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青塔学术

2022年,博士毕业或许将更加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17号,东南大学印发《东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条例》。

学位论文盲审是在送审及评阅过程中隐去研究生、导师以及评阅人姓名等个人基本信息的一种“双盲”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的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双盲”的原则,不得将研究生、导师以及评阅人姓名等信息泄露给任何人,研究生及导师也不得从任何途径了解评阅人情况,妨碍评阅的公正性。

盲审对象为所有博士生(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的博士生的论文由院系负责盲审)、随机抽取的硕士生、新任导师和新增专业(含新增专业学位)的第一批硕士生(按比例抽取)、中期考核受筛选警告、在校期间受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所有申请提前答辩或延期答辩的硕士生。

从这部《条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盲审要求更加透明、细致、严格:任何一轮盲审中出现ABB及以下的结果都将或多或少影响到博士生的毕业进程;博士生毕业论文盲审和学位论文盲审累计送审次数不得超过 3 次;若第三次盲审中出现一个C/D,那么申请人将不能再次申请博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布《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认定标准及管理规定》,破除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要求,严格学位论文质量标准,强化过程管理,改进结果评价。

新规主要对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等硬性指标做出调整,转而对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做出优化。

聚焦学位论文质量。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学位申请者学术水平的主要体现。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审结果是衡量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学位论文校外盲审一次性通过且结果均为优秀者,可直接申请学位;否则需要对取得的学术成果进行认定,作为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参考。学位论文质量达到要求即可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不是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

灵活学术成果形式。在此之前,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有发表SCI 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要求,本次各学科制定的学术成果认定标准,学术成果可以为学位论文、学术期刊论文、著作、专利、科研获奖、成果转化等,以及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能反映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其他形式。彻底破除“唯论文”和“唯SCI”。

严格培养过程管理。202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修(制)订了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压实答辩委员会、分委员会责任;严把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激励研究生潜心科研,树立导师育人典范,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同时,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曾出台过类似规定,纷纷取消、放宽“小论文”要求,收紧学位论文要求。

话说回来,东南大学2018年曾出台《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的成果考核标准(2018版)》;在学位授予方面大概率遵照的还是《东南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工作细则》,其中明确指出“博士答辩后必须在二年内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进行学位讨论,过期不再同意讨论学位。”

小论文达标似乎还是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前文所述,随着破五唯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学术论文的硬性限制。

这道决定无数研究生能否毕业的关卡,或许将渐出历史舞台。

题图来源:自制

投稿:zhanglanxin@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