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山饦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早味小吃 延续传统的手艺

侨乡的美食 留住乡愁的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福”文化 | 【武荣时光】南安味道·诗山饦糕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南安市诗山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上九点,诗山老街人流已经慢慢变少,但黄小毅经营的摊点,人员依然往来不断,吸引人们的是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诗山饦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客 黄桂玉:

味道很好,吃起来又甜又有弹性。逢年过节时,这一摊生意是最好的,都是来买饦糕的。

“小头饦糕”在诗山小有名气。“小头”是黄小毅的外号。他是诗山街上为数不多、还在坚持做这种古早味小吃的手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糯米在清水中洗净,然后拿到石磨中碾磨成浆,之后放入袋子里压干多余的水,糯米就成了块状。

在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古厝里,黄师傅支起了两个大锅,开始了紧张的忙碌。

诗山饦糕制作师傅 黄小毅:

糯米团切成一块一块的,煮起来比较方便,比较容易熟透。煮到糯米团全部膨胀起来,就可以。

糯米团煮熟后,就要把它们放入另一锅熬好的糖水里。接下来,就是考验功力的时候。

诗山饦糕制作师傅 黄小毅:

饦糕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拖动、拉动。做饦糕最重要的是要体力,没有体力,就搅不动;除了要有力量还要掌握好火候,火候掌握好,也要有耐心,做这个,有时候一个小时到两个多小时。糖和糯米很浓的时候,粘在一起的那时候最辛苦,要用很多力气才能融合起来。

待糯米团和糖水融为一体后,还要倒入葱头油,继续拖动。糖和油都是天然的防腐剂。这是诗山饦糕能够保存较长时间的奥秘所在。随后,还要加入冬瓜糖、金桔进行调味,这是传统的做法。

诗山饦糕制作师傅 黄小毅:

以前我们诗山家家户户都有做,现在时代变了,就像这种大祖厝,没住在这边就没有做了,做的时候太费力了,就不爱做了。

黄小毅的手艺来自他的老叔公。每年过年是他最忙碌的时候。

诗山饦糕制作师傅 黄小毅:

过年的时候量大,家家户户都要买它。一般都是凌晨三四点就开始起来做。根据顾客量订多少,一般几十斤到一百来斤到两百来斤都有。

饦糕出锅后,就要装盘冷却,然后再散上花生碎。之后,黄师傅还要给每一盘饦糕包膜、贴字。

诗山饦糕制作师傅 黄小毅:

以前是用印的,以前是印“寿”或者“福”,象征着幸福美满。现在随着时代发展都用保鲜膜在上面贴字了。看客户需要贴什么,有的贴“福”,有的贴“发”,有的贴“寿”,都是象征着幸福美满。

饦糕,是诗山人逢年过节必备的小吃,它带来了甜蜜的舌尖享受,寄托了美好的节日愿望;同时,它也是一种儿时的记忆,一种家乡的味道。

一大早,刚从澳门回来的黄衍成,就来购买饦糕了。

澳门华侨 黄衍成:

长期住在澳门,一年回家两三次,回来的时候经常来这里向小头买饦糕。买回去的时候,老乡跟朋友吃了都觉得口味很好,都说这个不错,很好吃。

黄衍成1980年就从诗山到澳门打拼,现在子女都在澳门定居了。每次回到家乡,他总是念念不忘这一口滋味。

澳门华侨 黄衍成:

入口冰冰的,还有甜味和香味,葱头油很香。小孩、大人吃过都不会忘记这个味道。饦糕是诗山的特色,我看其他的地方,很少懂得做这种饦糕。我回去的时候经常告诉孩子,这是我们家乡古早的味道,很不错。

诗山饦糕制作师傅 黄小毅:

诗山华侨很多,他们想吃了,有的联系我寄快递出去,或者叫他们亲戚来买,再寄出去。寄到香港、台湾、澳门都很多,新加坡都要寄过去的。

对于许许多多身处他乡异地的游子来说,美食有一种特别的魔力,像纽带一般,连接着人与故土,也串起了故事和情感。

吴尚源和黄小毅是好友,一个用手艺传承家乡的美食,一个用画笔记录着古早的味道。

闽南乡土画家 吴尚源 :

现在疫情时期,过年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回到家乡,亲人又没有办法在一起团聚。那饦糕又代表着圆满,甜甜蜜蜜,幸福吉祥,家乡的亲人就会买饦糕寄到外面去,给外面的亲人尝到家乡的味道,让他们也感觉到浓浓的年味。

不管是年迈的老者

还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

总有这样一种味道

是无法抹去的记忆

它深埋在我们情感的深处

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

并没有完全消失

也许

正是因为有了它

才构成了我们心心念念的“年味”

记者:林伟彬 姚梓煜 郭金双 夏蕾

编辑:吴明瑜

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