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大鲍岛,位于德县路以北、涵盖李村路、济宁路、即墨路等区域,这里孕育了青岛的商业文化、都市文化,是青岛本土文化发祥地。虽然那段旧时光已经远去,但人们的记忆里,大鲍岛始终熠熠生辉。

如今

大鲍岛正在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声中

宣誓着自己的回归

一切,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跟着市北小哥小嫚看看去!

被唤醒的时代记忆

“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一首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童谣折射出里院的繁华过往和历史记忆。

缘起大鲍岛

曾经邻里融乐、烟火气十足的里院,你可还记得?里院生活,是邻里们无比熟悉而亲昵,却能给彼此恰到好处的自在,这便是中国人所说的“礼”;里院生活,是原本互不相识的人们能走进一个里院,和谐相处一辈子,这便是青岛人说的“缘”。 岁月流淌、时代 变迁。 国内首个沉浸式 、新派里院生活体验区, 正在市北区四方路历史街区加速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鲍岛是青岛繁荣商贸业的“摇篮”

熙熙攘攘的人群、鳞次栉比的店铺,大鲍岛地区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曾被誉为“小商品王国”,“买小商品到即墨路”是“老青岛”约定俗成的广告语,这里也孕育出了岛城第一批“万元户”。从最初的“绑根绳摆地摊”到后来的“退路进室”,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是诸多青岛人心中难忘的记忆。

大鲍岛·情结(上)

大鲍岛的影响力绝不限于青岛。“大鲍岛商人们触发了当时传统沙船贸易的衰落,并导致延续千百年的山东商路重新洗牌。”岛城文史专家孙保锋介绍,当年的烟台港、镇江因为青岛港的崛起而受到影响,山东、河南两省运抵镇江的货物,显然已趋向青岛。

正是这段过往的历史,使大鲍岛为青岛留下了现存面积最大、最集中的里院建筑群。在青岛此轮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行动中,将通过修缮里院建筑群,完善基础配套,导入新产业,让大鲍岛片区焕发新生机。

里院元素要尽力保留

在岁月的变迁中,里院内部的结构早已面目全非,并且还面临着建筑工艺传承人难觅、原建筑材料缺失的情况,为尽量还原当年的建筑样貌,从事修缮工作的企业各显神通。岁月在侵蚀建筑肌理的同时,也赋予了老建筑独特的魅力,对于那些能够显露出时光痕迹的功能器件、装饰物,修缮时也都尽量予以保留。

大鲍岛·情结(下)

同样被保留下来的,还有这里经营多年的老字号。在平康东里 “苟不理”包子店,等四方路19号修缮完成之后,他们还将继续回去经营老本行。这家店是1985年4月1号开张的,30多年来,“苟不理”一直坚守在四方路19号,这里有他们最熟悉的环境、最熟悉的老客户,他们离不开这里,这里也离不开他们。

赋予老建筑一颗现代化“心脏”

为了让老房子更能适应现代产业布局要求,市北区按照业态需求,对房屋内部进行了改造。目前,市北区已经基本完成胶州路以南片区里院修缮工作,将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定位工业设计、青年文创、国潮产业方向,建设“里院城市客厅”。今年上半年,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胶州路以南片区将正式开街,形成国潮、时尚、创意的街区场景。

大鲍岛·焕新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存在于青岛人记忆中的历史街区成了很少踏足的地方。所幸,随着历史街区的迭代升级,随着老城建筑的修缮转型,城市更新给予了西部老城诸多焕然一新的色彩,年轻人的目光渐渐被吸引过来了。当蕴有百年商贸文化的里院“鲍”发出全新的活力,当纵横交错的老街被“岛”入焕新的灵魂,当砖瓦换新颜、里院变潮趣……跨越时光,正在蜕变的“大鲍岛”希望有更多人带着记忆中的情怀而来,却可以在熟悉的场景中发现新鲜的体验。

(综合自《青岛日报》、市北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