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转发了篇瑞士《新苏黎世报》的稿子,标题叫“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还在转发导语上说“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中国到底是怎么“以自我为中心”,能让他们这么激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报道中,瑞士媒体给中国“以自我为中心”找的论据有2点,一个是把中国媒体呼吁市民在收到外国包裹时注意消毒的宣传,解读为企图塑造“病毒源自国外”进行甩锅;而另一个罪名是指责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入境政策,以至于目前在华外国人数量大大减少,以此声称中国在“排外”。综上所述,这家媒体认为这就是“中国在以自我为中心”。

最近对中国疫情防控不满的,远远不止《新苏黎世报》一家。“驰名双标”《纽约时报》也发过多篇文章称,因为中国对疫情防控太过严格,扰乱了全球的供应链,并分析了中国的动态清零如何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如何耽误了他们的生意。

更矛盾的是,在一边指责中国防控严格的同时,这些自己国家疫情状况远比中国糟糕的媒体,又指着中国日前出现的新增病例幸灾乐祸,渲染中国对病毒的防线很快就要“绷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德国之声中文网的这篇文章说,中国最近零星出现了新增病例,万一失败将造成巨大后果,会影响全世界。

可仔细看看这些外媒的表态,“以自我为中心”的,到底是谁呢?

中国一没像某些西方媒体那样污蔑别国是“病毒源头”,二没像某些国家的暴徒袭击华人那样歧视和侮辱来华外国人,仅仅是呼吁大家注意给包裹消毒,不允许没有健康证明的人随便入境,就让这些因为自己疫情防控太差心虚的人难受成这样,隔着大老远对我们家门里的事指指点点。

《纽约时报》发了那么多文章分析中国清零政策对美国的影响,角度永远落在美国人的生活体验和商业利益上,却从没替中国人分析一下,假如我们也学美国“躺平”,会让多少无辜的市民感染,会对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从这些事例看,到底是谁在“以自我为中心”?

而说到“防疫失败、影响世界”就更好笑了。包括德国在内的不少西方国家,每天以几万,十几万的速度新增病例,却吓唬万里之外、每天新增比他们少好几位数的中国“防疫失败”?从死亡病例的数据看,德国死亡病例数接近12万,美国死亡接近90万,英国接近15万,如此糟糕的局面,哪还有中国“影响”他们的机会?

对他们国家那些因为疫情扩散不幸感染的死者而言,这些政府的躺平和敷衍,才叫“失败造成的巨大后果”!

延伸阅读:

不跟风美英法插手新疆事务,瑞士想走“特殊道路”

在对华政策上,瑞士想“走钢丝”?

当地时间9日,瑞士主要媒体《新苏黎世报》刊发了对该国外交部长卡西斯(Ignazio Cassis)的专访。卡西斯在回应涉疆问题及中美关系话题时表示,瑞士在对华政策上要走“一条特殊道路”,扮演对华沟通协调的中间人角色。不过卡西斯同时也坚称,这并不意味着瑞士不关心新疆所谓的人权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瑞士《新苏黎世报》专访卡西斯报道

上月末,法国、英国、美国等43个国家发表联合声明炒作新疆问题,但半年前曾跟风批评中国的瑞士和以色列这次并未参与。在回应瑞士作出决定的原因时,卡西斯解释说,瑞士的目的在于保持平衡,为对话和沟通搭建桥梁。

“瑞士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这一点已经在公共战略中加以确定,是为了保持平衡所采取的行为。一方面,我们正在就人权问题同中国展开艰难讨论;另一方面,在经济等其他问题上,中国是我们的重要伙伴。”

卡西斯说:“我们要走一条特殊的道路,让我们能在日内瓦举行峰会,就像拜登和普京那样的峰会,或是促成和平谈判。如果我们总是和其他国家一唱一和,就无法扮演桥梁搭建者的角色。”

当卡西斯回应完这一问题后,主持人追问道,如今“中美之间紧张局势正在加剧,瑞士真的能坚持自己的特殊道路吗?”

“是的。”卡西斯说,但他紧接着表示,“这并不意味着瑞士不关心中国的事态发展”,过去瑞士也支持过联合国类似的涉及新疆人权问题的联合声明,“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

他补充道,如果瑞士想做出更多有价值的事情,就不能总是表现得和其他国家一样。“签署这份联合声明可能会受到国内的好评,但对外交政策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我们的目的仍然是恢复和中国的人权对话。”卡西斯透露,他可能会在这个月底前往中国,就人权问题进行讨论。

瑞士外长卡西斯(图自《新苏黎世报》)

今年3月,欧盟曾打着保护人权的幌子抛出对华制裁措施,但瑞士政府至今仍在讨论是否跟进。

“瑞士这是在拖延时间吗?”主持人问。

“这个话题是摆在桌面上的,主导权在国家经济事务秘书处。”卡西斯再次提到,“从外交政策角度上看,瑞士是想继续扮演调解人的角色,还是不加思考地去效仿欧盟?我的答案显然是前者。”

其实在上月就有外交界消息人士透露说,瑞士之所以没有参与签署涉疆联合声明,是认为做好中美之间的调解人这一角色要更加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瑞士展现出了试图做好“平衡”的态度,但这样的钢丝能踩多久仍然需要关注。毕竟连瑞士也给自己留了后路,其外交部发言人曾表示瑞士“可能在未来合适的时候继续加入联合声明”。

中国自2010年起便是瑞士的最大亚洲贸易伙伴,也是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瑞士第三大贸易伙伴。此外,瑞士还是首个与中国签订双边自贸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2014年7月,中国和瑞士自贸协定正式生效。

尽管经贸关系紧密,但从这两年看,瑞士在涉港、人权问题上跟风指责中国不下少数。除了今年6月参与联署置喙新疆问题外,在去年香港国安法刊宪生效前,瑞士也参与了英国等27国发起的所谓联合声明,以人权之名行干涉之实。

就连卡西斯本人也发表过对华强硬言论。去年8月,卡西斯在接受本国媒体采访时还宣称“中国已经偏离了开放的道路”,“法治和人权问题一直是瑞士与中国对话的一部分”,瑞士与中国的关系正面临考验。他甚至当时还威胁“倘若中国放弃在香港实施‘一国两制’政策,将影响众多计划在香港投资的瑞士公司。”

对瑞士而言,若非真正与涉华人权错误言论做切割,恐怕做好调解人的“特殊道路”只能是一厢情愿。针对法国、美国等国再三散布政治病毒,那捏造人权问题对华发难的行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对此予以严正驳斥。“我还要正告法国等美国的追随者,你们委身强权、为虎作伥,仿佛对超级大国言听计从,就能高人一等。殊不知,丧失独立自主的国家,不仅丢掉了自己的尊严,也赢得不了别人的尊重。”

澳智库:受新冠疫情影响 中国十年内难超竞争对手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澳智库洛伊研究所日前发布2021年“亚洲实力指数”报告。该报告今年对26个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和地区的131项指标进行了评估,再次将中国和美国列为亚太地区的“主导力量”。“亚洲实力指数”报告自2018年开始发布,与以往聚焦“中国排名仅次于美国”、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不同,今年西方媒体更关心报告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10年内难以超越竞争对手”的结论。

2021年“亚洲实力指数”报告认为,自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美国的实力有所增长,而新冠肺炎疫情削弱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实力。

报告称,尽管中国努力转向国内生产和消费,使该国在复原力指标上有所提高,但由于北京进一步实行“孤立主义”,所以其影响力也有所下降。经历了近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现在不太可能在十年内在综合实力方面领先其主要竞争对手,这也表明中国似乎不太可能像美国过去那样占据主导的地位。

美国则通过“良好的外交政策”扩大了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彭博社称,今年的“实力指数”首次包括了衡量疫苗外交的指标,报告认为捐赠疫苗有助于提高美国的文化影响力,而这也弥补了美国在经济影响力方面的失分。

《澳大利亚人报》6日引述该报告研究人员的观点称,“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崛起比许多人想象的要脆弱。”

洛伊研究所研究主任勒马修表示,“这项指数对美国和中国未来前景的评估在军事、经济和人口方面出现了一些反转。而这表明,美国将有能力保持与中国同等的竞争力,或美国作为主要超级大国的时间比我们预期的要长得多。”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洛伊研究所本次报告的评价体系表现出一定的混乱,其评价标准很明显受到澳大利亚国内反华政治氛围的影响,并未完全基于事实对中国做出客观的评价。吕祥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内在目标的驱动,不存在与美国争霸的意图,也无所谓会否在十年之内赶上美国。

上述报告还提及,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盟友如印度等国,从未像现在这样依赖美国。他们这么做是为了维持军事和战略平衡来应对中国的崛起。与此同时,中国试图劝阻东南亚国家加入美国的联盟,并同时提升与俄罗斯、巴基斯坦以及朝鲜的军事交流,在该地区形成一个与中国结盟的核武大国阵容。该地区在安全上不断增大的不确定性,也带来重大的战争风险。

对此,吕祥认为,中国主观上并不存在与俄巴朝等国营造一个核阵营的意图,这只是澳智库一厢情愿的臆想。事实上,中国在印太地区一直是一个稳定因素,恰恰美国才是这一地区的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