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张歆艺的成名作,大家一定会想到电影《匹夫》。

而说起电影《匹夫》,大家就肯定会想到导演杨树鹏。

作为一个导演,杨树鹏不怎么火。

但作为演员张歆艺的前夫,杨树鹏可太火了。

当然,这些“火”,杨树鹏本人并不想要。

但就算非常抵制,因为张歆艺的“语出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些时候,前夫杨树鹏还是被牵扯进去。

除了前夫哥本人会被牵扯进入以外,在一些意外情况中,好兄弟袁弘也会被拉进来。

每到这个时候,前夫杨树鹏都会非常尴尬。

无他,作为一对都可以拜把子了的好兄弟。

他们一个是张歆艺的前夫,一个是她的现夫。

所以,每次相处起来,两人才会异常尴尬。

不过不管两人多么尴尬,“多话”的张歆艺一直奉行着“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他们”。

在这样的行为准则下,很快,她就惹怒了自己的前夫哥,被人追着骂“你让我恶心”。

但无论怒火有多大、前夫哥有多生气。

这么多年后,张歆艺一直没管住这一张嘴。

于是,源源不断的“后悔论”就这么频繁地出现在了各大网站首页。

前夫哥杨树鹏本人,也被张•祥林嫂•歆艺追着吐槽了不少。

1970年,杨树鹏出生于陕西宝鸡的一个普通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电影放映员,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

因为年幼就被父亲带在身边的缘故,很小的时候,杨树鹏就对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但就算足够好奇,由于家境普通,他并没能如愿地接触到电影。

不过虽没接触到电影,但他触及到了与电视电影有关的美术。

并在自己的努力下,于成年时成功考入了四川美术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四川美术学院中,杨树鹏学到了很多知识

不仅提高了文化素养,还培养起了自己的文人气质。

当然,如果只以为杨树鹏是个艺术气息浓厚的文艺青年,那就错了。

除了自带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以外,杨树鹏还是一个阅历极高、见多识广的“背包客”。

这不,在他短短的青年生涯中,他曾在五六个城市中辗转往返。

虽然出生在历史悠久、文明富强的陕西,但杨树鹏并未在此长大。

等他大了点、知事了后,父母就把他带到了地域偏凉的甘肃。

刚换一个环境生活时,杨树鹏是激动的。

但荒凉偏僻的地方呆久了,他也没兴趣了。

慢慢地,杨树鹏开始怀念起古迹丰富的陕西了。

但就在杨树鹏对拥有着美景无数的家乡惦念不舍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对海南这个城市有了向往。

在杨树鹏读小学时,父母曾送给了他一个塑料封面的笔记本。

虽然本子看着很廉价、封面也不是很好看。

但不得不说,这可是杨树鹏荒芜内心唯一的慰藉了。

只要一打开本子,杨树鹏就能在里面看到色彩鲜明的图片。

这些图片中,不仅有排列着栉比鳞次的高大建筑物。

还有色彩斑斓、群花缭绕的美景美岛。

所以没多大意外,一直生活在偏僻地域的杨树鹏爱上了海南这个物产富饶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大后,有了能独自生存下去的能力后。

杨树鹏离开了甘肃,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海南。

同大多数人不一样,在处事上,杨树鹏非常地“特立独行”。

要是其他人去海南,他们肯定是会做一些准备的。

但与杨树鹏相反,

他没有联系亲人,也没预计去了哪里做什么。

就这样,带着一腔热血,他毫无计划地来到了海南。

刚到海南时,杨树鹏的生活很清贫。

虽然也有工作,但画一次广告牌才80的绘画工作也不怎么帮得到他

所以很长时间,杨树鹏是靠省吃俭用才在海南活下来的。

彼时,海南带给他的好奇心已经因为经济原因给消磨殆尽了。

并且因为太穷的原因,除了工作以外,杨树鹏不怎么出门。

闲下来呆在家里时,他总是在读书和看报。

因为经常阅读,邻居们还调侃地称呼他为“秀才。”

可能是因为工资实在不怎么高,在广告公司做了几个月后,杨树鹏跑路了。

他来到了一家期货公司工作,平日没事的时候,还帮着朋友守五金店。

但可能是太无聊了,在期货公司工作的时候,杨树鹏天天想着跳槽。

只要没事,他就在报纸上找工作。

一次,一个偶然的意外,杨树鹏看到了影视公司招编剧的工作。

或许还是对电影行业抱着想法,没怎么犹疑地,杨树鹏跑去面试了。

成功通过面试后,他开启了给公司拍宣传片、写稿、当编剧的“钢铁”生涯。

虽然最开始,杨树鹏并不是很会这些业务。

但长期工作下来后,他也慢慢从一个新手过渡到了熟手。

因为技能大幅度提高,他还被海南新华社看中了。

被调到新华社工作时,杨树鹏已经有了点小钱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他买了台电视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杨树鹏非常沉迷于一个叫《实话实说》的节目。

只要这个节目开播,他就肯定会收看。

也是因为一集都不落下的观众,他才有机会去这个节目组工作。

原来,在观看《实话实说》节目时。

一个不经意的分神,让杨树鹏注意到了节目组的招聘新闻。

看到节目组正急着招编导和策划后,没怎么多想,已经呆腻海南的杨树鹏投了简历。

因为有在新华社工作的经历,很轻松地,他被节目组录用了。

所以,在新华社工作了两年后。

杨树鹏离开海南,开启了他的北漂之旅。

同大多数人的北漂不一样,杨树鹏的北漂,非常顺利

这不,在北京。

他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还积攒了一大堆人脉。

还成功挖掘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一名导演。

弄清楚自己的职业理想后,杨树鹏开始为此认真拼搏。

在他的努力下,很快,杨树鹏就迈入了导演的行列。

2006年是杨树鹏当导演的第一年。

这一年,他编写并执导了抗日片《烽火》。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抗日片非常受欢迎。

可以说,只要是拍抗日片的,就没有不火的。

本来,杨树鹏以为,电影《烽火》是能给他的导演生涯开个好头的。

可谁知道,就算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也还是没能闯出任何火花呢?

所以,向来无往不利的杨树鹏。

终究还是在导演这一行业遇到了阻碍。

电影《烽火》糊了后,杨树鹏没忙着接拍其他电影。

可能也是知道再拍无意,这一次,他沉寂了3年。

还是到了2009年,他才再度执导新戏。

2009年,杨树鹏执导了古装喜剧《我的唐朝兄弟》。

借着3年来沉寂下来的经验,这一次,杨树鹏打了个翻身仗。

因为剧情在线、情节搞笑。

凭喜剧片《我的唐朝兄弟》,杨树鹏获得了第2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新人奖

“三年复三年,三年何其多”。

拍完喜剧片《我的唐朝兄弟》后,杨树鹏又歇了3年。

在这闲下来的3年内,他认真的研磨着热血匪帮电影《匹夫》。

可能是上一部电影给了他士气,这一次,杨树鹏立志道:

“一定要创造出比上一部更好的戏”。

能不能创造出更好的戏网友不知道,唯一能知道的,就是在大家都不知道的时间,杨树鹏结婚了。

说起他的婚姻状况,一句“无知”可以概括所有。

毕竟杨树鹏的婚姻对象、婚礼时间、婚姻过程,大众都不知道。

等到终于知道的时候,两人已经离婚了。

关于杨树鹏妻子的资料,网上很少。

大众唯一了解到的,就是女方大他6岁,叫王一梅。

且两人之所以离婚,是因为聚少离多和第三者的插足。

说到这里,网友的好奇心又起来了。

大众迫切想知道,促使这对姐弟恋彻底消亡的真凶,到底是谁。

其实,要了解真凶是谁,也不困难。

只要注意到那段时间,杨树鹏接近次数得最频繁的女士是谁就可以了。

找准切入点,定好范围,再一个个排除后,很快,张歆艺的名字出现在了榜单上。

弄清嫌疑人后,问题又来了,那就是,两人是怎么处上的呢?

说起两人的结识,那一定离不开一部剧的拍摄。

而这部剧,就是电影《匹夫》。

2011年,比电影《我的唐朝兄弟》还要优秀的作品《匹夫》诞生了。

因为男女主角的倾情演艺、导演严格认真的执导。

电影《匹夫》火了。

在男女主被作品带火、在娱乐圈有了名气的同时,杨树鹏还和女主演张歆艺好上了。

同不显山不露水的杨树鹏相反,容貌姣好的张歆艺是个话题女王。

早在2007年,她就因和王志飞的婚外恋而火出了圈

所以,当得知张歆艺同王志飞分手后,又火速搭上新晋导演杨树鹏后。

网络“炸了”。

得益于女友的影响力,杨树鹏同电影《匹夫》火了。

虽然在这之前,电影《匹夫》就已经很有名了。

但在绯闻女友张歆艺的带动下,它又被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在大众震惊于两人在谈恋爱的同时,不免俗地,网络上也出现了一堆反面意见。

当然,这些反面意见也不是网友无聊时随意编造的。

之所以不支持,也还是有原因的。

毕竟在同杨树鹏谈恋爱前,张歆艺可谓“黑料累累”。

而其中最大的黑料,就是做小三。

要知道,在王志飞和老婆还没离婚时,张歆艺就已经插足进去了。

当然,如果只是插足也就算了。

更让网友崩溃的是,和王志飞罔顾道德爱了7年、得到相关利益后。

张歆艺还踹了这个大自己16岁的老实人,和导演杨树鹏无缝谈起了恋爱

对比情场高手张歆艺,显然,杨树鹏很“单纯”。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单纯,大众才不希望两人在一起。

但无论怎么反对、怎么质疑,爱情来了,没人能抵挡住。

就算是一见倾心的杨树鹏和张歆艺,也不例外。

在拍摄电影《匹夫》的片场上,因为一个对视,张歆艺喜欢上了杨树鹏

几年后,已经和导演处成了对象的张歆艺也在采访中表示道:

“真的,就是我抬眼看他的时候,他也正好抬眼看我。就是这么一个瞬间,我俩呆住了,也惊住了。”

同理性的杨树鹏不同,张歆艺很感性。

在确定自己喜欢上了杨树鹏后,她就开始主动拉近两人界限。

在拍戏的途中,和张歆艺讨论最多的,不是该片的男主演。

而是该片的导演。

因为相处得多了,气氛烘托到位了。

没过多久,郎有情妾有意的两人就悄咪咪的在一起了。

等到两人在2012年官宣恋情时,他们已经相处了一段时间了。

对于两人的恋情,主持人胡静很感兴趣。

在她看来,张歆艺活跃、杨树鹏内秀。

仅仅从性格上来说,两人就谈不到一起去。

所以,他们是怎么在一起的呢?

最开始,胡静以为,在这段感情中,杨树鹏是付出比较多的一方。

但在采访了张歆艺后,她才发觉。

在这段看起来不般配的恋情中,张歆艺是付出比较多的一方。

在采访中,张歆艺曾坦诚道:

“我真的爱惨了他,就是,他的那份感情,就是我想要的感情。”

表白的话一出,台下观众都震惊到了。

无他,在和影帝王志飞恋爱时,张歆艺可从没说过这话啊!

可以说,那时的张歆艺,在感情上,是非常高高在上的。

可谁知道,到了和杨树鹏恋爱的时候,她会这么卑微呢

说张歆艺在恋爱中卑微,也不是乱说的。

毕竟她本人也曾在节目中承认,和男友相处时,自己是弱势的一方。

在和男友吵架时,张歆艺总是最先妥协的那一个。

虽然她也会放狠话,但看到男友放狠话后,她就会收敛起自己的坏脾气,去包容性格更强硬的男朋友

很明显,性格都有缺陷的两人只适合谈恋爱,不适合结婚。

但情到浓处时,正陷入热恋的两人怎么看得清呢?

于是,在一片看不清未来的迷雾中。

顶着舆论的压力,2013年,两人结婚了。

婚礼当天,伴郎是杨树鹏的好兄弟-袁弘。

此时,文艺青年杨树鹏绝对想不到。

两年后,在自己婚礼上做伴郎的袁弘。

会和自己殿堂上的妻子,在德国举行一个盛大的婚礼。

刚结婚时,两人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那段时间里,只要提起杨树鹏,张歆艺嘴角都是带笑的。

可甜蜜的时光没持续多久,最终,大众的预料还是发生了。

因为性格的问题,两人并不能很好的生活在一起。

张歆艺的脾气很犟,金牛座的杨树鹏就比他更犟。

因为一个普通寻常的事,两人都能吵很久。

第一次吵时,还能说是情趣。

但吵多了以后,两人也都厌烦了。

慢慢地,痛苦和郁闷开始围绕在两人身旁。

但彼时,张歆艺仍没准备放弃杨树鹏。

吵归吵,在内心,她还是深爱着杨树鹏。

但就算足够深爱,一厢情愿的追寻也毫无意义。

这边,张歆艺还想着忍受一下,两人慢慢改正。

那边,杨树鹏已经提出了离婚。

无疑,离婚的建议深深地打击到了张歆艺。

但看到丈夫强硬的态度后,最终,张歆艺同意了。

于是,“我们相爱,我们分开,就是这样”的情书出炉了。

同杨树鹏离婚后,有记者采访张歆艺,问两人分开的理由。

对于这一询问,张歆艺也给出了恰当且真实的理由。

她表示道:

“他们两个之所以会离婚,是因为真的相处不下去了。在这段感情中,两人都做出了改变。但是,这个改变不是良性的。最终,他们还是磨合不到一起。”

在这段解释中,张歆艺既没责怪杨树鹏,也没把错全堆在自己身上。

在她看来,感情是两个人的事。如果要纠错,双方都是逃不过去的。

同杨树鹏分手后,张歆艺低落了一年

直到结识了前夫的好兄弟袁弘后,才真正从那段感情中走了出来。

可能是性格大大咧咧的缘故,对待感情时,张歆艺总是敢爱敢恨的。

所以,同袁弘仅熟识了一年后,她就再度鼓起勇气。

边感叹着自己何德何能,边兴高采烈的嫁给了这个有才有貌、且还一直猛烈追求着自己的当红小生

同张歆艺再结良缘不同,杨树鹏一直单身着。

虽然没能像前妻一样幸运,找到一个可心人。

但不得不说,独身的生活也很爽。

彼时,两人已经没了关联。

可因为有过一段情的原因,平日里,热情的张歆艺还是会称呼杨树鹏为前夫哥。

按理说,看着这个状态,两人也不至于闹掰啊!

但谁能知道,2017年,张歆艺会因为一段采访惹怒她的前夫哥呢?

2017年,张歆艺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

“这些年后悔走过一些磕磕绊绊的经历么?还是说,如果生活可以重来,希望一下就遇到袁弘?”

面对主持人好奇的神色,张歆艺没有立即回答。

相反,她还是思索了两三秒,才缓缓道:

“说实话,有后悔过,我也不说具体是谁。反正那段时间,我太任性了,太不爱自己了。”

影射的话一出,霎时,杨树鹏就被送上了热搜。

可能也是被前妻“表面叫前夫哥,内里后悔”的表里不一给伤害到了。

这一次,文艺青年再也不顾及面子了。

直接在社交软件上用一句英语版的“你让我恶心”来猛烈抨击起了前妻

被前夫这么直接的回怼后,可能怕翻车,张歆艺也不回复了。

于是,“后悔事件”在热闹了一阵后,就悄无声息的消失在了大事频发的娱乐圈中。

本来,因为出格言论上过一次热搜了,张歆艺也应该提高一下说话的艺术,学学怎么合理的表达了。

但谁知,时间过去了3年后,张歆艺又记吃不记打呢?

2020年,在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中。

张歆艺再一次在节目中表示道:“曾因某事不听别人劝,现在有点后悔。”

后悔的话再一出,很快,杨树鹏又被送上了热搜。

可能害怕再次被狠怼,说话不把门的张歆艺又飞速上线网络,为前夫哥解释道:

“别瞎笔笔,别带节奏。”

说实话,对于张歆艺的这些骚操作,网友不是很看得懂。

但并不影响,大众对她抱有恶感。

如果说之前,讨厌她是因为情感问题的话。

现在大家讨厌她,可能就因为“多嘴了”。

毕竟她经常说些似是而非的话。

所以,如果想挽回好感,重新积攒好路人缘的话。

张歆艺,你需要学学你的前夫哥杨树鹏。

少说多做,少提争议性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