费者
不敢买了、不敢吃了
造成大量沃柑积压卖不出去
中国三农发布记者 迅速做出反应
第一时间赶往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调查此事
并作出相关报道↓
(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那么,时隔一年
现在武鸣沃柑是什么情况呢?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 完整视频
《聚焦三农 | 今年的沃柑怎么样了 》
加强果树管理,沃柑产量增加
记者来到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时,正赶上武鸣区一年一度的沃柑开园节。开园节的到来,意味着武鸣的沃柑开始大量上市。这一天,当地壮族百姓都会载歌载舞,来庆祝沃柑丰收。
随后,记者来到武鸣区的一个种植基地,果园的主人杨庆忠告诉记者,他对今年的沃柑销售很有信心。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庆乐村种植户杨庆忠:
基本上沃柑的糖度已经达到13%、14%,我们也开始开园,总面积有650多亩,估计产量有500多万斤。
然而在去年的3月份,网络上一则《放两个月都不会烂的沃柑,果农从来不吃!》的新闻,却让当地的果农苦不堪言。杨庆忠也不例外,他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庆乐村种植户杨庆忠:
当时肯定是觉得很难过了,因为我们那么多果,几百万斤,受泡药事件影响以后,我们的心情非常难过,沃柑都烂在地里面了。
后来,中国三农发布出来澄清了,这个沃柑不是泡药。后面好多老板,包括北京新发地的老板都来帮我们做宣传,也来到我们的果园亲自吃,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来回顾一下2021年3月29日中国三农发布的报道↓
经过几天走访调查,2021年3月20日,记者从太平镇葛阳村3月10日的监控录像中发现,在那条新闻中采访的有可能是葛阳村一个叫刘桂山的老人,最终经过老人证实,当时采访的就是他。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葛阳村村民刘桂山:
那天我在这里劈柴,那两个人过来问我,阿叔,有柑橘吗?连着问两三次,我说你说什么,我不知道。
从“不知”变成“不吃”,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让沃柑产业遭受重击。随后,经过中国三农发布记者对整个沃柑产业的全程实地采访了解,证实武鸣沃柑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并携手北京新发地与当地签署沃柑订购合同,帮助果农解决滞销的沃柑。
正是有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才让种植户及时止损,让武鸣的沃柑产业走出了谣言造成的困境,也让农户们重树了种植的信心。
记者又来到了南宁市武鸣嘉沃农业专业合作社。去年3月15日《放两个月都不会烂的沃柑,果农从来不吃!》新闻的出现,同样对这家合作社造成了重创,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合 作社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新闻出来的当天,订单急剧下降,对他们影响很大。 负责人还说,幸亏当时中国三农发布的记者及时采访报道,才让他们的合作社损失降到最低。
广西南宁市武鸣嘉沃农业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梁钰:
中国三农发布记者第一时间赶到我们武鸣区进行调查。事实证明,武鸣沃柑是没有问题的,消费者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中国三农发布为我们武鸣沃柑发声了以后,使我们沃柑能够正常销售。
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和去年相比,沃柑不仅产量有所增加,预计可以达到1.5亿斤,而且产值预计达到4.5亿元。看来,无论是种植大户还是种植沃柑的合作社,都取得了产量和产值的双丰收。
沃柑成经销商新宠
现在正好是沃柑大量上市的季节,武鸣沃柑的种植基地里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那么,他们对武鸣沃柑的感觉又如何呢?
周志兵是北京新发地的经销商,做柑橘生意20多年,人称“橘子大王”。这几年,他发现沃柑是个难得一遇的好品种,就果断入市,做起了沃柑生意。
北京新发地好山好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志兵:
我们给农户合适的价格,能达到我们品质的,我们就可以全部收购。以目前的行情来说,地头价大概每斤2.5元左右。
由于沃柑有耐储存、口感好、大小适中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市场的欢迎。采购商们也是看准了春节的这个档口,加大了采购量。
采购商 王慧东:
到春节,我们这个量应该在300多万斤,每天十万斤左右,因为量小了的确不够,现在正是销售的旺期。
随着沃柑陆续大量上市,再加上采购商不断增多,沃柑加工企业也是机器轰鸣,一片繁忙景象。从清洗到烘干,从分型到包装,沃柑的加工企业都要根据不同等级把沃柑分选并包装好,这样会使沃柑的价值最大化。
陈亚群是当地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她告诉我们,果的大小不一样,卖的价钱也就不一样,按等级卖钱。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文溪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亚群:
直径75毫米的,市场上能卖到三元多一斤,直径90毫米的,市场卖四元多一斤,五元多一斤的都有。
沃柑产业带动当地劳动就业
如此畅销的果子也带动了武鸣区的劳动力就业。在选果车间里,每天都有上百号工人来装箱,一个熟练工一天可以挣到三四百元钱。
包装工人 朱金会:
如果手脚麻利一点的话,一个月上万元是没有问题的。
由于沃柑的果期长,仅在武鸣区就有120多家选果厂,这些工人基本上每年都有半年的时间可以在厂里打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的就业。临近春节,企业也进入了“抢人大战”。
北京新发地好山好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杰:
消费者对于沃柑太认可了,各个市场销售特别火热,我们需要大量工人,我这个厂区现在大概有两百多号工人,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地干。
随着市场对沃柑需求量不断增大,无论是采果还是选果包装,企业都加大了人工投入来应对。相比线下销售的工人车轮战,线上销售就显得轻松多了。
记者来到武鸣区一家网络代购公司,一箱箱沃柑都已打包好,准备发往目的地,几个客服也在电脑旁不停地工作。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都要出五六千件货。
广西东耕数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方丽群:
跟几个大网红在合作,这是我们的一个渠道来源。现在也想把我们自己的品牌打造起来,所以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个小直播,去运营我们自己的号。
新国标出台,规范沃柑产业发展
直播带货无疑是这几年最火的销售手段,但是如何在成千上万的直播带货号里脱颖而出,还是要在果子的品质上下功夫,严把质量关。今年1月,国内首个沃柑国家标准正式颁布,首次将沃柑分为优等果、一级果和二级果三个等级,并对每个等级的容许度做了明确规范。
广西南宁市武鸣嘉沃农业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梁钰:
今年,我们主要也是依据国标分等分级来进行收购,可以实现优果卖优价,让我们合作的社员得到更多的收益,把最高品质的果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新国标的出台,更好得规范了武鸣沃柑的发展,更好得打造精品沃柑。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区长尹玉林:
下一步,武鸣区将加快推进沃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充分发挥武鸣沃柑大数据中心作用,按照绿色化、规模化、数据化、标准化的要求,让每一个果子可以追踪溯源。
我们很高兴看到
武鸣的果农们今年有个好收成
这个致富的金果子
可以继续造福一方百姓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
都需要多方的扶植才能走得更好
舆论监督很重要
但千万不要带错节奏
否则受伤害的就是无辜的农民朋友
记者|吴婷 摄像|邹陈文翔
编辑、视频剪辑|慈超楠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