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黄宝连 王国灿

县域城市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推进数字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窗口”的关键靶心。随着农村居民加快向县城集聚、大城市产业与人口疏解下沉,县域城市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其地位越来越重要,更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脊梁。改革开放实践证实,经济达到地区发展的重要成功路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以县域为核心载体的开放型经济,推以城市国际化带动产业现代化、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先后出现了昆山模式、佛山模式、义乌模式等。新发展阶段,应大力创新中小城市的开放发展模式,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中小城市的软实力与整体竞争力。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顶层设计强调增强县域城市的功能作用。2020年4月10日,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城市新发展格局概念,随后《求是》以《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全文发表。其中关于完善城市化战略指出,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各地“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纷纷提出加快县域城市发展的行动部署。如上海市提出将位于重要区域廊道上、发展基础较好的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培育成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又如江苏省提出,提高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水平,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创建十个国家县城城镇化建设示范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以市场换空间大力发展外向经济,实现了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数字强省的华丽蝶变,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工业化的“弱市强县”特色城市化之路,在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孕育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经济社会基础和体制机制优势。浙江“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升级;实施“百县提质”工程,加快推进十个国家示范县创建,打造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标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城市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城市的国际化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城市的发展,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每一个发展表现与措施都应该与当时所处的阶段与经济环境息息相关。新发展格局下,要通过全面加快县域城市发展,推进“放权强县2.0”体制改革,推动一批经济强县市、国际化特色县市向区域中心城市快速升级蝶变。

一、完善基础设计,提升国际化服务功能

首先,完善国际化社区的配套设备,城市的国际化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外企引进、中外企业合作交流、产业结构中心转向第三产业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到位:作为连接各地的交通系统应该得到持续性的完善与改进,优化交通线路。同时,我们可以向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借鉴经验 ,但是我们要依托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整治,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符合我们要求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点,建立一个完整的涉外管理体系,我们既然要建立国际化宜居城市,首先就要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且建立一个生态的、完整的体系。一方面,我们可以为长期定居的外籍人员建立专门的生活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可以为外籍人员提供外语志愿者,尤其是大学生志愿者,辐射范围广、文化素质高,并且拥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大学生反哺城市建设,成为中小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三点,营造国际化的环境,在城市国际化的进程中,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现代化与国际化是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核心内容。我们要以人的现代化推动中小城市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就是不可或缺的,在中小城市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提升中小城市市民的国际化水平,包括观念、心态和言行等。对外开放和促进国际化进程中,互动交流是关键因素。所以,中小城市的市民提高自身的国际文化水平和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每一个中小城市他们遇到的问题和机遇都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沿海地区和内陆,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沿海地区明显的地理优势,他们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是远超内陆地区的,所以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彻党和国家的一切的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与转型的主导力量,也是融入世界城市网络的决定性因素,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建设高效的城市科技创新系统和制定城市科技创新战略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的关键因素。

同时,我国的中小城市发展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要创新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模式:以舟山为例,她的海洋文化极为丰富,也是中华文化灿烂的瑰宝,那么她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就可以扩大现有的海洋文化底蕴的优势和影响力,大力发展海洋特色创意文化,形成舟山独特的发展模式,加强国际化能力,推动国际化的进程。其他城市也应该发掘本地独有的优势,或许是文化、或许是地域、或许是生活方式等,以自身优势为依托,创新发展。

三、夯实产业根基,发展打造国际化环境

中小城市要遵循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富民强市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化工业园区,建设高效的亲商服务以吸引优秀的跨国公司落户,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跨国公司的落户,我们可以想见,由此会形成一个聚集效应,也就是会有更多的优秀跨国公司落户;有利于中小城市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未来国际化进程也必将更快更好的推进。

四、特色彰显,加强城市形象与品牌国际传播。

凝练更能直接体现中小城市符号的城市特色和城市品牌,塑造城市特色鲜明的国际形象和个性品牌,如赋予义乌国际商贸城、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德清联合国地理信息知识和创新中心、慈溪制造、诸暨珍珠、东阳家私、海宁皮草、丽水山耕、金华火腿等新时代内涵,打造世界地域品牌。根据各地特色和优势,重视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创设系列国际化重大文化、科技交流活动。制定国际化专项行动计划,举办高层级的浙江城市开放发展论坛,研究并发布浙江中小城市国际化发展指数。

在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冲破思想禁锢、开拓创新,培育高素质市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中小城市的发展模式,为中小城市的国际化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中小城市的软实力与整体竞争力,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推动我国中小城市的不断发展进步、繁荣与强盛!(黄宝连系浙江城市国际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王国灿系浙江城市国际化研究院资深高级政策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