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晓博

一个城市的人气是否旺盛,决定其投资价值。

怎样衡量人气?至少有两个指标:第一是常住人口,第二是小学生人数。

遗憾的是,常住人口每隔10年才有一次比较准确的数据(普查),其他年份多是估算,或者1%抽样调查(逢5的年份)。

比如很多城市七普数据跟2019年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1年之间就出现了非常巨大的差异,可见常住人口这个指标并不可靠。

比如下面这张图,是江苏省各城市七普数据(截至2020年11月)跟2019年末数据的巨大差异。一个城市在短短11个月里,不可能出现这么剧烈的人口变动,只能理解为之前统计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图是湖北省各地七普人口数据跟2019年末数据的差异,有些城市一下子被挤出常住人口的水分60多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15%。武汉则在疫情爆发之年,一下子多了111万人!

我从2013年开始提倡用小学生人数研究人口流向,后来逐步被学界采纳。但问题是,随着这个指标越来越有用,一些城市就不再公布数据了。

近年来大多数城市不再公布的数据还有:准确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只公布增减幅度),工业增加值(也只公布增减幅度)。

其实还有一个指标,对于研究城市的“人气”非常有用,这就是交通部每月公布的“中心城市客运量”。

“中心城市客运量”包括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巡游出租车、轮渡的客运数据。很显然,这都是市内交通流量。而且没有包含私家车和公车出行的数据。

这个数据虽然有缺陷,但对于研究城市的“人气”还是非常有用的。只不过,交通部只公布36个主要城市的数据,也就是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内地省会城市的数据。

下面我们看看2021年36个主要城市的“客运总量”排行,表格里的轨道交通数据是列入参考的,已经包含在“客运总量”的数据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和上海是中国最有人气的城市。

2021年,北京市内交通客运(不含私家车、单位公车)总量达到了55.8亿人次,占36个城市总和的10.5%。北京城市客运总量同比大增了接近30%,这跟2021年疫情缓解有很大关系。

上海达到了54亿人次,跟北京在一个量级。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占了36个城市客运总量的20%。

北京和上海为什么这样有人气?

除了常住人口多之外,这两个城市每天都吸引了大量的商务人士和游客。商务人士和游客外出活动的频率非常高,远远超过当地居民。

如果说京沪是第一档,是人气最旺的城市。那么广州单独处于第二档,2021年市内客运量为46.8亿人次。

广州是华南的门户枢纽,是多年来形成的铁路、航空中心。很多人到华南出差、旅游,首先会到广州,这就给广州带来了巨大的市内客运流量。广州本身的常住人口,也非常多。

重庆和深圳处于第三档,2021年市内客运量在36亿到38亿人次之间。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重庆仍然是中国人口第一大城市,拥有3200多万常住人口,再加上是西南交通枢纽,所以市内交通量巨大。

深圳常住人口全国第六,城区人口全国第三,市内交通量位居全国第五,超过了人口更多的成都。这跟深圳商务活动比较活跃有关。

深圳城市布局和交通结构,跟其他城市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由于历史原因,深圳拥有很多超级工厂,工人动辄数十万(比如富士康)、数万人(比如比亚迪坪山基地),这些超级工厂员工的吃住行基本上在一个大院子里,或者相邻的几个街区,所以不体现在市内公交运输量上。否则,深圳市内客运量会更大巨大。

过去2年深港之间的口岸基本上关闭了。正常年份,深港之间每年出入境在2.4亿人次左右。每个人次至少对应1次市内交通,平均可能对应1.5次。

这样,由于深港口岸关闭,深圳每年损失的市内客运量在3.6亿人次以上。

成都虽然常住人口超过广州和深圳,但市内客运量却低于广深。这是因为成都的城镇化率相对偏低一些。

一个城市的市内客运量多少,还跟城市的辐射能力有关,也就吸引商务人士、游客的能力。

比如天津常住人口1387万,位居全国第七。但天津2021年市内客运量只排在全国第14位,少于武汉、西安、杭州、南京、沈阳、长沙、青岛。

武汉号称“九省通衢”,是京广线和长江的交汇点,可以视作中国的坐标原点,所以武汉虽然人口只排11名,但市内交通运输量位居第七。

西安、沈阳也都是大区的中心。西安、杭州、南京、青岛还是重要的旅游城市,这也会带来巨大的游客市内活动需求。但天津少于长沙,让人感到意外。这说明,省会城市比二流直辖市有更大的腹地和汇聚人气的能力。

另外一个令人意外的城市,是石家庄。

石家庄总人口也超过了1000万,位居全国第13名。但2021年的“市内客运量”只排到了32位,仅比呼和浩特略好。石家庄的市内客运量,竟然只相当于哈尔滨的三分之一。

这让人怀疑石家庄的数据出现了问题。不过这组数据是每月一报,年年都在报,石家庄不可能月月年年都错吧。

有意思的是:虽然东北人口流失,但沈阳的市内客运量仍然排第11名,哈尔滨第16名,大连17名,长春19名,都还不错。

你总不能说东北人买不起私家车,都去挤公交吧。汽车普及率全国中心城市是大同小异的。只有限牌城市略低一些。

所以,市内交通运输量偏小的城市,就是人气、城镇人口少、商务活动不活跃、旅游不旺的城市。

下面看一下各城市轨道交通占市内客运量的比例,也就是“轨交分担率”:

上海、广州、深圳的轨道交通分担率最高,分别达到了66%、61%、61%。

成都的轨道交通分担率也达到了60%,位居第四。

分担率在50%到60%之间的是:南京、北京、杭州、南宁。

天津和重庆作为直辖市,轨道交通分担率表现不理想。

下面再看一下2021年中心城市客运总量同比变动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比反弹最强劲的一定是武汉。

2020年武汉封城时间最长,损失的客运量最多。2021年武汉同比增长为55%,总量接近22亿人次。

同比增长比较多的城市还有:济南、南昌、青岛、长沙、北京、乌鲁木齐等。这些城市反弹力度强,跟2020年疫情中管制比较严格有关。

弱反弹的城市是:石家庄、兰州、海口、郑州等。

我们还计算了每个城市平均到每个常住人口的年度“非私家车”、“非单位公车”出行次数。

一般来说人均次数越多,说明城市的商务客、游客比例越高,经济活跃度越高。

北上广仍然是位居前三名,这在大家意料之中。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兰州、乌鲁木齐在这个指标上超过了深圳、武汉。这该怎样理解?

乌鲁木齐游客多一些,大家可以理解,毕竟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兰州不算是热点旅游城市。所以我的看法是:这两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被低估了,分母小了,得数当然就大。

反过来:一些数据严重偏低的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可能被高估了。比如石家庄、海口、宁波、南宁。

厦门、南京、西安排名靠前,跟游客比例高有很大关系。西宁排名靠前,或许是当地常住人口被低估了。

对于这个“人气指标”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