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中提到,在国产运-8中型运输机的发展过程中,陕飞虽然花费了30多年时间,先后推出了近20种改进型号。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受限于基础平台的种种制约,这些改型的性能都不尽如人意,无论是一线部队还是大众舆论,对早期运-8的认识都是“勉强够用”的固有印象。实际上,运-8早期改进主要集中在2003年之前,在2004年前后,陕飞集中了大量资源,在运-8基础上完成了多维度、深层次改进,催生出被称为运-9的新型号,同时也为日后先进型号运-30的现身,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9是非常出色的型号

运-8在早期开枝散叶的过程中,逐渐演化出运-8C军用运输型、运-8F民用运输型,以及早期高新战机改进型三大分支。在这种应用领域分支外,陕飞又根据机体出厂的状态,提出了Ⅰ类、Ⅱ类、Ⅲ类平台的说法。再加上运-8、运-9在不同时期的称呼,使得整个系列的发展,让外界有种摸不到头脑的感觉。随着近年来相关资料的公开,外界也逐渐能对陕飞的种种分类方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从而揭开了其发展脉络的神秘面纱。

运-8C对于运-8系列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理清运-8、运-9系列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汽车工业中的Ⅰ类、Ⅱ类、Ⅲ类平台分类方式。一般来说,Ⅰ类汽车就是最常见的整车,出厂就能使用,无需再做改动。而Ⅱ类汽车又被称为Ⅱ类底盘,其往往没有后部车厢,需要汽车改造厂完成后期工作,才能成为类似消防车、洒水车这种专用型号。至于Ⅲ类汽车或者说Ⅲ类底盘,甚至连驾驶室都没有,只有车架、发动机和行驶底盘,最终改造成起重吊车、飞机牵引车等特殊型号后,一般看不出最初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航母上的特种车辆都属于深度改装

而陕飞披露的运-8的Ⅰ类、Ⅱ类、Ⅲ类平台,只要参照汽车的分类就可以大体理解。运-8的Ⅰ类平台,往往指的是运-8C、运-8F这种可以直接交付客户使用的型号,一般不需要第三方介入。运-8Ⅱ类平台,则类似早期高新系列型号,陕飞提供运-8机体,再由相应的雷达电子研发机构完成设备上机,最终交付军方使用。而最后的Ⅲ类平台,其实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也就是军用运输型运-9、民用运输型运-8F600以及空警200,三者通用的最原始结构。陕飞其实是在原本的运-8C全气密机体上,对机身整体结构进行了较大改进,推出了性能比较先进的Ⅲ类平台,之后又演化出了空警-200、运-9和运-8F600这三大分支。

运-8F货运机主攻民用方向

之所以运-8、运-9的发展过程如此复杂,以至于让人有些晕头转向,主要是因为,海空军早期对于运输机,尤其是中型运输机并没有太多需求,也就没有投入太多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陕飞一直非常艰难地维持在运输机领域的发展,在推进Ⅲ类平台这种重大改进项目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资源,以至于必须要借助空警-200这种军方极为重视的战略项目才能够完成,之后通过空警-200项目得到的新机体,再演化出运-9和运-8F600。此外,在空警-200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场意外事故,更是使得运-9和运-8F600的发展一度中断,最终诞生时间远远晚于空警-200出现的时间。在无形之中,使得空警-200与运-9、运-8F600的技术继承性,变得更加隐蔽。

空警-200项目为陕飞带来了大量发展资源

2006年6月,一架中型运输机在安徽不幸坠毁,这是当时正在发展阶段的一架空警-200原型机,机上搭载的机组成员和技术专家共40余人在事故中全部牺牲,造成的损失之重,建国以来也是前所未有,至今仍然让人悲痛不已。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事故发生原因,是空警-200原型机遭遇复杂气象,多次穿越结冰区导致机翼外部积累大量冰块,最终失去控制坠毁。

虽然调查结果证明,并非是机体平台设计缺陷导致的事故,但也证明了陕飞当时提供的除冰系统环境适应性有限。因此,在这场损失惨重的灾难面前,陕飞迅速作出反应,对于空警-200搭载除冰系统存在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予以解决,甚至军方此前提出的若干小问题也全力消除,空警-200的后续发展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在2009年就成功批量服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空警-200发展得比较顺利

然而,这场意外灾难对于陕飞推出的运-9和运-8F600造成了严重影响。毕竟在外界看来,这两种型号同为陕飞自主开发,且与空警-200机体有明显的技术继承性。种种顾虑影响了型号的开发进程,从2006年6月到2008年5月,原本已基本完成设计,甚至开始生产少量零部件的运-9和运-8F600,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甚至一度存在下马的可能。一直到了2008年5月汶川地震时期,军方深刻感受到先进的直升机和运输机,在应急救援领域的重大意义,使得国内直升机和运输机领域得到了大量资源,中断发展的运-9和运-8F600也得以焕发生机。最终,运-9在2010年前后完成首飞,于2014年航展上公开亮相,在那个运-20尚未服役的年代,运-9实际上是国内最先进的量产运输机型号,同时也是后期高新战机以及第三代预警-500的直接载体。

运-9是预警-500取得成功的基础

按照陕飞公布的数据,运-9机长36米,货舱全长16.2米(运-8C为15.7米),货舱最窄处为3.2米(运-8C为3.0米),最小高度2.35米(运-8C为2.25米),内部容积有了不小提升。并且针对运-8C载油量下降至19吨的突出不足,重新在机身下方敷设了油箱,使得载油量上升到23吨左右,载重也上升到20吨左右。再加上搭载的先进航电设备,使得运-9具备在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的能力,整体性能已基本追上美国C-130后期型号。

按照陕飞的描述,运-9在运-8基础上,对前机身、机身中段、尾舱、控制系统、发动机、螺旋桨进行了相应升级,换装了新型涡桨-6C,全机80%的部分都进行了改进,整体性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为区别于此前运-8在外界认知上的落后形象,因此在项目开发早期,陕飞就打算为其赋予一个新的编号,最终“运-9”这个颇有意义的型号被认可启用。

美制C-130J载重19.8吨

在上篇文章中,曾经提到运-8最开始由西飞负责仿制开发,后转交给陕飞继续研发和生产,在这期间的具体过程也比较复杂。在当年,西飞除了仿制运-8之外,同时还上马了一款被称为“运-9”四发大型喷气式运输机,为此还在汉中地区建设了代号“012”的航空生产基地。不过,运-9项目最终夭折,已经基本建成的大型生产车间,因为没有配套型号而空置。因此,当时的第三机械部最终决定,将运-8从西飞转移到原本为“运-9”准备的大型厂房生产。原本负责生产运-9的总装厂和部装厂,最终演变成了陕飞,承担起运-8的生产任务。因此,“运-9”对于陕飞来说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这个型号与陕飞,就如同歼-7之与成飞,轰-6之与西飞,属于企业诞生之际的特殊烙印。

对歼-7的持续深度改进造就了成飞的辉煌

也正是因为这种波折,使得陕飞内部的设计单位与制造厂家的关系,与成飞、沈飞甚至西飞,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情况。像西飞、沈飞、成飞,设计单位与生产厂家往往是互相合作,甚至紧密联系成为一体。而陕飞的设计单位,本质上是总装厂内部下辖的小型设计所,原本承担的是维护和少量改进任务,在运-8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才逐渐拓展了相应改进和设计的能力。由于在2008年之前,国内在运输机领域并没有投入太多资源,使得陕飞设计单位的能力水平颇为局限,也导致运-8早期型号的性能比起同期的国际主流差距明显。

这些问题,显然是陕飞设计单位的先天不足,以及航空系统在运输机领域投入资源不足,也并非能够轻易解决。而事实上,也正是陕飞艰难负重前行,不断发展运-8,才使得国内在发展海上巡逻机、反潜机甚至中型预警机时,有一款成熟可靠的平台可以使用,其性能固然有些差距,但也基本能满足需求。很难想象,假如当时没有运-8,那将是何等糟糕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8反潜巡逻机的任务异常繁重

就目前来看,运-8、运-9对国产空警-200、空警-500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深入细致讨论,但可以根据提供给巴基斯坦的ZDK-03型预警机,大致了解国内预警机的大致发展脉络。一直以来,对于我国以3亿美元出口到巴基斯坦的4架ZDK-03的机体型号,外界众说纷纭,大体上有运-8F400、运-9以及Ⅲ类平台这三种说法。而从运-8F系列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运-8F400是一款应用于民用领域的衍生型号,并且其内部载油量只有约19吨,不太可能作为成ZDK-03的机体。当ZDK-03在2010年正式下线时,运-9实际上还处于发展中断之后的恢复阶段,就更不可能成为ZDK-03载机。因此,ZDK-03实际上与国内空警-200一样,是使用陕飞提供的Ⅲ类技术平台改造而来。

出口到巴基斯坦的ZDK-03

只不过,巴方根据自身的实际使用需求和采购、维护经费,对于Ⅲ类平台的性能需求并不算高,并没有使用空警-200的平衡木相控阵雷达,最后搭载了成本更低的圆盘状机械扫描雷达。而整个ZDK-03项目,虽然是在陕飞提供的Ⅲ类技术平台基础上发展的,但整体改造工作却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牵头。事实上,“ZDK”就是中电科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组合,“03”则代表着国内生产的第三款预警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在空警-200和空警-2000发展过程中,陕飞究竟参与了多少研发制造,而后来的空警-500项目中,运-9又发挥了何种作用。

如今蓬勃发展的空警-500,研发过程与ZDK-03有些类似

相比之下,与运-9同阶段发展的运-8F600,实际上是一款计划使用较多国外先进技术的民用型号。在运-8F600发展早期,曾打算搭载来自英国的R408型六叶复合材料螺旋桨、加拿大PW-150B型涡桨发动机,甚至还与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达成了联手开发运-8F600的协议,使得规划中的运-8F600,本应有非常优秀的表现。但随着2006年意外事故的发生,多项国际合作随之中断,最终出现的运-8F600,实际上与运-9大体类似,基本成为运-9的民用型号,这也使得其最终在民用领域的发展,并没有达到早期规划的性能水平。

运-9衍生的运-8F600性能有所降低

而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是,运-8F600为何没有遵循其军用型号运-9型号的编号变化,而是继续沿用运-8F系列的命名方式呢?

从本质上来说,运-9其实是运-8的一个终极改进型号。就目前来看,很有可能脱胎于陕飞早年规划发展的运-8U,两者无论是性能规划、发展时间以及改进方向都极为相似。只不过,陕飞后来为了保证新型号的宣传,扭转之前运-8陈旧落后的印象,转而使用了运-9的编号,当然最后也确实凭借优秀的改进获得了军方认可。相比之下,运-8F600主要针对民用领域,由于投入商用市场必须获得国内的民航认证,而之前的运-8F到运-8-F400,都已经通过了相应认证,继续使用运-8F600的编号,势必能获得更大便利,改用运-9衍生编号反而会带来更多困难。就这样,最终出现了运-9和运-8F600,这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性能却均极为类似的两款军用、民用型号的情况。

运-8F系列的前期发展为运-8F600提供了便利

就目前来说,大量生产的运-9,不仅仅成为新一代空警-500的载体,同时也作为新一代中型军用运输机,在空军中大量服役。在2021年冬,官方公开报道了运-9大展身手的消息。当时,西部战区某航空团驾驶运-9,赴国外某机场执行协助任务,连续飞行近40小时、航程超过10000千米,打破了运-9之前保持多项纪录。此外,官方还提到了运-9“先后奔赴戈壁大漠、雪域高原、南海之滨训练,经历了沙尘暴、雷电、大风等极端危险天气考验,圆满完成了陆空联演、重装空投、实兵空降等重大演训任务。”这表明,这款在运-8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改进型号,凭借相当优异的性能,已将活动范围延伸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光荣地担起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

运-9机队漫步颇为壮观

即使在目前运-20战略运输机发展顺利,已衍生出包括大型空中加油机等型号的情况下,像运-9这类体型较小、飞行速度较低,但对于起降机场硬件、软件要求不高,能够在复杂地形及高原环境有效运用的中型涡桨运输机,仍然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国产运-9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必然还有大展身手的余地。只不过,与之前运-8独自负重前行的情形不同,这个职责已经由国产运-20及新出现的运-9共同承担,国产运输机体系并不健全的情况,早已一去不复返。

运-30正在赶来的路上

而陕飞也借助航空工业大爆发的机遇,以及国内运输机发展备受关注的新形势,大力发展运-9,并提出了被称为“运-30”的下步发展规划(有观点认为,运-30应该是从陕飞早年公布运-8X演化而来,这个运-8X并非陕飞早年发展的运-8X海上巡逻机,新型运-8X的后缀“X”,指的是数学中未知的意思,表明型号尚待命名),预计载重能力将达到30吨以上。自上世纪60年代创立以来,陕飞一路披荆斩棘、艰难成长,凭借不断改进运-8实现起步和成长,凭借成熟可靠的运-9实现技术进化和跨越,预计在2030年之后,还将凭借新的中型运输机实现新的腾飞,为战略空军转型发展、全域运输力量快速壮大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