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完成溯源调查,是疫情防控的关键。而这离不开一支专业队伍,这样一支队伍需要多少人?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裴晓方介绍说,去年成都“11.2”疫情,针对陆续出现的确诊病例,为了快速切断传播,全市2000余名流调溯源人员,争分夺秒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人员排查,社会各界合力坚守、团结一心、不分昼夜,无私奉献,才成就了疫情防控的无扩散、无蔓延、无外溢。在此期间,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也派出了由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到武侯区、金牛区等疾控中心支援,由于缺乏流调溯源实战经验,志愿者服务队主要参与后方数据处理等工作。而正是该事件,让参与其中的裴晓方意识到疫情处置中流调溯源队伍人员不足的短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裴晓方

“一个确诊病例就会形成多个链条,溯源调查需要多工种配合,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可能远超大家的想象。”为此,参加今年成都市“两会”的裴晓方带来了《关于成都市组建新冠疫情流行病学溯源调查预备队的建议》。她表示,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策略下,流行病学溯源调查的精准和速度,显得尤为重要。

2021年11月,成都出现疫情后争分夺秒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人员排查;各部门紧密配合,及时开展密接、次密接转运隔离,全力满足“应隔尽隔、应隔快隔”;及时科学精准划定13个封控区和管控区,实行精准管理,才赢得了疫情防控的胜利。但在胜利的背后,依然有需要总结提高的地方。“我是搞病毒和细菌研究和检测的,所以对细节会特别敏感。”裴晓方表示,陆续确诊的病例,已经让溯源调查队伍压力不小。为此她建议招募有公卫背景的各类人员,包括在校学生,组建流行病学溯源调查预备队,开展实训培训,让预备队成员熟悉新冠疫情流行病学溯源调查相关知识和程序,一旦疫情发生,可以就近快速参与当地疾控的相关工作。

除了组建预备队,裴晓方还谈到了相应的保障机制。“因为防控需要,去年11月参与溯源调查的志愿者服务队学生不能回学校,只能就地在办公室的沙发椅子上休息。心疼是一方面,休息不好也影响工作效率。”裴晓方回忆说,为此她建议各区(市)县还应规划应对多点多人疫情暴发情况下流行病学调查的场地和相关硬件设施,以及参与人员的后勤保障,以保证各方面有序进行。队伍有了,后顾之忧也解决了,如何让预备队真正发挥作用,裴晓方也有对应的建议: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成立专家队伍,确定培训内容,形成定期培训机制,以实训方式进行培训;同时建立流行病学溯源调查预备队人员库和疫情一旦发生预备队员的调配机制。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摄影报道

编辑 谭王雨