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些天,有粉丝和我说,能不能预测一下2022年有什么值得加入/转行的行业。

我突然想起,预测这件事情,我似乎做过。

3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2019,哪些行业,值得加入?》预测2019年最值得加入的行业是哪些。

当时,我看好(下注)了几个行业,分别是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保险。

当年看起来这个预测还挺靠谱的。

3年后回头看,还是打了脸。

在线教育,尤其是 K12 教育,被连根拔起,俞敏洪都开始做直播去了

互联网医疗,依然在改革中前行,未来向好,但短期也有困难;互联网保险,虽然市场不断变大,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监管。

我当然可以为自己辩解:

政策监管这种事情,哪里是我3年前可以预测的。

但这却更让我意识到一点,在变化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快的今天,预测这件事,本身就不成立。

不行你看我的芜湖一中校友罗振宇,法号时间的朋友,每年推荐了诸多公司,翻车的也不在少数。

我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为啥大家都喜欢“预测”、“推断”?

是不是本身这种行为就是错误的?

去年,一位HR朋友推荐了一本书《反脆弱》,这不是一本读起来特别流畅的书,相反挺吃力的,容易走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细细品味后,发现里面的不少思考方式都让我如获珍宝,我总结了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越稳定,越脆弱

2018年之前,我的绝大部分职场时间都在外企度过。

每月25日/30号,一定会有一笔固定的工资会打到我的账户上。

不多,但这笔钱给了我稳定性。

我其实得到过一些创业机会,但是同时我也会立即给自己敲响警钟:

没有稳定的收入,我能活得好吗

2015年的时候,我得到过一次创业公司的机会,offer都开给我了,钱也不少。但是我拒绝了。

因为很不稳定。后来这家创业公司没活过2016年,我还一度非常自豪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这是每个职场人都希望得到的:稳定性

很多长辈建议我们去学医,考公务员,也是出于这个理由,没有波动,旱涝保收。

但是,真的明智吗?

华尔街最具传奇色彩的对冲基金经理,塔勒布曾在他的著作《反脆弱》里描述了一对兄弟:

兄长是HR,西装革履,出入高档办公场所,每月有固定收入。

弟弟是出租车司机,好的时候能赚到钱,运气不好的时候可能还要亏油钱,一个月下来收入可能和兄长差不多,但弟弟一直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好,哥哥赚钱更加容易。

但塔勒布不这么认为。

他认为做HR的兄长是脆弱的,因为他有稳定的收入,这种舒适区,让他没有动力去收集更多对自己工作生死攸关的信息

一旦有一天失业,他根本无法承受这种损失。

而开出租车的弟弟,却是反脆弱的。

因为赚一天亏一天,他始终会研究自己的赚钱方式,哪条路更适合自己走?哪些金主可以长期合作?

因为不稳定,所以他始终在吸收和自己工作相关的重要信息,万一哪天遇到突发变化,他没准能从中受益,所以他是反脆弱的

的确如此,我坐滴滴遇到过年龄50多岁的司机,但实话实话很少见到50岁以上的HR。

二、做职场小指头

在我拒绝创业公司的offer之后,但我的问题没有解决,我始终很焦虑,我逼近35岁的时候,满脑子想着都是“这辈子总得干点啥,留点印记,不能在外企养老,外企也不会让我养老的”。

于是我选择了赌一把波动。

熟悉我的小伙伴知道,2018年,在拒绝上一个创业公司offer后3年,我从上海跑去北京,加入了另一个创业项目,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龄北漂。

扣掉房租和京沪来回的火车票,收入还不如在Mercer高。

但我要赌一把波动性能不能给我带来收益

立竿见影,半年后,我的项目被砍掉了。

面临这种波动,还是蛮痛苦的。

我团队里6-7个小伙伴,整个项目20多号人。

我们聚餐,然后一个个聊完送走,再一个人回到空空如也的办公室发呆。再过几天,我自己的命运也被宣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办公室,唯一一张没空的桌子是我的

当晚,我想了很久,这种波动给我带来了什么?我一个人抛下家庭,收入也没有增长,累得厉害,我值得吗?

事实上,随后的3年里,我遇到了更多的波动,更多不稳定。

我终于发现,其实收获颇丰。

我甚至开始觉得,2015年拒绝前一个互联网创业offer,我是不是错了。

因为我始终处于风险之中,所以,我对来自各方的信息都超级关注。

从外企离职后,我养成了定期和各行业精英聚餐的习惯。

因为我需要行业信息,我需要听别人的观点,我甚至会参与心理学专家的聚会,会参加情感博主的聚餐,因为他们说的东西,对我来说,可能很有价值

我还定期去各家大厂面试,要不要我是一回事,一个出色的大厂面试官,他们对市场的认知是值得我去了解的。

我被面试的时候,我问的其实往往比面试官问得还要多。

和一位朋友聊,她本是大厂的管理岗。

这个大厂又是以变化超级多著称的,每年都会调整一次组织架构。

她刚去的时候很不适应,觉得公司天天折腾人,但现在她已经习以为常了,而且因为带过各个业务团队。

她是对公司产品、销售、设计、策划以及供应链最为熟悉的人。

看过《权力的游戏》的朋友们可能会认识一个人物,小指头。

所有人都因为希望维持平衡,避免战乱,避免大权旁落。但是小指头不怕,在混乱中,他是为数不多获益颇丰的角色。

他的名言是:“混乱,不是深渊。混乱是阶梯。”

有些人在混乱中丧命,他们是脆弱的;有些人在混乱中,成功保护了自己,他们是坚韧的;而小指头,在混乱中不断受益,他是反脆弱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我希望大家也能做职场上的小指头。不确定性,不是风险,而是我们成长的阶梯

当然,我不建议大家在职场中主动创造混乱害人

三、如何反脆弱

塔勒布在《反脆弱》里,提到了不少「反脆弱」的方式。在职场上也一样通用。

1)给自己选择权

以我自己为例,我如今的反脆弱,一部分是自媒体给的,无论是之前的创业机会,还是现在的副业赚钱。

起源都是一个,我决定在知乎、公众号这样的社交平台上分享我的观点。

像我这样的职场人并不少见,一份副业,一份能够让我们实现1+1>2的副业,往往都开始于并不赚钱的事情

纯粹是兴趣,然后兴趣变成了收益。

在如今的职场背景下,我们是不是能找到一个有价值,或者带来名气,或者带来收入,甚至兼而有之的副业+爱好

作为程序员,是不是可以时不时录一些代码视频,为未来成为培训师做准备?

作为营销人,是不是可以了解不同平台的玩法,为自己做自媒体做准备?

作为HR,是不是能回到母校,给同学们讲讲招聘背后的故事,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师身份打下基础?

我们有选择权,为自己种下一颗反脆弱的树。种树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然后是现在

2)给自己压力

现代社会往往认为压力是个坏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心出汗……

但事实是,压力是救命的动力,恰恰是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出汗这些特征,帮助我们能爆发出超人的能量,这也是我们祖先能够从猛兽嘴里逃生的原因。

这些征兆,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做好准备干大事了。

我带学生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表示,不愿意做销售。因为压力太大了。

我理解。但是你们出去面试是不是就是一种销售行为——想把自己卖出去?

销售,尤其是优质公司的销售,往往是最反脆弱的一群人,他们天天被销售业绩压着,干不好就会被裁员,但他们往往是最不怕裁员的

一方面是习惯了,即使是最顶尖的销售,也有完不成业绩被迫走人的时候;

另一方面是,销售在一线见客户,见同行,对自家产品了解,对对家产品也了解。他们的信息量很大,跳槽转型换行业是最容易的。

写在最后

之前看过一个案例,说美国消防部门应对火灾的方式是,扼杀所有火灾苗头,就算是小火灾立即扑灭。

但是结果却不理想,小火是没了,来的都是大火,根本防不住

原因很简单,消防部门扼杀了波动性,让整个森林囤积了太多可燃物,一旦发生问题,就是大火灾,根本没法扑灭的那种。

后来也开始逐渐改了,有小火灾,让它烧一会儿,先烧掉部分可燃物,规模可控就好。这种接受小火灾的方法,避免了超级火灾的出现。

对于我们职场人来说也是如此,年轻时经历一些挫折和风险,往往是好事。如果一路顺风做到50岁才开始遭遇风险,我们怕是没有办法自救的。

一些随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